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成吉思汗子孙秘传第二季之四:人间正道》(6) - 成吉思汗子孙秘传第二季 - 胡刃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九十六章《成吉思汗子孙秘传第二季之四:人间正道》(6)

屋里很静,静得只能听见两个人的咀嚼声。巴锦秀猛地把酒壶抄了起来,她嘴对着嘴,“咕嘟咕嘟”一通牛饮。苏连鹏见跑来一个身着蒙古袍的小姑娘,小姑娘很是讨人喜欢,苏连鹏问巴锦秀为什么要加入哥老会。

巴锦秀道:“我姐吉被忽拉盖劫走了,我要加入哥老会,请哥老会帮我找回姐吉。”

忽拉盖是蒙古语,土匪的意思。

苏连鹏询问巴锦秀是谁家的孩子?家中发生了什么事?巴锦秀说出了自己的身世,以及哥哥和父母相继去世、嫂子遭遇土匪的经过。苏连鹏摇头叹息,包头城里城外,谁不知道巴家?巴家忠厚继世,包容传家,辈辈礼佛,代代行善,包头的汉人哪个不是承租巴氏家族的土地才有了安身立命之本。现在巴家遭此不幸,这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苏连鹏当即答应收下巴锦秀,帮助她寻找姐吉云娘。

苏连鹏让巴锦秀跪在关羽画像前,苏连鹏站在一旁,他对巴锦秀说:“跟我念——日出东方一点红,”

巴锦秀声音响亮:“日出东方一点红,”两人便一句接一句地念了起来:

“莲花摆在路当中,”

“莲花摆在路当中,”

“义兄采花别处采,”

“义兄采花别处采,”

“此花只是洪家生。”

“此花只是洪家生。”

哥老会出自洪门,洪门也叫洪帮。洪门的宗旨是反清复明。关于洪门起源的版本有很多,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洪门即为漢门,也就是漢家,因为满人入主中原,漢家丧失了中原的土地,即“漢”字丢掉了中间的“中”和“土”遂成了“洪”字;另一种说法是因为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是洪武,取其“洪武”之“洪”字。

洪门势力相当大,海外也设有分支,1925年10月10日,海外最大的华侨社团组织洪门致公堂转型为中国致公党,当时大名鼎鼎的陈炯明系该党首任总理。

苏连鹏带巴锦秀念的是哥老会接收女门徒的四句诗,诗中告诫哥老会门徒,不得打本门女弟子主意。

巴锦秀随苏连鹏念完,苏连鹏把巴锦秀搀了起来:“从现在起,你就是哥老会的人了。”

巴锦秀刚站起来,却又跪下了,巴锦秀说:“我听说加入哥老会还要拜把子,我还没跟你拜把子呢!”

巴锦秀留了个心眼,如果自己和三堂主苏连鹏结义,苏连鹏一定会对寻找大姐吉云娘的事更尽心。

巴锦秀并不知道,只要加入哥老会,都要拜把子。今天入会者包括巴锦秀在内共八人,苏连鹏把另外七个人都叫过来,九个人跪在关羽像前,苏连鹏高声道:“大家随我念——人王腰际两堆沙,”

巴锦秀和其他七个人同时道:“人王腰际两堆沙,”

“东门墙上草生花,”

“东门墙上草生花,”

“丝线穿针十一口,”

“丝线穿针十一口,”

“美酒羔羊是我家。”

“美酒羔羊是我家。”

这四句诗每句暗含一个字,合起来是“金蘭結義”,简体字是“金兰结义”。

九个人之中巴锦秀最小,苏连鹏等人都叫她九妹。苏连鹏虽然是老大,但人们还是叫他“三哥”。

清朝虽然灭亡了,但哥老会并没有解散。苏连鹏家是哥老会的据点之一,巴锦秀经常出入苏家。苏连鹏有一身好功夫,闲暇时间,他教巴锦秀练拳踢腿,骑马打枪,但是,巴锦秀嫂子云娘却一直没有消息。

因为巴锦秀的引见,苏连鹏带李裕智拜会了包头哥老会大龙头刘长富,刘长富见李裕智年轻有为,又与广州和北京方面都有联系,不禁对他刮目相看。

有了哥老会和石拐矿工做班底,李裕智很快组建了内蒙古人民革命军,拉起了两千多人的队伍,内蒙古人民革命党中央委员会委员长白云梯对李裕智赞不绝口。考虑到李裕智还年轻,经共产国际批准,内蒙古人民革命军由旺丹尼玛任总指挥,李裕智任副总指挥兼第一路军司令。

