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原谅不完美(2)
第9章原谅不完美(2)
一个老头带着儿子牵着驴去赶集,驴驮着一袋粮食。他们刚出门不远,道边便有人对老头说:“你真傻,为什么不骑着驴呢?”于是,老头便骑上了驴。可走不多远,又听到道边有人对他说:“这老头心真狠,他自己骑着驴,让儿子走着。”老头听后,赶紧从驴上下来,让儿子骑了上去。可又走没多远,又有人对他们说:“这个孩子真不懂事,自己骑驴,让老人走着。”
于是,两人干脆都骑到驴上。没走到集上,又有人对他们说:“这两人心真坏,让驴驮着东西,人还骑上去。”
老头不得不又从驴上下来,连驴驮的粮食他也自己背上了。故事到这儿肯定还没完,说不定过一会儿又有人笑他们傻,放着驴不用,人却背着粮食,再过一会儿还会有人说他们傻,放着驴不骑……总之,人没有主见,永远也不得安宁。
无独有偶,还有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位画家想画出一幅人人见了都喜欢的画。画毕,他拿到市场上去展出。画旁放了一支笔,并附上说明:每一位观赏者,如果认为此画有欠佳之笔,均可在画中做记号。
晚上,画家取回了画,发现整个画面都涂满了记号——没有一笔一画不被指责。画家十分不快,对这次尝试深感失望。
画家决定换一种方法去试试。他又临摹了同样的画拿到市场展出。可这一次,他要求每位观赏者将其最为欣赏的妙笔都标上记号。当画家再取回画时,他发现画面又涂遍了记号--一切曾被指责的笔画,如今却都换上赞美的标记。
“哦!”画家不无感慨地说道,“我现在发现一个奥妙,那就是我们不管干什么,只要使一部分人满意就够了。因为,在有些人看来是丑恶的东西,在另一些人眼里恰恰是美好的。”
所谓众口难调,一味听信于人者,便丧失自己,便会做任何事都患得患失、诚惶诚恐。这种人一辈子也成不了大事。他们整天活在别人的阴影里,太在乎上司的态度,太在乎老板的眼神,太在乎周围人对自己的看法。这样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可言呢?
人各有各的原则,各有各的脾气性格。有的人活跃,有的人沉稳,有的人热爱交际,有的人喜欢独处。不论什么样的人生,只要自己感到幸福,又不妨碍他人,那就足矣。不要压抑自己的天性,失去自己做人的原则。只要活出自信,活出自己的风格,就让别人去说好了。正像但丁说的那样:“走自己的路,让人们去说吧!”
从现在起,做自己的主人,不要让别人来控制你。达尔文当年决定弃医从文时,遭到父亲的严厉斥责,说他是不务正业,整天只知道打猎捉耗子。他在自传上写着:“所有的老师和长辈都说我资质平庸,我与聪明是沾不上边的。”而就是这样一个不务正业、与聪明不沾边的人,却成了生物进化论的发现者。
我们应该做命运的主人,不能任由命运摆布自己。当我们面对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挫折、困难、病痛时,如果被打败,让这些生活的绊脚石主宰了自己,整天专注于病痛的折磨上,那便是丧失了自我。强者是能够战胜病痛的,是不会向命运屈服的。像达·芬奇、莫扎特、梵高等,都是我们的榜样。他们生前都没有受到命运的公平待遇,但他们没有屈服于命运,没有向命运低头。他们向命运发出了挑战,最终战胜了它,成了自己的主人,成了命运的主宰者。
挪威大剧作家易卜生有句名言:“人的第一天职是什么?答案很简单:做自己。”是的,做人首先要做自己,首先要认清自己,把握自己的命运,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只有这样,才真正算是自己的主人。
人生圆满会停止前进的脚步
谢尔·西尔弗斯坦在《丢失的那块儿》里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圆环被切掉了一块,圆环想使自己重新完整起来,于是就到处去寻找丢失的那块儿。可是由于它不完整,因此滚得很慢,它欣赏路边的花儿,它与虫儿聊天,它享受阳光。它发现了许多不同的小块儿,可没有一块适合它。于是它继续寻找着。
终于有一天,圆环找到了非常适合的小块,它高兴极了,将那小块装上,然后就滚了起来,它终于成为完美的圆环了。它能够滚得很快,以致无暇欣赏花儿或和虫儿聊天。当它发现飞快地滚动使得它的世界再也不像以前那样美好时,它停住了,把那一小块又放回到路边,缓慢地向前滚去。
人生确有许多不完美之处,每个人都会有或这或那的缺陷。其实,没有缺憾,我们便无法去衡量完美。仔细想想,缺憾其实不也是一种完美吗?
