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266.世界之大
第267章266.世界之大
丢下震惊的众人消化自己的一番话,玉锦兮去外头转了一圈儿,没有一大堆拖后腿的,她的采购之旅十分顺畅。只是可惜本次空间里多了许多马匹啃青草,她便没有多买牛羊,只是收购了大量的毛皮和高质量的地毯。路过一家卖干肉的店铺时想明白了,自己有保鲜区在,干嘛非得买活牛啊?直接买牛肉不就行了?!真是的!
不但买了许多的牛羊肉干,还去鲜肉铺子上买了许多新鲜的牛羊肉,专挑自己喜欢的部位买,还省事儿呢!
小五最喜欢蒙古刀,玉锦兮特地给他买了几把精美的小刀,拿来把玩也好、切割肉条也好,都不错。
就连珍姐儿看了也有些意动,玉锦兮自然不会偏心,又给她买了几把更加精美的。女孩子嘛,东西实用不实用的还在其次,漂亮不漂亮是必须排第一位的。
到最后又买了些奶豆腐当零食,这东西一家子都不是特别喜欢,只偶尔拿来招待客人,便没有多买。
等采购完毕回了住处,众人已经恢复了正常,有人甚至已经在玉锦庆两兄弟的陪伴下,上街采购物品去了。
玉锦兮第二天又花了半天的时间陪着众人购物,然后就带着众人离开。半路上还是略停了停,只把几个学生放出来,带着他们在中鞑靼的地盘上走了走。
学生们回首看着一望无际的大沙漠无语,怪不得这些人之间没有交集,有这么一片沙漠挡着,是没法子有交集。
玉锦兮叹道:“其实中间也不全然都是这样的沙漠,还是有一些戈壁和零散的草原分布的。只是已无法放牧,自然也就无人踏足。”
好可惜,要是搁在现代,她早就二话不说开始治理了。可现在,不行!
这片荒漠是南北鞑靼的天然分界线,若是被她一颗热衷于环境治理的心给弄成一片绿油油的宜居之地,大月的百姓该不宜居了。
不管什么时候的主张,都不能脱离当时的社会环境啊!玉锦兮感叹着,带着学生们离开了。
回到京城之后,没出去的几个皇子就发现,这些跟着先生走了一遭的同窗们,身上都有了些变化。怎么说呢?每个人身上的变化好像都不一样。
比如说魏杭生,他就一扫过去的拘谨,变得活跃了许多,上课的时候也会主动举手提出疑问了,下了课也更愿意往先生跟前凑了,以前他可不这样!
还有太子,这个变化倒不是一反常态的那一种,但是明显比以前沉稳了许多。问题是,他本来就是他们中间最沉稳的一个啊!如今再看他,用五皇子的话说,太子越来越像他们的父皇了。不是模样像,是气质像!
先生到底带着他们干嘛去了?怎么一个个都变样子了呢?
就连二皇子妃都觉得二皇子身上多了一些东西,可也同时少了一些东西。说不出是好是坏,但对于一个在努力熟悉丈夫风格的妻子来说,还是挑战居多。
其实不止学生们有变化,就连内阁的那些阁老们,最近也或多或少地有了些不同。几个学生跟先生走了一趟鞑靼,聆听了一番先生的教导,知晓了先生的主张,回家不免会一五一十地把这些告诉给祖父,自然会引起这些人的反思。
魏相感慨地对宋相道:“国师之心胸格局,非一般人可能及也!”
宋相深有同感。
李相和郑相这俩也免不了凑在一起说说话,共同的反应是以后的政务也许会畅通些。
他们猜想的没错,不过在津门港口的建设问题上,魏相还是提出来,要谨慎行事。只不过这一次他所说的谨慎不是以前的谨慎,而是要求寻找最有经验的工匠,以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
李相这一方投桃报李,在重新开放沃难关边市问题上也提出需要多派些维持秩序的人员,对进入边市的双方商人要进行更加严格的资历审阅等建议,对是否要开重开边市的问题却含糊略过了。
一时之间,内阁一片和乐融融,光熹帝都觉得最近处理朝事的效率要高很多。
他自然也是听了两个儿子回来的报告的,听到差一点儿被人突袭成功之时后怕不已,听到玉锦兮的主张之后若有所思,在听说玉锦兮还要带着学生们满世界跑的时候,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他该说自己给儿子们找的这个先生太过敬业了吗?
