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105.推心置腹 - 众里寻她千百度之国师篇 - 唯儿时多梦故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06章105.推心置腹

第106章105.推心置腹

在家踏踏实实地歇了两天,玉锦兮也思量了两天,到最后还是决定去找老太爷透个口风,转换门楣这么大的事情,总不能她一个人担着。玉老太爷为这件事情都折腾一辈子了,就算是没有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也是可以借鉴的。玉锦兮在自己院里的小厨房炖了一大锅羊肉汤,亲自放在食盒里拎了去给老太爷送去,端上饭桌的时候还是烫的。

羊肉炖的软烂无比,正适合老年人的牙口。老两口吃得甚好,就连老太太看着玉锦兮也顺眼了一些。

吃过了饭,玉锦兮陪着老太爷在院子里漫步消食。

老太爷人老成精,早就看出玉锦兮无事不登三宝殿,自觉把这个孙子遛得也差不多了,直接问了出来:“找我老头子有事?”

玉锦兮叹口气道:“什么都瞒不过祖父,孙儿最近起了个念头,明明知道很难办,可若是办成了,便是惠及子孙后代的事,心里便如长了草一般,坐卧不宁。”

老太爷首先想到的是风险:“要冒险?”

玉锦兮摇头:“那倒不用,只是要多方筹谋,也不是一年半载之功。”

老太爷做了一辈子的生意,做什么事情都要先算计一下成本,听她这么一说,便道:“若是如此,倒也不妨试着做一做。”

玉锦兮有些吃惊:“祖父不问是何事?”

老太爷瞪了她一眼:“你这臭小子,奸猾似鬼,若不是有大利,你会琢磨得睡不着?”

玉锦兮讪笑,别以为自己是有着两百多年记忆的老鬼就看不起人,事实上这眼力跟活了多大岁数没有必然的直接关系。

老太爷哼了一声:“说吧,想让家里帮你做些什么?”

玉锦兮苦笑:“难就难在这里,家里人帮不上多大的忙,顶多是帮孙儿我看看孩子。”

老太爷被她气笑了:“珍姐儿姓玉,是我玉家子孙。”还用你说?家里人自然是看顾她的。

玉锦兮摸摸鼻子,有些心虚:“就是怕时间长些,这事情有些难办,孙儿怕要将全副精力投入进去,离家会有些久。”

老太爷:“哦?你自己去?”

玉锦兮叹气:“要是有家里人帮忙自然是好,可是我想来想去,怕是指望不上。”

老太爷不耐烦了:“说人话。”

玉锦兮赔笑:“咱们家一直是商户,孙儿在外头行走,发现这个身份多有掣肘,想着若是更换一下门楣就好了。”

老太爷身躯一震,停下了脚步,一双老眼居然还能锋利如初。

“怎么?把你家的房头更换了还不够吗?”

他果然知道了!

玉锦兮坦白道:“正是因为这个,才觉得一房不够,总要咱们全家都要转籍才好!”

老太爷眼中多了一丝欣赏,视线挪到别处,淡淡地问:“你打算怎么做?”

玉锦兮看向院中的影壁,朝廷对建筑也有明文规定,像玉家这样的商户,就算是再有钱,影壁也只能用青砖,花样也仅限于几何图案。

她低声道:“祖父宁可被庶出的子孙埋怨,也要花大价钱给大伯几个捐了监生的身份,大伯几人蹉跎半生,全都是为了更换玉家的门楣而努力。明年就是大比之年,祖父觉得二伯也好,大哥也好,他们可有本事中举?”

老太爷有些心酸:“所以你就把三房的门头给改了?让他们从秀才考起?”

玉锦兮叹道:“孙儿想着,考秀才总比考举人容易些。”

老太爷叹气:“如今呢?”

玉锦兮摇摇头:“七弟和十弟苦读了一年,但看明年吧,能中了童生也好。”

老太爷也摇头:“难,咱们家的人,做生意还有老手带着,开辟不了新的商路,走老路子也能成,只要有一个得力的,这家业就能保住。可读书?罢了,咱们家人就没那个命。”

玉锦兮也无语,像玉家这样拿钱捐的监生,出身又是商户的,根本没有资格进县学,进不了县学就得不到名师的教导,底子本来就不好,又怎么可能中举?

偏偏有学问的人看不上玉家这样的商户,是绝对不会到玉家来坐馆的。

玉锦兮低声问:“祖父这么多年走南闯北,也识得不少人,也不能把大哥送到举人门下求学吗?”

老太爷无可奈何地承认:“怎么不识得?可咱们家的门户在这里,人家觉得咱们浑身上下都沾满了铜臭之气,连大门都是不让进的,生怕污了人家的门第。”

这就是大月朝商人们的悲哀,就算是家缠万贯,也被人瞧不起。

老太爷长吸了一口气:“所以老头子我宁可砸银子买监生,也不上门看人家脸色。只要他们有一个能考出来,咱们玉家,就能脱了这要命的商籍。”

玉锦兮不禁为自己侥幸,一张航海图能把三房的商籍转成农籍,若不是遇到林德田那样急需航海图来升官发财的,怕也难办吧?

还要谢谢当朝的光熹帝才成,若不是他要开海禁,一张航海图就是一张废纸而已。

老太爷慢慢地转身,往屋内走去:“你是个有本事的,能把三房都转了籍,比我这个老头子强。”

玉锦兮看着突然颓废下来的老太爷,心里有些不是滋味,这是个为子孙前程殚精竭虑谋划了一生的老人。在旁人看来,这个老人的一生足够成功,可谁知道他也有穷其一生之力也难以达成的目标?

玉锦兮慢慢地跟着老太爷往屋内走,将自己的打算说了出来:“孙儿想着,走科举之路虽然稳当,却是个遥遥无期的。我自己也不是读书的料,七弟和十弟若是不成,良哥儿从小培养着,希望总是大些。”

老太爷点头:“没错,好歹咱们家也有一房脱了籍,只要好好盘算着,过上十年二十年,总能有所转机。”

玉锦兮摇头:“孙儿不想等那么长时间。”

老太爷迈过门槛,在圈椅里坐了下来:“你还有什么打算?”

玉锦兮给他倒了一杯淡茶:“为官之路,文人可读书考科举,武人呢?”

老太爷呆住了。

玉锦兮给自己也倒了一杯茶,摩挲着杯沿慢慢地道:“军功不易得,可军功也是升迁最快的,因为那都是兵士们拿命换来的。”

“一将成名万骨枯,小六,你要走这条路吗?”老太爷死死地盯着玉锦兮,眼睛里有狂热,也有悲哀。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