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人心 - 红楼旧事 - 则美 - 玄幻魔法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玄幻魔法 > 红楼旧事 >

第114章 人心

这就是大事儿了,佟夫人不好再去亲家家里,只好去了林黛玉那儿。她最近被生孩子这件事情吓到了,和贵妃看着还强壮一些,人说没就没了,一直柔柔弱弱的林黛玉比她看起来更让人觉得胆战心惊。所以当佟夫人赶到谷府的时候,荣国府的人也赶过去了。林黛玉娘家只有这两门亲戚,所以他们家的管家打开大门,把两家的女眷迎了进去。

这一胎顺利的不可思议,很快林黛玉生下了一个小男孩,按照当初的约定,这个孩子应该姓林。当然佟夫人赶过来的原因也有这一方面,除了担心林黛玉生产,更多的是侯府和林海的协议,到此画上一个段落,这个协议截止到十几年后,那个时候这个小孩子长大成人,侯府要做的最后一件事情就是看着他的父母,把林家的财产悉数交到他的手里。

不只是佟夫人他们夫妇关注的林黛玉这一胎,远在江南的林家也派了人来,在确定了孩子非常健康之后,他们再次回到了江南。林如海这一支和江南林家已经相隔的非常遥远,他们只要确定孩子的姓名就可以了,对于谁养这个孩子,是不是养在江南,他们没有太大的意见。

同样心情不能平静的还有林黛玉,对于她来说,总算是在心里放下了一件大事。而这个当初仙女一样的女人,则是变成了一个贤妻良母,成了两个孩子的母亲。

等到谷云赶回来的时候孩子已经出生了,小小的一团抱在怀里,他看到小儿子再看站在一边的大儿子,心里感慨万千。

不只是他心里面有感慨,同样的史太君也觉得心里面放下了一块大石头,她自认为在此刻对得起女儿了。

林黛玉已经有两个孩子了,和贵妃也有四个孩子了,只有薛宝钗现在膝下没有一儿半女,她自己心里也非常的着急。但是不管怎么说,她现在也成亲了,对于未来来说她心里是充满了希望。

但是现实狠狠的打了他一巴掌,她一直以来担心别人说她不贤惠,对待贾宝玉的几个大丫鬟一直是比较优容。当她从林黛玉家里回到自己家里的时候,却被告知她已经喜当娘了,她实际上成亲的时间还比较短,这个孩子是在他们成亲之前怀上的,自己的脸被人家揭下来,在地上踩了几脚,她也不能生气。

因为她现在的婆婆,昔日的姨妈非常的高兴,亲自拉着她的手跟她说“好孩子,我知道你辛苦了。你也受了委屈,但这个孩子是宝玉的骨肉,将来少不得要叫你一声母亲。你一直是个贤惠明白的姑娘,我就把他们母子托付给你了。”

不要说薛宝钗心里怎么想,就是薛宝钗的丫鬟莺儿也觉得太太这话说的太不近人情了,太太平日里面怎么对待赵姨妈母子的,现在却要求儿媳妇要大方一些。

薛宝钗送走了婆婆对着麝月微微笑了一下,这个屋子里面的人都没有感觉到她的愤怒,在这些大丫鬟们看,奶奶是个贤惠人,必然不会像其他家的小姐那样斤斤计较,所以她们一股脑的去祝贺麝月了,有几分是真心几分是妒忌,也只有她们自己知道。

这件事情还不足以打倒薛宝钗,对于她来说这只是苦难生活的一部分。在这里生活了将近十年,她已经明白了大宅门里面女人是该怎么生活。

而她自己劝自己,“女人都这么苦,连贵为太后的太后娘娘在晚年尚且如此,更不要说其他人了。”

调整了心态之后,她再次把所有的精力放在了管家当中。现在王熙凤基本不在这个家里出现了。生活并不是说你不出现,两个人就没有交集,她们的关系非常亲近,没有出嫁的时候是表姐妹,出嫁之后却是堂妯娌。但是两个人都知道对方是什么样的人,所以尽量避免见面。但是因为利益产生的纠葛,还会把两个人揪在一起。

薛宝钗放下账册,心里想着几年前的事情,单从账本上来看,当时的王熙凤贪了不少的银子,但是事情过去这么久了,喊出来谁的脸上都不好看。

家里越来越入不敷出,但是家里面的男人却从来不为此出一分力气,纵然是从小看账本,薛宝钗此刻也觉得非常的头疼,荣国府已经真的败落了。

外面有个丫鬟在门口喊了一声,“二奶奶,隔壁的二奶奶来了,在陪老太太说话呢,商量了今年给宫里四位贵人送东西的事儿,老太太让您也去一起参详。”

这不是参详,这是让自己掏钱呢。

可是薛宝钗却不想掏这份钱,往年的时候,对和贵妃母子并没有供养,虽然现在贵妃没了,四位皇子皇女看着可怜,但是宫里面尚有太后,中间有皇后,下面还有无数人巴结讨好,怎么也轮不到自己家里来插手。再说了,这一接手,从此之后账面上怎么也填不平。

但是她也是一个新嫁过来的小媳妇,根本没有办法反驳婆婆们的意思。她听完之后,对身边的丫鬟们说,“你们先去回老太太,就说我马上去。”

