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163.一见如故 - 众里寻她千百度之国师篇 - 唯儿时多梦故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64章163.一见如故

第164章163.一见如故不知道为什么,一提起建玻璃作坊来,玉锦兮总有一种很熟悉的感觉,就好像在她以前的岁月里,曾经和人细细地讨论过这个事情,甚至还有可能参与到建设玻璃作坊的过程中。

可细细想来,却毫无印象。

现代社会的时候自然不可能会去建什么玻璃作坊,那就只能是在大夏朝的事情了。可那时候她可是地地道道的文科生,对于玻璃这种东西一窍不通,又怎么可能会去做这件事情呢?那时候空间的移动功能还没开发出来呢。

对于想不明白的事情,玉锦兮向来不纠结,很快就把这件事情抛之脑后。在欧罗巴偷学制造玻璃技艺的时候,她也曾经有过这种错觉,定然是又出现错觉了。

不过说归说,玻璃的市场前景太过宏大,她如今一个小小的七品官是绝对无法掌控的。李海宝说的对,这事儿只能皇家去办。她这个提供技术的能不能在其中分得一杯羹都不好说。

实际上若不是遇到李海宝,她早就把这件事情给忘记了。也许等郭明兴守完孝再回来的时候,可以把他也带上,反正户部尚书他已经没有份儿了,侍郎的位子也被别人占了,在工部谋个差事,也不是不可以的嘛!

相比较一见如故的李海宝以及上司伍人华,她还是更信任郭家一些。

而且李海宝这个人吧,一门心思地想着出海,他还想着要把玉锦兮绘制出来的航海路线都走个遍呢。

还有民间的那些巨贾们,以及在本次航海中获得巨大收益的勋贵们,就算是李海宝有收山的想法,众人也会推动航海这件事情继续运转下去的。

这也是玉锦兮的最终目的,大航海时代,大月人怎么可以缺席?!

接下来的日子,玉锦兮与李海宝的接触越来越多,因为李海宝发现,这个年轻人身上,有太多值得探索的东西了。

比如说她提到的气候带,若不是亲自经历过,李海宝是无论如何也不会相信的。不过既然他自己亲自体验过热带的终年高温,也就不难接受有的地方和大月季节相反了。

还有那些稀罕作物,玉锦兮给他看了马铃薯和红薯,的确是他在海外带回来的东西。说起户部把留种的两种作物给弄烂了的事情,两个人还对作物储存进行了一番研究。

李海宝是把那些东西埋在干燥的沙土里带回来的,玉锦兮则提供了农户家可以越冬储存的法子:地窖。

俩人就在蕃育署的院子里挖起了地窖,好在这俩还不是太过不靠谱,地窖是挖在饭堂所在之地的院子里的。

蕃育署众人在李海宝刚刚上门的时候简直如履薄冰,这位可不是一般人,这位是内宫监的首领太监,正四品。就是官职比他高的司礼监太监见了他,也得恭恭敬敬喊一声叔。

最要紧的是,这位还是个守备将军,手握兵权的!

这么一尊大佛居然到他们小小的蕃育署来了?!真是令人难以置信。

然后令他们更加难以相信的事情发生了,他们的典署大人,居然跟人家平辈论交,相处得那叫一个随意自在,若不看年龄,倒像是做了一辈子的好朋友一般!

众人默默地给他们的典署大人竖起大拇指,玉大人真厉害!

玉锦兮还请李海宝喝咖啡,自己亲自磨了咖啡豆,拿红泥小火炉煮了,配上鲜奶和砂糖,自己的那一杯却不放糖只放奶。

李海宝勇敢地尝试了一番,觉得味道虽然颇怪,但也不是不能接受。听玉锦兮说是从欧罗巴弄来的,又听了她在欧罗巴和爱默生家族打交道的经历,不由哈哈大笑。

不过在听到爱默生家族的航海历史之后,沉默了许久,到最后才道:“我大月定不可落在人后!”