人生就是充满缺陷的旅程。从哲学的意义上讲,人类永远不满足自己的思维、自己的生存环境、自己的生活水准,这就决定了人类不断创造、追求,从简单的发明到航天飞机,从简单的词汇到庞大的思想体系。没有缺陷,产品便不会一代代更新。没有缺陷就意味着圆满,绝对的圆满便意味着没有希望,没有追求,便意味着停滞不前。人生圆满,人生便停止了追求的脚步。
生活也不可能完美无缺,也正因为有了残缺,我们才有梦,才有希望。当我们为梦想和希望而付出努力时,我们就已经拥有了一个完整的自我。生活不是一场必须拿满分的考试,生活更像一个足球赛季,最好的队也可能会输掉其中的几场比赛,而最差的队也有自己闪亮的时刻。我们的所有努力就是为了赢得更多的比赛。当我们能继续在比赛中前进并珍惜每场比赛时,我们就赢得了自己的完整。
童年时,我们都玩过积木。积木在不同的孩子手中,可以搭出不同的造型,可以说是千姿百态、千变万化。但不管怎样去搭积木,总是有缺陷,设计好一种造型后,觉得不完善,于是又重新去搭,结果,还是有不满意之处,于是又继续下去……做人就像搭积木一样,到达一个目标,实现一个想法之后,总觉得还有这样或那样的缺憾,于是又去找想象中的那种圆满。一生总是不停地在寻找,但总是未能如愿,最后,许多人都是带着一丝遗憾离开了世界。
十全十美在现实中是很难找到的,这种完美之事只存在于人的想象当中。美好的人生并不是完美无缺的,而恰恰是因为有缺憾才会有追求,去拼搏,才会使自己的生命分外精彩。
大多数人都知道断臂的维纳斯塑像,她的断臂当然不是雕塑家的初衷,而是从地下挖掘出来时无意中给碰掉的,可是人们却惊讶地发现她是如此之美。也许这种美恰恰就在于她的残缺--失去双臂,这就是残缺美。失去也是得到,有缺憾的地方正好给人们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有志者总是在这样的信念下追求着。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打开两扇心灵之窗,只开一扇窗户,就会视野狭隘,使自己变得孤陋寡闻,只能看到比自己逊色的人;多打开一扇窗,眼前就会变得豁然开朗,不仅会欣赏到自然美景,而且还会接触到智慧和才能比自己更优秀的人。
有些人面对自己的不如意,或是面对不是自己设想的事情,就失去了控制力,放弃了一切。这是因为他们太过于追求完美。
其实,“完美”只是一个目标,唯有通过每一次的“完成”才能使工作、生活更趋于“完美”,不要让“完美主义”阻碍“完成“的脚步。如果一个人为了追求完美,而不敢去“完成”,他便永远品尝不到完美果实的滋味。
世间的一切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呈现在不完美、不完整与不精确的状态中的,而人们的头脑却要求一切是完美的、完整的、精确的,显然,头脑是在对抗这既成的事实。一切都是不完美、不完整和不精确的,我们又何必违逆自然,让心变得不安宁?很多的烦恼,就是因为放不开完美、完整与精确的心理需求。追求完美使人变得没有弹性,变得不随和,变得不快乐。
自我肯定,成为你最想成为的人
相信自己一定行,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是对自我的一种肯定。培养自己这种习惯:保持最好的自我,成为你最想成为的那个你。
这是一个夸张的故事,但它能给人以启迪。一个商人外出,驾车行驶在漆黑无人的小路上,突然轮胎没气了,这时他看到远处农舍的灯光。他-边向农舍走去-边想:也许没有人来开门,要不然就没有千斤顶,即使有,主人也许不会借给我。他越想越觉得不安,当门打开的时候,他一拳向开门的人打过去,嘴里喊道:“留着你那糟糕的千斤顶吧!”