旺丹尼玛喇嘛出身,原是一座寺院的活佛,1902年,清朝大面积放垦草原,蒙古族百姓生活受到严重威胁。旺丹尼玛顺应民意,发动了“独贵龙”运动,建立一支武装。这支武装多次击退清廷的护垦队和王公卫队,在内蒙古西部影响很大。然而,这支队伍人数较少,装备落后。清朝灭亡之后,1913年,旺丹尼玛被宁夏总兵马福祥诱捕,押至北京软禁,经李大钊等人疏通,旺丹尼玛方才出狱。相对李裕智,旺丹尼玛年龄较大,威信较高。

1926年的中国形势十分复杂,段祺瑞、冯玉祥、张作霖三人联手把持北京国民政府,但那年头谁手中有兵谁就是老大。段祺瑞虽为国家元首、中华民国临时执政,但手中却没有兵,因此,北京国民政府的大权操控在冯玉祥和张作霖两个人手中。就实力来说,冯玉祥不及张作霖,可冯玉祥废了贿选总统曹锟,把末代皇帝溥仪驱逐出紫禁城。这两件事使冯玉祥名声大振,全国反响热烈。然而,张作霖哪肯屈居冯玉祥之下?两个人明争暗斗,矛盾不断深化,两军由小摩擦演变成大冲突,原来由冯玉祥控制的张家口遭到了张作霖奉军威胁,内蒙古人民革命党总部迁到包头。

内蒙古人民革命军成立不久,内蒙古人民革命军军官学校也办了起来,校长由王瑞符担任。王瑞符采用短训轮训方式培养了几批骨干,这些骨干回到部队,使革命军的素质大大提高。

军队初创,人员复杂,粮饷不足,武器落后,营房、训练场不足,工作千头万绪,李裕智常常深夜才回到包头召。军官学校的骨干充实进来后,这些人为李裕智分担了不少工作,李裕智的压力减轻了许多。今天天刚黑,李裕智就回到了包头召。

包头召门前“国民党乌兰察布盟特别区党部”的木牌依稀可见。看到这块木牌,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李裕智在门前伫立片刻,然后,穿过包头召大门,来到东跨院。

李裕智的屋里亮着灯,窗户开着,一股手扒肉的香味从屋中飘出。

李裕智走进屋,见一桌丰盛的酒菜摆在炕桌上,但屋里空空,并不见人。李裕智左右顾盼,忽听背后传来“咯咯咯”的笑声。

巴锦秀眼睛忽闪两下,她打了个手势:“欢迎品尝。”

李裕智回避巴锦秀的目光:“好,我品尝品尝。”

两个人上炕,几盅酒下肚,巴锦秀含情脉脉地望着李裕智:“大哥,你可瘦多了,以后我就留在你身边照顾你吧?”

李裕智听出了巴锦秀的弦外之音,他也不抬头:“不用,过几天你姐吉就来了,她会照顾我的。”

巴锦秀无语,两个人都沉默了。李裕智吃得很香,巴锦秀却味同嚼蜡。

屋里很静,静得只能听见两个人的咀嚼声。巴锦秀猛地把酒壶抄了起来,她嘴对着嘴,“咕嘟咕嘟”一通牛饮。

巴锦秀喝完,把酒壶往桌子上一蹾,她起身下地,扔了一句:“这饭吃得这么不舒服。”说着,穿上鞋往外就走。刚一开门,“咣”,与一个人撞了个满怀。

巴锦秀一巴掌扇了过去,骂道:“你眼睛长到屁股上了?”

对方反应还挺快,一低头,巴锦秀的手打空了。

“秀儿姐,是我,我是小林子!”

小林子也是蒙古族,他出生不久,草原大规模放垦,蒙古百姓的户口地被征,家中贫困。十五岁时,小林子就到土默特旗的地方武装“老一团”当了兵。小林子人机灵,腿脚勤快,“老一团”的官兵都挺喜欢他。李裕智建立中共包头工委,小林子经常来包头召。在李裕智的介绍下,小林子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经常为李裕智传递情报。

巴锦秀余怒未消:“你吃饱撑的,黑灯瞎火来干什么?”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