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采珠勿惊龙.2,鲲鹏之变》(10)
林业帝国
到了晚上,先是郭美琪的父母回来了,几乎前后脚,她哥哥的车也开到了家。郭美琪在窗前看见后,便直接带我先到了餐厅,说在那里等他们。我本以为这么一大家子华人,肯定会吃中餐,谁知大餐桌上摆的全是刀叉、盘碟,没有碗筷。我问:“你们家不吃中餐的吗?”
郭美琪叹了一口气,说:“我爸坚持入乡随俗。他说到了一个地方就得融入当地,否则会被人孤立排斥,不被理解,永远进入不了主流社会,以他天生要强的性格,这是不能接受的。所以房子呢,他要住这欧式的。吃饭呢,去中国出差时,他就只吃中餐;但在美国时,他就只吃西餐。”
这时,郭家的人陆续走了进来。他的父亲名叫郭应钧,英文名felixkwok(费利克斯·郭),身体偏瘦,身高目测在180cm左右。虽然脸上带着一点微笑,但我觉得是那种商人特有的习惯性笑容,换句话说,就是笑得有点假,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中,又掺杂着一点邪诈、狡猾的感觉。
郭美琪先是喊了他一声,然后拉着我走了过去,我跟他握了握手,叫了声伯父好。本以为他那种长相的人,应该是不苟言笑的类型,但见到我后,笑容满面,打过招呼后伸手朝位子上示意了一下,说:“请坐。”
后面是郭美琪的母亲,我也微笑着点头叫声伯母。孩子毕竟跟妈亲,郭美琪没跟她爸多说几句,径直就朝母亲那边走去,两人在餐桌另一侧说笑起来。
过了一小会儿,郭美琪的哥哥andy也进了餐厅,看起来身强力壮,个头与他爸差不多。他朝我笑了一下,过来礼节性地握了个手,便加入郭美琪和她母亲的谈笑中。andy已经结婚了,不过他老婆有事,没回家吃饭。
等郭品海最后进来坐下后,用人开始上菜,郭美琪叮叮叮敲了敲盘子,调皮地笑着说:“吃饭前我说几句啊,杨宣和我呢,明天要去richmond(里士满,美国弗吉尼亚州首府),之后可能还要去好些地方,也许一时半会儿回不来。你们有什么要说的,赶在今天饭桌上都讲完,过时不候啊。好了,大家吃吧。”
andy喝了口红酒,立马问:“杨宣,ie说你能呼风唤雨,召唤闪电,这是真的吗?”他的中文讲得很差,听起来别扭得很,跟郭美琪完全不能比。
我觉得有点头大,虽然合情合理,好比一个大魔术师去别人家做客,话题肯定总是离不开魔术,但要是每个人见了我,都问上一遍,然后我再表演一次,恐怕那就让人觉得有点厌烦了。但好歹这是ie的家人,而且我当时也没有特别反感,所以努了努嘴,说:“是的,这是真的。”
郭品海说:“你们不要再问这个了,下午的时候,我已经亲眼见识过了。而且对外也不要提,特别是andy,管好你那张嘴,你说给外人听,人家会以为你是疯子。至于ie,有杨宣陪着,我很放心。”
郭应钧吃着东西,说:“父亲,你这调子一定,那就没我们什么事儿了。”说完,朝ie的母亲一笑。ie母亲也笑着说:“咱们不放心有用吗?ie从小认准的事,谁也拿她没办法,都是您给惯的。”
ie故意朝我抛个媚眼,然后对他们以开玩笑的口吻说:“嗯,你们知道就好。”
过了会儿,郭应钧问:“杨宣,有兴趣来美国发展吗?”
“呃,这个……”
“没事,你不用有顾虑,我只是随便问问。”
既然他这么讲,那我就实话实说了:“说真的,我还没有考虑过来美国。而且实际上,ie有些想……想以后跟我留在中国。”
郭应钧朝ie母亲看看,然后回头跟我说:“那也不错。现在中国市场越来越大,andy还想抽时间多去熟悉熟悉呢。有个妹妹在那里,也好。”
听到他这话,我舒了一口气,连忙喝了一口酒压惊,庆幸遇上了这么一位开明的准岳父。不管他是出于生意,还是别的什么,我此行的目的之一,不就是要他们这种表态吗?我越想越高兴,胃口大开。
ie说:“爷爷说话是三句不离本行,你考虑事情全是绕着生意,怎么就没人从我的角度想想呢?”她做出有些不开心的样子。
她母亲说:“你爸和你爷爷都同意让你待在中国,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别身在福中不知福了。”我听ie母亲虽然说的是普通话,但口音不像大陆人,便问:“伯母啊,您是在美国出生的吗?”
