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265.老客户
第266章265.老客户只有亲临其境之后,众人方知道为何玉锦兮说鞑靼王庭的繁华程度并不亚于大月的京城了。若不是周围人都说的是他们完全听不懂的话,周围的建筑也全都是异域风格,光看这热闹程度,真的和京城的热闹街道毫无二致。
太子感叹道:“是我们坐井观天了。”
玉锦兮道:“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生存方式,普通的鞑靼人也和咱们大月人一样,喜欢和平安宁的生活的。”
只有那些颇具野心的政客和统治者,才会一门心思地去侵占别人的地盘,屠杀别人的百姓,抢掠别人的财富。
玉锦兮熟门熟路地带着众人来到一个颇大的商铺前面,门前招揽客人的伙计立刻认出了她,欢喜地喊道:“玉公子来啦!”
玉锦兮点头:“白音在吗?”
伙计回答:“在,在,一直都等着你呢。”
对着跟在她身后的众人笑着点点头,请大家进去。
众人跟着玉锦兮穿过前头的铺子,来到后面的大院,伙计喊了一声,很快就有一个鞑靼汉子哈哈大笑着迎了上来。
玉锦兮也不向他介绍自己带的人是谁,只寥寥说了几句,便将自己带的茶砖和丝绸尽数摆在了院子里。
众人见那汉子一点儿吃惊的表情都没有,连数都没点,就让人抬出一箱金饼子来给了玉锦兮,然后又客客气气地说了几句,玉锦兮只微笑着摇摇头,便告辞了。
大家一头雾水,郭明生捅捅玉锦庆:“你六哥跟人家说什么呢?”
玉锦庆倒是听懂了大概,低声回道:“就是生意上的事儿。茶砖多少、丝绸多少之类的。”
郭明生就不感兴趣了,不过二皇子却发现了其中问题,等大家都回了住处之后问:“先生跟那个人是相熟的吧?”
玉锦兮:“对,那人叫白音,是王庭数一数二的一个富户。我在这里跟好几个商家打过交道,这个人是最大方的一个,能吃下的货也多。后来就只跟他合作了,算是个老客户。”
二皇子若有所思:“他好像知道先生的身份啊?”
玉锦兮点头:“没错,不光我的身份,还有以前四夷馆的通译生们,他也知道我们不是鞑靼人。不过在这里,和大月几乎没有直接交往,倒是友善的人多些。”
郭明生奇怪地问:“那沃难关那些鞑子是从哪儿来的?还有前朝那些人呢?”
玉锦兮:“沃难关那边的,跟这些人几乎没有交集,中间隔着沙漠呢,基本上属于打死都不往来的那种。其实这边的人已经不承认对方跟自己是同一个民族了,就是见了面,也会为了牧场牛羊的事情打上几架。前朝那些人我倒是不知,你要是感兴趣的话,倒是可以出去打听打听。”
郭明生摆手:“罢了,都多少年了?只要知道这些人对咱们大月没有什么敌意就成。可惜这些人离咱们大月太远,要是和沃难关那边的鞑子换换就好了。”
玉锦兮失笑:“若真是换过来,沃难关那边的就成了客户,这边的就成了敌人,你信不信?”
郭明生:“啊?为什么啊?”
玉锦兮解释道:“能好好的过日子,谁愿意打仗开战?这边的人之所以对咱们友善,一来是因为离得太远,直接打过去太过耗时耗力不值得;二来是他们可以往北边迁移,北边天气酷寒,几乎无人居住,夏天却是难得的牧场。有这么好的地方住着,他们自然不会想不开,跑去找大月开战。可沃难关那边的就不一样了,一边是沙漠,一边是富有的邻居,若是自家揭不开锅了,你说他们会怎么办?”