这个故事只会让人哈哈一笑,因为它揶揄了一种典型的自我击败式的思维。在商人敲门之前,他已向自己一拳拳地打过来。“也许……即使……也许”这些只往坏处想的词语把他自己给击败了。
如果你想到的是厄运和悲哀,那么悲哀和厄运就在前面。因为消极的词语会破坏一个人的自信心,不能给人以鼓舞和支持。面对失败,你需要获得一种良好的感觉,首先要往好处想。
1.调整你的思维
一位叫婷的女士一见面就告诉她的心理医生:“我知道你帮不了我,我有点糊涂了,肯定是我把工作干得一团糟,老板肯定是想要解雇我了。昨天老板说要给我调动工作,他说是提升,可是如果我干得很好为什么还要调动呢?”就这样,她越说越悲伤。其实两年前婷刚拿到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薪水也不低。这听起来并不算失败。
第一次会面结束的时候,婷的治疗医生告诉她把平时所想的记下来,尤其是晚上难以入睡的时候。下次治疗,医生看到婷的记录这样写道:“我并不精明,我之所以走到这一步,只是一次又一次的侥幸……明天将会有一场灾难,我从未主持过会议……老板今天上午一脸怒气,我做错什么了?”
婷承认:“仅仅在一天里,我就列出了26条否定自己的思想。难怪我总是无精打采,愁容满面呢。”
如果你总是情绪低落,那么你肯定是在给自己输送消极信息了。这时听听你头脑中的话语,把这些话大声地读出或记下来,也许这样做就可以帮助你降服它们。
2.排除毁灭性的词语
有些人总喜欢说,我“只不过是个小秘书”“仅仅是个小店员”。我们就是用这些“只不过”“仅仅”来贬低自己的职业,进一步说,就是贬低我们自己。对于我们来说,消极因素就是“只不过”和“仅仅”。如果把这些词去掉,就是“我是一个店员”和“我是一个秘书”,这些话就毫无损坏意义了。两个陈述都向随之而来的积极一面打开了大门,就是说“我正走在成功的路上”。
3.停止消极思想当消极信息一开始,就用“停止”这个词阻止它进行。“我该怎么办?如果……”你一定要放弃这样的想法。为了有效地“停止”,你必须顽强而执着。当你下命令的时候,要提高嗓门。小张是个20多岁工作勤奋的单身汉,在一家公司任经理。他很小的时候,母亲就过世了,爸爸抚养他长大。他们生活得很好,然而他父亲有时过于谨小慎微,致使小张的头脑充满了焦虑的念头。不知不觉地,他的内心世界受到了他父亲的影响,变成了一个满腹疑虑的人。尽管为公司的一个女同事所吸引,可他从来不敢向她提出约会。他的多疑使他在这件事上无所进展:“和一个同事约会好不好?”或者“如果她说不去,那多么难堪呀。”后来当小张停止了他内心的声音,约这个女同事出来的时候,她却说:“小张,为什么你不早点儿向我约会?”
4.往积极的方面想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男人去找一个精神病专家。“你怎么了?”医生问。“两个月前我祖父去世,留给我7.5万元遗产,上个月,我一个表哥路过给了我10万美元。”“那你为什么还这么不高兴呢?”“可是这个月,什么也没有!”当一个人心情沮丧时,他看一切事情都会感到失望,所以当你通过喝一声“停止”,驱除掉那些消极的念头时,就要用好的思维来代替。
有人曾这样来描述这个过程:“每天晚上我一上床,就觉得头脑里乱糟糟的,无法入睡,我总在想我是不是对孩子太严厉了?或是我忘了给哪位当事人回电话了吗?
“最后,在我不知所措的时候,我想起了有一次和女儿去动物园的事。我记起她笑黑猩猩。很快我的头脑充满了愉快的记忆,我睡着了。”
多想些以前的好事,想一想你被提升了或者一次愉快的旅行,这些都会令你的心情好起来。
5.扭转思维方向
你还记得你自己无精打采的时候,忽然有人说:“我们出去玩会儿好吗?”你是怎么一下子精神振作起来的呢?你改变了思维的方向,心情一下子开朗起来。
现在就扭转感觉方向。你很紧张,因为到星期五之前你必须完成一项庞大的计划,星期六你计划同朋友去采购。这时你就需要把感觉从负担沉重的星期五,调整到快乐怡人的星期六了。
练习一下把痛苦的焦虑转变到主动解决问题的心理状态。如果你害怕飞行,那么当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到机场的灯光或跑道上。在飞行中,你可以想一些地面上你喜欢的活动。
通过调整自己的思维,你可以发现另一个自己及周围的另一个世界。如果你认为自己可以做什么事情,就要争取做这种事情的机会。乐观精神会推动你向前,消极悲观会使你陷入困境。
培养自己的这种习惯:保持最好的自我,成为你最想成为的“那个你”。尤其要记住自己受人赞美的地方。那就是真实的你,使之成为指导你一生的参照物--最好的自我形象。
你会发现重新调整感觉的做法将会像磁石一样吸引你,当你设想使自己达到目标时,你会感觉到这块磁石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