“不是啦,我从台湾来的。她爸爸也是。不过说起来我们在台湾时就已经认识了。”andy用一口蹩脚的中文说:“他们是青梅竹马,daddy先来美国,几年后mummy也过来这边念大学,再接着就getmarried(结婚)。”
“ie中文那么好,你怎么似乎不太会讲中文?”我有些奇怪地问andy。
郭品海说:“ie从小跟felix去中国很多次,她爸几乎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去做生意的外国人。而andy呢,基本一直在美国,如果不是我们在家说中文,不要说讲了,恐怕他连听都听不懂。”郭品海的普通话算不错的,不过带着南京腔。所以吃饭的这些人里,两个说台湾腔的普通话;一个讲着蹩脚至极的中文;一个南京腔;一个说纯正普通话的是ie;还有我,略微带一点点粤语腔。
吃完饭,郭应钧将我喊到一间书房,看样子同时还是会客室兼雪茄屋,墙上挂着他跟美国各界人物的合影。当然我认识的没几个。
顿时我觉得好奇怪,因为郭品海在美国,曾经主导过什么关于北海巨妖kraken的调查,还为此带队去了挪威海;而这里又有他儿子郭应钧与美国各界人物的合影。这一家人似乎在美国混得很好,用郭应钧的话说就是:“在一个异域外邦,在一个白人主导的社会,进入了主流社会。”
这对于一般人而言,是极为困难的,如果没有特别原因,几乎不可能。
所以我对他们的生意产生了兴趣,便问:“伯父啊,我听ie讲,你们主要是做木材和香料生意的。这两个行业目前市场大吗?”
他打开雪松木烟盒,取出一根雪茄,然后将盒子推到我面前,我看了看,拿了一根。郭应钧切开雪茄头,叼进嘴里,用火柴点上后,说:“林业是个传统行业,而传统的东西虽然有时会滞后,却胜在生命力顽强,永远不可或缺。我致力于将我的公司打造为世界林业巨头,创建一个完整的林业帝国。从原木、建材、纤维包装材料,到家具、造纸,再到香料、固态生物燃料、可再生产品……”说到这里,他笑了笑:“可能对你讲这些太过专业,其实我只要告诉你几个数据,你就明白了。我们公司在全球拥有51,000名员工,185家加工厂,在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北欧、印度、东南亚和中国等地,全都有我们的林场或者合资林场项目;去年我们在全球的销售额达到210亿美元,其中纯利润也有17亿美元。”他看着我的眼睛:“而j.p.morgan(摩根公司)去年的利润也不过才16亿美元,比我们还少一点。”
这着实令我很惊讶,要知道,那时候才是2003年,一年十几亿美元的利润,不敢想象。
见我有些发愣,郭应钧说:“听ie讲,你家在中国也是做生意的?”我吸了口雪茄,笑着说:“是的,我家最初做外贸生意,现在逐渐转向房地产。”我努了努嘴:“不过跟您的生意相比,根本算不了什么。”
“哎,谁不是由小做大的?哪个大人不是从小孩开始成长起来的?规模大小无所谓,最重要的是,要寻找到自己的事业归属感。”
我原本对他们家为什么能在美国混得这么好,能够进入所谓的上流社会,还心存疑虑,不过这时候,疑虑被打消了一大半,没办法,那里是个认钱的社会。
这时郭应钧跷起二郎腿,给我倒了杯威士忌,说:“本来有些话不应该说这么早的,但ie呢,从小被我和她爷爷宠坏了,性子倔得很,好不容易才回家一趟,明天又要跟你走。这一走,又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见。所以,我把你请到这里来,说几句推心置腹的话。”
“您尽管说。”
“ie是个很独立的孩子,所以她的事情,只要是自己认准的,我们都干涉不了。如果她真的决定以后要跟你留在中国,那她一定就会,所以,我这个做父亲的呢,唯一能做的只是支持她。钱不钱的,我们不在乎,关键是杨宣你是个……是个不平凡的人。”说到这里,他笑了几声,“她爷爷说已经见识过了。所以我们不担心你能否保护她,我只希望你们能慎重对待感情,不要儿戏,那就够了。”
我没想到她父亲和我初次见面,就会把话说得这么直接,不禁有些许脸红,喝了口酒后说:“我为了救ie,连自己的命都舍得豁出去。我不会对不起她的,我不是那种人。”
郭应钧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举起酒杯,我们碰杯后,一饮而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