郭明生恍然大悟,遗憾地道:“若是这两处之间没有沙漠就好了,沃难关那边的鞑子就往这边来了。”
玉锦兮摇头:“若真是中间畅通无阻,咱们大月处境堪忧。”
太子点头:“先生说的甚是。”
郭明生挠挠头:“可不,是我犯糊涂了。”
魏杭生家学渊源,最关注的便是鞑靼局势,不由提问:“那先生对袭边的鞑子,可有什么主意?”
玉锦兮娓娓道来:“前些日子,我和李兄谈起当年沃难关之变,提起过一个人。光德应该还记得,就是鞑子统帅斯钦布赫。”
郭明生点头:“记得,可惜没抓到他。”
玉锦兮继续道:“李兄说此人来历十分神秘,我当时对朝堂之事一无所知,也不知此人到底是个什么来头,只能凭借当年的印象推断一二。后来闲来无事,我便沿着沃难关当年那些人的撤退路线,重新走了一回。”
大家没想到她竟然不声不响地做了这么大一件事情,不由挺直了身体,更加专心静听。
“我记得当年斯钦布赫是打着做生意的名头,跟大月的许多人家做生意,其中就包括我玉家。我专门去问过二哥,他说和此人打交道已有四五年的时间,每次做生意的时候都甚是顺利,要的货也多,品种也多样,倒是和今日的白音十分相似。白音是做中转商的,我推测那斯钦布赫至少也如白音一样,拥有十分雄厚的财力。再联想一下当时那些部落对他的态度,我便想到,此人会不会是比较有名的一个部落首领?或者再能干一些,是个部落联盟的首领?”
郭明生好奇插嘴:“什么是部落联盟?”
玉锦兮笑笑:“只是借用了一下上古的概念而已,就是几个有利益关系的部落组织成一个群体,听从一个人的指挥。”
郭明生点头:“嗯,我明白了,牧哲兄你接着说。”
玉锦兮继续:“我就去探测了一番,功夫不负有心人,虽说是麻烦了些,最后好歹让我找到了。”
众人震惊,看她说的轻描淡写,可只要细细一想,就知道这其中所消耗的心力。说实话,当今天下,也就只有国师大人方有此能了。
玉锦兮喝了口茶润润嗓子:“鞑靼部落的名字你们都不熟,咱们就暂且按照方位给他们起个名字。沃难关那边居住的为西鞑靼,宣府附近的为中鞑靼,雨尔附近的便为东鞑靼了。这不过是个简单的分类,下面又有大大小小的许多部族。之所以这么分,是因为我发现那个斯钦布赫,正是中鞑靼的一个比较有势力的部落首领,名字倒是真的。”
对锦衣卫头目道:“锦衣卫在鞑靼也投入了不少人力财力,之所以迟迟未能发觉此人,是因为锦衣卫搞错了方向,一直在西鞑靼探听,自然不知千里之外的人和事。”
锦衣卫头目心中一凛:“多谢国师大人告知,卑职回去之后便上报指挥使大人。”
玉锦兮继续道:“鞑靼部族十分多,居住又分散,便难以形成统一的王朝,这是我大月之福,也是太祖当年给后人的遗泽。这一点,你们应该比较清楚。”
学生们纷纷点头,太子道:“太祖当年十分英勇,将前朝驱逐之后,又派大军将关外的草原扫了一遍,这才将原本的部族打散,给后人留下这大好局面。”
玉锦兮点头:“这一策略十分精准,后福无穷。不过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鞑靼便也是如此,如今三部鞑靼均有统一之势,好在这些部族之间尚未构成一致的利益,因此还存在不少争端。这便是我大月的机会了。”
二皇子道:“不能让他们统一。”
玉锦兮:“没错,那方法呢?”
大家便都陷入了沉思,别人家的事儿,是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吗?那是人家说了算的事。
锦衣卫头目提了一个方案:“派大军出击各个击破呢?”
玉锦兮摇头:“哪里有侵略,哪里就有反抗。鞑靼各部族本是各自为政,若大月派大军出击,他们会坐以待毙么?反而会促进他们的团结和融合。”
锦衣卫头目不说话了,国师说得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