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第九十四章谢瑄和被他吓了一……
第94章第九十四章谢瑄和被他吓了一……
谢瑄和被他吓了一跳,还没等细问,童敏之就主动解释道。
“还好我总是听了你的话后,回去好好约束了家人,让家丁仔细巡查。”
“你不知道,昨天夜半时,好多叛军闯入我家所在的坊,一些没有防备的人家,听见敲门声就给开了门,就被直接冲进去冲进去哄抢,甚至……”童敏之浑身一颤,放低了声音,“好几家没了性命。”
童敏之住的坊,是富商聚居地,有钱的人数不胜数。叛军中既然有不少勋贵,手底下的人自然不敢往谢瑄和等人这边来,可他们能跟着一起动,自然是为了利益,普通百姓没什么油水,那么倒霉的,就只有有钱又没有地位的富商了。
谢瑄和安慰的拍了拍他:“昨儿我也吓了一跳,我原本只是觉得不太安心,哪知道会发生这样的事。”
童敏之此时也缓过神来,向他保证:“你放心,我绝不会和外人提起。”
听得这话,谢瑄和没有再继续这个话题,而是道:“这些日子,咱们规规矩矩点卯,千万别到外头掺和。”
童敏之也点头:“你说得是,尘埃落定之前,可不敢再出门了。”
接下来的时间,两人都只在位置上做自己的事情,连交谈都很少。
一向喜欢去外头转悠,打听消息的童敏之,也几乎戒掉了这个习惯。
不过谢瑄和白日在翰林院虽然安安静静的,但回到家,吴用才却知事的将一应消息整理好,送到了谢瑄和面前。
四皇子五皇子毕竟是皇帝的儿子,还圈在各自府里,跟随他们的一干人等,却都在短短数十日的时间里被抄家下狱。
从前和谢家在宴席上说得上话的人家,顷刻之间便少了一半,菜市口的地面几乎日日都是红的,预备要流放、发卖的人也一批又一批。
京中诸人如今可算明白什么叫天子一怒。
从前到八月十五中秋时,宫中都有宫宴,但今年没人敢提,也没人敢问。各家都只在自己家中团圆便是,毕竟对有些人家来说,团圆如今已经成了奢望。
谢瑄和回到家时,方雁苒正在犯愁。
“是出什么事了?”
瞧见是他,方燕苒道:“早先邺国公夫人下帖子,咱们不是没去赴宴吗,今儿她上门来。”
“她们几位勋贵夫人同好几位被流放的夫人、家眷有亲或是好友,有心等她们出城时,一道去赠些钱财,来问我们要不要同去。”
谢瑄和听完问:“你答应了?”
方燕苒摇头:“哪儿能啊,我推说这事自己做不了主,不肯接她的茬,把她给气走了。但我就是担心,万一她们都去了,只我们府上没人前去,会不会让人觉得冷漠,对你有影响啊?”
谢瑄和顺着她的话想了想:“那你怎么不派人问问舅母去?”
“怎么没问,”方燕苒道,“就是因为问了我才犯愁呢。舅母让人传话说不用去,但大堂嫂的意思是她准备以旬阳侯府上的名义送去。”
“大堂嫂的意思,舅母知道吗?”一个家里最忌讳出现两种不同的声音,何况是在这样的大事上。
见方雁苒摇头,谢瑄和也明白过来,她愁在哪里了。不是愁在邺国公夫人说的事,更多是愁在旬阳侯夫人与世子夫人的意见不统一。
若只是她们俩的意见不统一也就算了,可要是旬阳侯父子俩的意见不统一,那问题可就大了去。
“还是再问问舅母吧,”谢瑄和道,“这是他们的家事,不该外人掺和。可你作为外甥女,已经知道了,就不好再避开。”
方雁苒在旬阳侯府时,深受旬阳侯夫人的喜爱与回护,和世子夫人关系也不差。可遇上这种事,说与不说都会得罪一个人。如今谢瑄和替她做了决定,不必再纠结细想下去,她也算是松了一口气。
“叫我身边的嬷嬷亲自走一趟吧,”方雁苒似是叹息,“换了旁人,也怕她们不会说话。”
末了,她又问:“那邺国公夫人所说的事,咱们要怎么办?”
其实被流放的这些人家,大都是和谢昱关系比较好的。谢瑄和自当初定下心思往科举文官这条路走,就同他们的往来越发少了,除去一些宴会几乎都没什么来往。
即便有一二要好的,也是被家人牵连,如今也不知道情况。
“再等等吧,”谢瑄和说,“马上都要入冬了,总不至于这会儿将人都送走,待到明年春里,看看陛下的意思再说。四皇子五皇子两位,可都还没处置呢。”
到底是自己曾经疼爱的儿子,拿勋贵们撒过气后,又有后宫里的宠妃,时不时哭诉求情,皇帝也有些狠不下心惩罚这两个儿子了。
两个皇子松了口气,但东宫却很不高兴,授意自己手下的官员一起提起此事,逼迫皇帝做决定。
皇帝气得不行,好不容易才和太子缓和的关系,也急转直下降入冰点。
谢瑄和又一次受召进宫,还没等内侍进去通报呢,就听里头啪的一声,是有什么东西被摔到地上碎了。
“他们都是你的亲弟弟啊,你就这么迫不及待,想要送他们都去死吗!”
皇帝满是怒火的声音过后,是太子平静的近乎冷漠的回答:“国有国法,若他们犯了谋逆篡位的大罪,都不惩处,还高高擡起,轻轻放过,难道不是鼓励旁人继续谋逆?左右陛下心软,不会让他们付出什么代价。”
听见这两句,谢瑄和赶紧退得远了些,和门口的内侍对视一眼,都不敢再往门口去。
又过了一会儿,太子从里头出来,面上无悲无喜,看见谢瑄和,还点了点头才离开。
一旁的内侍赶紧进去伺候皇帝,领人收拾了地上的碎瓷片,才道:“陛下,谢修撰已经在外候着了,可要宣他进来?”
等皇帝点头,内侍便出来传话。
谢瑄和深吸一口气,才往里头去。
“参见陛下!”
“起吧,”皇帝看着他,突然开口,“眼看就是翰林院散馆之年,寡人有意在你父亲为你请封世子后,让你做太子冼马。”
谢瑄和想到方才在门外时,听到皇帝与太子的争执,明白自己这会儿是扫到了台风尾,赶紧道:“陛下,臣大哥还在呢,哪里就有要父亲重新请封世子的道理。”
“你大哥?他不是摔断了腿,以后都站不起来了,岂有继续做这个世子的能耐。”
“陛下此言差矣,”谢瑄和反驳道,“只要大哥在一日,世子便该是他的,此乃国法,不得违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