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第23章 - 开国皇后升职记 - 黄柏山人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23?第23章

23第23章

◎下棋◎

朝廷没钱的事,现在不说是人尽皆知,至少是该知道的都知道了。

毕竟他们之前能在贡院参加初试的原因,已伴随着那批文臣去宫里抗议,却无功而返的行动,被传了出来,也包括后来的户部官员愿意帮忙阅卷的原因。

中宫出银子了,出银子租用贡院,出银子请户部官员帮忙批卷。

诸位大人们为五斗米折腰的消息,让人不难从中看出,朝廷和大人们都挺缺钱的现实。

“这又不是朝廷的计划,与朝廷有什么关系呢?”

吴尚青听得似懂非懂,“可是连朝廷都没钱,或者说是拿不出这笔钱,宫中又如何能拿得出来呢?”

上阳伯府可不是什么巨富豪族,咱们圣上的出身,更是人尽皆知,圣上基后,只听说他不断的拿私库填补朝廷亏空,可没听说他私挪朝廷的钱。

也正因此,当今的皇位才能坐得越来越稳,在民间的口碑与声望都很不错。

“尚青兄,你要知道,贵人们既然决定做事,肯定在事先就有考量,轮不到我们来操心那么多,对你我而言,当务之急是能顺利通过接下来的两关考核,这竞争可不小。”

吴尚青闻言,瞬间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为一个还未得到确认的猜测操心那么多,确实不该。

“长延兄说得是,我这遇到事情总想一探究竟的臭毛病,的确该改改了。”

私下独处时,魏长延才认真想了下吴尚青的问题,他认为宫中是在下一大局棋。

由于家族产业的原因,他可谓是从小就听着各种与大海及海外异域有关的奇闻异事长大的。

所以魏长延知道海外不说是黄金遍地,但是只要有船出海,且能顺利返回来,基本都能收获不小,由此一夜暴富者,并非个例。

这也是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即便明知海上凶险,说是九死一生也不为过,仍有不少走投无路的人,选择出海博一博的原因。

对于因战乱而变得十分贫瘠的大安而言,想要通过常规方式改变朝廷与民生的困窘现状,显然需要较长时间的经营与发展。

且需清明的吏治、惠民的政策、风调雨顺的天气,以及相对安稳的边关等关键因素配合着,否则,但凡出现大规模的天灾人祸,都能让这个新建立的皇朝陷入艰难,乃至再次分崩离析的险境。

而出海,却是一个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帮助大安解决当前困境,还不会给大安目前这脆弱的局势,带来任何负面影响的最好途径。

对于条件有限的普通百姓而言,出海的风险的确高达九成,可是对于官方而言,只要操作得当,能将风险降低到一成。

虽然据目前已知的线索推测,这应当只是宫中那两位贵人的私人计划,与朝廷无关。

但是那两位完全能以自身的身份地位,光明正大的调用他们所需的一切人力与物力,还不用受朝廷各项政策的限制。

这绝对是场非常高明的谋划,想必朝堂上的不少大人都有看穿这一切吧,只是大家都在观望。

事实也正如魏长延所料,朝中那些站得高,看得远的重臣,大多都通过这次的转变,看出宫中应该是在谋划一场大事,甚至也推测到了出海。

政事堂中,左右丞相,六部尚书等实权大臣齐聚,也在讨论这件事。

“听说皇后娘娘的人,于日前在集庆收购了一家底蕴极为深厚的大造船厂,随后就有了这次的招募,而且还临时决定增加名额,你们说,这之间,有没有关联?”

听到众人讨论半天,都是你试探来我试探去,不说重点,右丞相林致远直接点明话题重点。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终是由工部尚书秦东正接过话道。

“依下官看,这两件事应该脱不了干系,下官也是这才想起来,早在前段时间,太子曾来工部要工部所有官吏的履历,下官说没有,便有东宫来人逐个询问并记录。”

听说这事,众官员都有些意外,林丞相更是直接问道。

“为何我等从未听闻此事?可有其他部遇到同类情况?”

其他尚书纷纷表示自家没有,只有秦尚书难掩得意地回道。

“诸公应当都曾听闻,太子素喜来我们工部咨询各种问题,部里对此早就习以为常,太子说是为了方便他日后请教问题,大家当然不会多想。”

吏部的张尚书见不得他的得意,不以为然的回道。

“这有什么,太子也喜来我们吏部请教问题。”

眼看其他人也想就此争争长短,偏离他们原本的话题,林丞相赶紧擡手示意道。

“诸位、诸位,我们大家都知道太子向来谦虚好学的事实,但是我们今天不是要讨论这个话题,而是要议一议宫中将要做的这件大事。”

李尚书毫不客气的开口道,“有什么好议的,反正这是皇上皇后的私事,只要他们不令国库出银子,不管他们想做什么,老夫都没异议。”

而且人家皇后娘娘做事敞亮,那是真出银子,不白用朝廷的场地,也不会凭白使唤朝廷的人,是真不负人家的贤名。

这是场上大多数人的想法,连一直没怎么开口过左丞相崔立言在内。

“林公,既然陛下认为这件事没必要与吾等商量,吾等只当不知即可,非要弄清楚,难不成咱们还能帮得上什么忙?”

李尚书迅速接过话道,“对,崔公说得对,真要将这事给弄清楚了,咱们现在又拿不出钱帮忙,将来怎好去要钱?”

此话一出,在场众人顿时脸色各异,李尚书这才意识到自己一时嘴快,直接将心中已在打得噼啪响的盘算,直接给秃噜出去了,便给自己的嘴来了一巴掌。

秦尚书笑呵呵地打破一室寂静。

“李尚书这话,也算是话糙理不糙,毕竟你们不像我们工部,有技术、有用武之地,肯定能帮得上忙,咱们娘娘做事那么大气,肯定不会白使唤我们。”

众人顿觉他那张老脸上的笑容格外可恶,却又不得不承认,他说得还真是事实。

“我们户部上下都会算账,肯定也能帮得上忙。”

礼部王尚书淡淡回道,“李尚书可能忘了,娘娘这次招人,首要条件就是会算账,哪里用得上你们的人,不像我们,鸿泸寺有精通外邦语言的官员,定能帮得上大忙。”

李尚书不悦的瞪着这个拆台的,拍了下桌子,理直气壮的高声叫嚷道。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