第二十三章对谈
苏洛回到家时,发现前厅内王羲之和丰秀正在焦急等候。
“少爷回来了!”丰秀看见苏洛,赶忙上前将他迎进厅内。
“此去如何?”王羲之不待他坐定,便急切问道。
“桓家父女为我父母设了灵堂,将我双亲棺椁葬在了紫金山下。”苏洛道。
“看来他们祭奠之情倒也不假。”王羲之沉吟道。
“他们祭奠之情不假,想将我留下的意思也是真真切切。”苏洛苦笑道。
王羲之闻言也是微微摇头,又道:“只是有一点我想不通,以桓家在朝中的地位,缘何要费尽周章地牺牲你去讨好胡人?”
苏洛当然不能将丛云剑之秘告诉王羲之,只好长叹一声道:“自诩忠臣良将者,为全大义,不拘小节,我倒是不怪他们。”
王羲之也是聪慧之人,已然明白苏洛弦外之音,虽然心中知道苏洛定有隐情未曾告知于他,但也不介怀,反而岔开话题道:“大哥说你身怀仙缘,可是真的?”
苏洛点点头道:“先师出身于天都山上清宗,我北返后也要去那边。”
“可惜我无此福缘,此生只能在这红尘之中了。”王羲之叹道。
“二哥于书法一道登峰造极,何不依大哥所说,精修于此道?”苏洛笑着宽慰道。
“唉,我还是想在战阵上,立功杀敌。”王羲之有些不甘道。
苏洛笑了笑,起身去自己屋内取来两本书册,递给王羲之道:“这是先师送我的《鬼谷子》和我苏家的《兵谋十论》,我抄录了两本,便送予二哥。”
王羲之急忙推脱道:“这都是你家传之物,岂可给我一个外人!”
苏洛摇摇头道:“我一心向道,无心伐谋,这些二哥拿了去反而更有益处。”
王羲之见状,也不再推脱,当下翻看起来,欣喜不已。
第二日,王羲之便差人将那六大箱资财换成了现银一千四百两。其中一千两他让人搬去自己府中安置好,另外四百两送来了苏家。
苏洛拿了二百两给丰家老两口,剩下的银子便让殷七郎过来拿走,先搬去建康城外某处妥善地方安置。
又过一日,兵工坊中那柄丛云剑仿品打造完工,除了份量轻了许多,其余跟真品简直一般无二。苏洛将它摆在了正厅中央。
往后几日,几人一切如常,不外乎结伴逛逛坊市,去状元楼饮酒畅谈,或是打马绕行建康。
转眼间,已过七日。
此日已过酉时,苏洛早已将一切打点停当,身着一身青袍,与丰秀在厅内静心等候。
果然不多一会,那名桓府杂役便登门通禀,说高阳郡主有请苏洛公子前去一叙。
苏洛也不迟疑,坦然上了车驾,与丰秀一起往桓府而去。
桓府别苑内,桓宓一身白色绫罗,微施粉黛,云鬓轻挽,一支玲珑簪花插于发间。
她端坐于一方古朴的茶桌前,桌上摆着一套精致的茶具,映照着她的婉约之姿。
苏洛让丰秀侍立在院门旁,自己信步而上,步履轻盈,不疾不徐。
他走到茶桌前,拱手一礼道:“苏洛见过高阳郡主。”说完坦然坐下。
桓宓莞尔一笑,也不答话。
只用纤细的手指轻轻拈起些许茶叶,放入茶壶之中,接着优雅地将茶水倒入茶碗。
热气袅袅升起,茶碗中茶汤澄澈,色泽温润。
桓宓素手盈盈,将茶碗推至苏洛面前,笑道:“且品一口。”
苏洛轻抿一口,感觉茶香沁人,入口即化,不由赞道:“醇厚甘甜,如春风徐来,又如深沉秋林。”
桓宓轻笑道:“你若喜欢,常来便是。”
苏洛却道:“我血仇在身,无福附庸风雅。”
桓宓也不劝慰,只是又斟满一碗,静静地对苏洛道:“苏洛哥哥观之,这天下大势,今后是何走向?”
苏洛放下茶碗,思忖一番后道:“依我愚见,北方胡邪以后赵为首,兵锋势大,又以胡教祸乱人心,往后数年,天下无人可与之相抗。”
“如此岂非北伐无望?”桓宓问道。
苏洛微笑摇头道:“不然,后赵羯胡凶残成性,不擅守成,必成北方各势力众矢之的。我朝只需谨守南方富庶之地,屯粮强军,精修吏治,万民一心,静待时机,待羯胡势弱,一举击之,北方可复!”
桓宓闻言,神色震动不已,她朱唇轻抿,星眸中神采闪动,陷入沉思。
良久后,桓宓合身站起,对苏洛行了万福一礼,正色道:“苏先生深谋远虑,桓宓受教。”
苏洛闻言连忙起身道:“苏洛庶民之身,担不起郡主这一声先生。”
桓宓听了却语带顽皮道:“于伐谋之道,桓宓当唤你先生;于私下交往,桓宓当唤你哥哥;只是不知往后,你想桓宓唤你什么。”
说完,桓宓一双美眸含着春水秋波,笑盈盈地看向苏洛。
苏洛却面不改色,神情淡然地拱手道:“郡主身份尊贵,便是兄妹之称苏洛已然逾越,岂能再做他想。”
桓宓听了,神情略微闪过一丝失望,淡道:“我俩可是有指腹为婚之证的。”
“但我不想被世人当成攀龙附凤之辈,苏家男儿,当顶天立地于世间。”苏洛朗声道。
桓宓闻言一愣,接着低笑着幽幽道:“倒是我欠思虑了,也罢,你想要功名,便先求功名去吧。我让母亲许你一个骁骑军都统便是。”
“男儿功业,自己挣得,何须假借人手!”苏洛复又拒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