等史太君房里面的丫鬟走开之后,她一头倒在榻上,怎么叫都叫不醒。

此刻想病的人不只是她一个,皇帝非常想让自己也病一病,有人说皇家的事就没有小事,所以他眼前跪了一排大臣,个个哭的跟死了亲娘一样,无论他们怎么哭,太上皇的态度丝毫不见软化。他想要废后的心思越来越强烈,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让她对相伴多年的妻子突然开始厌恶了起来,他把公主们所有的罪过推在了太后身上,他觉得这是因为太后没有教养好女儿的原因,就凭着这一条,他完全可以废掉太后。甚至在他们夫妻争论的时候,太上皇恼羞成怒之下指责太后当初不贤惠,怂恿着自己的儿子造反。当时是多么英明的一个太子啊,全被他母亲给毁了。

这对于皇帝来说,太上皇的态度非常恶劣的,甚至是倒打一耙。私下里面没人的时候,皇帝劝太上皇。“若您是喜欢窦美人,可以带着她住在别院或者其他地方,母后嫁给你一辈子了,就凭着这么多年的辛苦,也该给她一个好的下场”。

太上皇并不听,他越老越固执,甚至他把他一辈子的经验都用在了这件事情上,他当初退位的时候反弹的就没有这么厉害,但是这一次觉得自己似乎快走到生命尽头了,必须要让皇帝顺着自己的意思。那种迫不及待,别说宫里面的皇帝,就是朝廷上的大臣都已经感受到了。

大臣们跪在他面前苦苦哀求,看太上皇并没有任何回心转意的样子,就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拖。太上皇年纪大了,他耗不过皇帝和大臣们,那些大臣们商议出来的结果是先交给礼部来议论这件事是否可行?至于什么时候能议论出结果,那是皇帝说了算,完全不能听太上皇的吩咐。

太上皇又不傻,反而人老成精,他当时冷笑了一下,“你们是把朕当傻子糊弄呢,我告诉你皇帝,你还没生出来的时候,这一招老子已经玩熟了。你是看着你父皇成了拔了牙的老虎,如今越发的不孝顺了。你要是看着你父皇不顺眼,立刻端上一杯毒酒,朕丝毫没有怨言。”

皇帝自己明白,太上皇卡的他是一个孝顺儿子这一点,要挟他答应封太后的事情。皇帝的孝顺并不是装出来的,相反,他对自己的父亲是真的很孝顺。如果不牵涉到权力的斗争里面,他乐意做一个好儿子。

老爷子已经这么出格了,但是对皇帝来说,他当父亲是老糊涂了,绝对没有想毒死他的意思。但太上皇一直逼迫他,没办法,皇帝私下里面问几位心腹大臣,该如何解决这件事情。

有人出来跟他说“前些日子几位大人说的拖字诀并不是不能用,陛下,都说江南好,加上江南现在风云变幻,贾景之和甄家斗得不可开交,您何不坐镇江南?京城的事情托付给皇后娘娘,娘娘自当为陛下分忧。”

皇帝听了非常心动,“爱卿说得对,江南的事可不是小事,朕把老七和老九带过去,也该让他们知道一点民生之事,要是出了那种分不清麦苗和野草的儿子,朕真是愧对祖宗。”

皇帝打定主意,先到后宫和皇后商量,皇后听了之后,并不觉得意外,“您放心去江南。要是在宫里,反而会让我觉得束手束脚,老爷子那边倒没什么,您不在了,收拾一个小小的美人,用不着我出手,太后娘娘就能捏死她。”

皇帝点了点头,“那窦美人倒并非是大患,你看着不要让太后取了她的性命,要不然老爷子心里面难受,只要她老实听话,不再怂恿的老爷子做一些出格的事儿就能留她一条性命。我现在发愁的是宗人府里面的那几个姑奶奶,我听说这件事情里面少不了她们在背后出力,有人给那窦美人开出了条件,要不然窦美人怎么敢和母后叫板。我走了之后其他事情你可以不用上心,但是对着那几个姑奶奶你可要看仔细了,要是找出来谁在后面出的这么损的主意,不用告知我,你直接了结了她们。”

皇后点了点头,“还有一件事儿需要您拿主意,贤妃那个人一天到我这里请了八回安,给了我一沓名单,从正妃到侧妃排的满满的一张纸给了我,我让人取来让您看看,都是一些官家小姐,父兄们位高权重,我觉得有些不妥,似乎是咱们家把儿子卖给了人家,但是贤妃担心我在里面给她捣乱,看我跟看一个贼似的。我说什么他也听不进去,您趁着还没走,敲打她几句,让我说老七把这张纸上的人全娶回家了以后,他弟弟们就没媳妇可娶了。要不然全是一些小门小户的姑娘,怎么能当王妃呢。”

皇帝也只是笑了一声“这事儿你别管,她给了你名册你就按着她的意思来,朝里面的大臣们多的是,哪能让他们全占了呢。再说了,我当初娶你的时候,你们家也不是什么大户,也没有什么好听的名声,咱们两个不也是过了这么多年吗?缘分这种事情,有缘有份才叫缘分,老七要是跟天下所有的官家女子有缘分,那就让他去娶吧。”

皇后心说这是取死之道,但是转念一想,老七又不是自己亲生的儿子,自己拦了一次,他们不了解其中的意思,那也没有道理要拦第二次。

好人当不得呀。

看到皇帝躺在床上慢慢睡着,她出去之后把名册递给宫女。“跟贤妃娘娘说,这事儿皇上应了,我也应了,只是跟人家姑娘家里说这事儿,让贤妃自己想办法,本宫可不出这头”。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