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盟誓
第211章盟誓
“慕相所言极是,既如此,礼部便回书晋国先遣使节,待晋使到了都城,就由瑶姬郡主代大陈商讨结盟事宜。”礼部尚书领旨下去。
三日后,晋国使节即将到锡京,楚瑶姬作为陈国特使,凌毓轩代表皇帝,在城门前迎接晋使。
晋使车队只有五辆马车,马车很宽大,即使骏马疾驰,马车也很平稳。
车队很快到了城门前,马车停下,中间两辆搭上木阶梯,前面马车里早有护卫跳下车,掀开车帘,伸手让下车之人搭着手臂。
楚瑶姬和凌毓轩也都下了车,见到晋使,不由微笑:走在前面的是昭王莫云城。
“瑶姬郡主与琦王殿下亲自来迎,让小王铭感五内,愧不敢当。”
昭王俊朗的面容上亦是含笑,和楚瑶姬凌毓轩客套寒暄,随后比手身后的冷面老人,
“这是小王的叔父,我大晋韩王,此次与小王同为结盟而来。”
楚瑶姬注目看着韩王,他唇薄微抿,目光犀利,偶尔轻眯双眼,似在审视面前之人。
“昭王与韩王殿下亲为晋使,可见结盟之诚意,瑶姬与琦王殿下自应倒屣相迎,以示我大陈之热忱。”
楚瑶姬含笑说道,凌毓轩也站在一旁,相互寒暄片刻,凌毓轩便请两位王爷登车,迎到驿馆。
将昭王和韩王安顿好,楚瑶姬与凌毓轩告辞,
“驿馆内都已经吩咐下去,两位王爷有什么需要尽管说与驿官,定然尽力安排,明日瑶姬再来迎两位王爷至宫中,递交正式国书。”
昭王点头致谢,韩王也微微颔首,面上却甚冷淡。
翌日一早,楚瑶姬到驿馆时,凌毓轩已经在偏厅等候了。
昭王与韩王出来,随楚瑶姬与凌毓轩登车入宫。
引着晋使上殿,此刻百官们已经知道晋使便是大晋的昭王与韩王。
昭王也还罢了,并未与大晋正式交兵,而韩王手上却是沾了许多大晋百姓鲜血的,因此许多大臣看向韩王时,目光里都带着几分憎恶。
两位王爷走到御前,恭敬施礼,递上国书。
皇帝仔细看了,放下后含笑说道,
“大陈与大晋曾征战多年,使边城百姓颇受其苦,近年来两国相安无事,百姓也能安稳度日,如今若能结成盟国,共同进退,当是两国百姓之福。”
“皇帝陛下!我大晋百姓虽擅游牧,却也喜安居,若边城能相安无事,甚或若有战事相互襄助,彼此照应,也是我大陈君主之意。”
昭王温润含笑,
“去岁偶有误会,却有缘结识贵国瑶姬郡主,聪敏睿智,坦荡宽宏,提起结盟之事,甚合小王心意,因此上初定盟约,此次若能与瑶姬郡主商谈结盟成功,大陈与大晋成为友邦,当是两国万民之幸。”
“昭王所言极是,一路旅途劳顿,今夜朕在宫中设宴,且请两位王爷品尝我大陈的美酒佳肴,不醉不归,待明日再与瑶姬郡主商谈盟约。”
昭王与韩王致谢退下。
当晚宫宴上,皇帝只略坐片刻,便因身体疲倦而回宫。
朝中众臣及几位皇子都在座,莫云城谈笑风生,说古论今,全不似战场上勇武搏杀的战将,倒更像博学多才的翩翩公子。
慕子恒与凌毓轩却也丝毫不逊色,和莫云城相谈甚欢,而楚瑶姬却极少言谈,坐在一旁含笑不语,偶尔举盏应和。
她的眼角余光,始终在注意韩王。
韩王沉默寡言,不苟言笑,一双鹰隼般的眼睛微眯,观察在座的褚人,在看向楚侯时,眸光闪烁不已。
韩王与楚侯多年前曾经交手,那时老镇北侯刚刚遇刺身亡,楚侯临危受命,赴边城领兵御敌,就与韩王遭遇过,最后韩王苦战三年,铩羽而归。
宾主尽欢,酒宴散后,凌毓轩与楚瑶姬将两位王爷送回驿馆,相约翌日商谈结盟之事。
从驿馆出来,楚瑶姬抬手做了一个手势,黑暗中一个影子出现,低声向楚瑶姬禀报着。
楚瑶姬微微点头,嘱咐了几句,便登车离去,凌毓轩直把她送入府内,才乘车回宫。
翌日楚瑶姬与凌毓轩在礼部花厅等候,昭王与韩王被礼部尚书引着进入花厅,楚瑶姬拿出一份盟约细则,四人开始逐项商谈。
韩王在酒宴上沉默寡言,商讨盟约时却言辞犀利,丝毫不让,楚瑶姬又怎能示弱,引经据典,抽丝剥茧地解释每条细则,将双方利益说得清楚。
三日后,盟约条款全部商谈下来,第四日在礼部,凌毓轩与莫云城分别代表大陈与大晋君主,滴血盟誓,以示两国自此亲如手足兄弟,血脉相连。
盟约既成,莫云城更加轻松随意,向凌毓轩询问锡京附近可有什么景致,欲周游一番,也不枉此行,还邀瑶姬郡主与凌毓轩同游。
韩王不喜游玩,凌毓轩便带莫云城去青羽湖,虽说刚刚二月初,天气尚未大暖,青羽湖边垂柳也是刚刚泛绿,湖上画舫内却已经轻歌曼舞,丝管绕梁了。
包下整个画舫,只有楚瑶姬和凌毓轩带着贴身丫头小厮相陪,莫云城却带了一名小厮和一个垂头而行的奴隶。
画舫上的歌姬乐师是大陈教坊请来,凌毓轩请莫云城点了几首乐曲,便让乐师们弹奏起来。
画舫上厨娘做好了湖鲜小菜,楚瑶姬带了两坛浮梦陈酿,三人便在摇曳的画舫中饮酒闲谈。
“瑶姬郡主,小王此次前来锡京,给郡主带了一件礼物,这几日繁忙一直不得空送与公主,今日倒是好时机。”
莫云城笑说道,轻轻击掌,在外守候的奴隶躬身低头进来,跪在舱中。
“这便是大憨,是我送与瑶姬郡主的礼物。”
莫云城指了指那奴隶。
“你抬起头来。”
楚瑶姬心中十分惊喜,面上却不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