玉锦兮拿葡萄酒出来敬他,临走的时候还送给了他两坛子。

到了土豆和地瓜成熟的时候,不但李海宝来了,伍人华也来了,就连已经成为户部尚书的荣世广居然也不请自来。

据说太子也想来,但功课正紧,只好拜托李海宝一定要帮他看看亩产有多少。

农户们在玉锦兮的指导下小心翼翼地用手扒开土层,看着如成人两个拳头般大小的块茎喜极而泣。

玉锦兮拿了一柄三齿耙子在离植株根部不远的地方翻起土来,一下子便将整个植株暴露于外,硕大肥壮的红薯展露于众人面前,惹得荣世广羡慕不已。

户部储存的马铃薯和红薯都烂掉了,今年只能种了玉米,产量也十分不乐观。听说蕃育署这边种了马铃薯和红薯,他也顾不得这是别人的地盘儿,亲自带着户部试验田的几个人过来观摩。

其中有一个喃喃地道:“好像比我们去年种的还要大些,这不可能啊!”

去年那一块田地里就种了一茬红薯,这里却是两茬,按说应该这边的产量更低些才对啊。

农田的主人已经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了,在原地哆嗦了片刻,突然跪下冲着玉锦兮磕起头来。

玉锦兮急忙把他扶起来,对这个世界的老百姓动不动就对官员磕头的习惯十分无语。

接下来的活儿就不用玉锦兮动手了,只需要对收获进行实时指导便是。农户家里人不少,还来了好几个亲戚,学着玉锦兮的样子齐上阵,无数胖嘟嘟的红薯便得意地露在阳光之下,看着就让人喜欢。

红薯不能在地里过夜,以免被冻伤。玉锦兮仔细翻捡着红薯,挑出被意外损伤的、个别有虫眼儿的单独放在一边,跟农户说明,这些红薯不要放到地窖里,而是要及时吃掉。

农户点头如捣蒜,从那好的里头挑了个头大的装了满满一筐,非要送给玉锦兮不可。

玉锦兮笑着接受了他的好意,还跟他说了半天下地窖时的安全问题。

柴凤昌在一旁听得十分认真仔细,作为一个紧跟上官脚步的下属,他今年就在蕃育署分给自己的那片地里种了马铃薯和红薯。

一垄收获完毕之后,大家开始七手八脚地进行称重,然后乘以一亩地的垄数,便能估算出亩产来。结果令人十分惊喜,红薯的亩产达到了三千多斤。

这下农户全家都跪下去冲玉锦兮磕头了,她受宠若惊地扶起了他们,这家子怎么这么爱磕头啊?光说请起都不成。

荣世广羡慕地看着手忙脚乱的玉锦兮,这种被人发自肺腑地爱戴,感觉实在太好了。

收获季节持续了三天,这三天荣世广天天都不落,目睹了所有农田收获马铃薯和红薯的过程,马铃薯的亩产略低一些,但也能达到两千多斤。对于亩产只有三百多斤的小麦来说,已经是十分可观的了。

玉锦兮对于这个结果却不满意,尤其是农户要接着种小麦的时候,她直接给提供了种子,而且还是泡好了的。

荣世广这三天起早贪黑地往城外赶十分辛苦,正暗自庆幸明天终于可以不用来了,就听到她说农户如今的小麦种子不好,种植技术也不成,明儿她给提供优良麦种,还要现场指导。

得,他只好去上林苑监找姜耀祥求助去了,实在跑不动了,求收留。

李海宝比他强多了,人家从一开始就是住在伍人华这里的。白天和新朋友讨论航海事宜、品尝新奇糕点、观摩新作物收获,晚上有老朋友谈天说地追忆往昔,这日子过得十分滋润。

伍人华被他耳提面命:“玉锦兮是个有大才的,在你这地方怕是待不了多久了,你可得抓紧了时间。”

伍人华:“哦,他还教过我们怎么种苜蓿和黑豆呢。”

李海宝指着他气不打一处来:“你个糊涂的,他会的东西多着呢,就这两样怎么够?那马铃薯、红薯,还有户部那帮笨蛋种不好的玉米,你就不知道在你南苑种一种?你这儿多少地啊?!端着金饭碗要饭吃,笨死你算了!”

伍人华被他骂惯了,也不恼,海宝哥比他心眼儿多,他听话准没错。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