还有啊,国师要说带着学生们出去走走,他要不要让所有的儿子都跟着出去转转啊?都放出去舍不得,不放出去还是舍不得。
光熹帝头一回这么纠结,等过了一阵子不见动静,不免有些疑惑,找来最小的五皇子问,不是说先生要带着你们出去转转吗?怎么还不走?
五皇子无奈地道:“先生说了,要过了年再出去。师妹和师弟怕冷,冬天他就不往外头跑了。”
因为孩子怕冷就改变教学内容什么的,光熹帝实在无法评价。可这事儿吧,主动权不在他手上,只好放弃了干预。你爱怎么安排就怎么安排吧,谁让你是先生呢?
不过若是大家都能猜到玉锦兮的想法,那就不是玉锦兮了。冬天寒冷是没错,可是南边暖和啊!于是在冬至之后,玉锦兮就突兀地宣布,她要去南洲转一转,而且要多住几天。有谁要跟着走的,赶紧报名。这回要多带些东西,过年回不回来还两说着呢。
光熹帝不干了,特地宣玉锦兮进宫来了一趟,千叮咛万嘱咐带着学生们走可以,过年之前必须要回来,那可都是各家长孙,要祭祖的,不在家像什么样!
玉锦兮一拍脑袋:“忘记这个了!还是星君想得周到,那我们就过年前回来。”
光熹帝许久没听这个称呼,竟觉得有些飘飘然,急忙压下这种情绪,状若无事地道:“南洲还有不少各家儿郎呢,你是不是还要给人家带些东西去?”
玉锦兮点头:“要的,要的。啊,对了,星君,我跟您商量个事儿呗?宫里的宫女们,也别非到了二十五才放出去了,降点儿岁数吧,二十怎么样?正是嫁人的好岁数,过日子生孩子啥都不耽误。都给我吧?以前去的那些,如今日子过得可好了。”
就为了这个称呼,光熹帝允了。
于是玉锦兮去南洲那一天,空间里就有好多人和东西。
小五一个个点数:“有了这一批宫女,南洲那边的女子差不多就够了吧?”
珍姐儿也在点数,她点的这些女子,是雷家和刘家这一年到处搜集的:“加上这些,差不多了。”
点完了人数,再去点行李,各家虽然都写了名字做了记号,但毕竟不统一。比如说像王李张刘这样的大姓,不免就有重复的,需要再重新写标记。
俩孩子就忙活了半天,玉锦兮正忙活着一路捞鱼呢。今年忙着教学生,南洲这边就没来几次。
因为是要去大月的南洲,光熹帝这回比较放心,让她把所有的儿子都带出来了。四皇子正逢新婚,玉锦兮把十四小姐都带上,说南洲那边有的是房子,尽可以住下。
不过也就是四皇子妃有这待遇,其他的皇妃就免提了,不熟。
珍姐儿还给她的十四姐姐和姐夫专门弄了张舒服的床呢,比别人的待遇都好。太子混了一张榻,其余人都是躺草地的命。不过,玉锦兮的毯子多,还是给学生们铺了地毯的。
小五也对玉锦庆兄弟俩进行了区别对待,把他俩放在了自己帐篷里的榻上。
不过这种区别待遇到了南洲之后就全都没有了,玉锦兮把人和物尽数给了雷宏钟,又给几个学生留了作业,然后她就带着俩孩子玩儿去了。什么时候在海底玩够了,什么时候才上岸,顺便看一眼学生们有没有偷懒。
学生们还真没有偷懒的,主要是一到南洲,就被这儿的景象给镇住了。
虽然触目所及都是大月人,可这些人的行事却和他们习惯了的大月人大有不同。
比如说在农田里干活儿的人们,除了男子还有女人,不是以家庭为单位,而是以军营为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