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逆流而行(1)
周三,许一鸣经排山前往杨林县城。
许一鸣上午去丹霞村看了看,昔日老人垂暮的丹霞村已然成了一个巨大的工地,施工现场如火如荼,卡斯车川流不息,将村西的碎石源源不断地运往快速通道第一标段,村西的石块日渐减少,已经依稀可见往昔的模样。看到许一鸣到来,村民们一个个热情洋溢,不断地和许一鸣打招呼,钟铁牛说,现在在丹霞村,许一鸣说话比任何一个干部都管用。
与此同时,狮子山也在数台打孔机日夜不停的轰鸣声中被一点点蚕食,照此速度,用不了多久,狮子山就会荡然无存,成为历史的碎片,后辈再想找寻狮子山,大概只能从县志中才会找到支言片语。
而村东对面的荒山,也有推土机在轰鸣,一条盘山公路已经初具雏形。六栋房屋的地基也已经平整出来,成梯形次第向上。
许一鸣问钟铁牛:“对重建地址,乡亲们反应如何?”
钟铁牛答:“感兴趣的人倒是不少,但是大家目前还是持观望态度,想先看看这六栋房子建出来到底有何不同,是不是真的像许县长说的风景这边独好。”
“观望好过反对。”许一鸣点头,“铁牛,你得抓紧将这六套样板房赶出来,有了这六套实景房,不怕乡亲们不动心。”
钟铁牛抱怨:“村里人也真是,许县长说这一片荒山,将来会成为周洛独具特色的休闲山庄,引得城里人趋之若鹜,许县长既然这么说了,那将来肯定会如此,不会有错,还犹犹豫豫的搞什么,也不想想,许县长为丹霞村做了这么多事,有哪一件让村里人不满意过。”
“慢慢来。”许一鸣让钟铁牛别急于求成,房子是一个农民最重要的资产,这么重大的事情,自然需要左思右想,“你那建房贷款办得怎么样了?”
“贷款已经到我卡上了。”
“手续不麻烦吧?”
“简单得很。”钟铁牛说,有了政府的协调,村镇银行简化了贷款手续,只要村委会签字盖章同意,三天内肯定放款,“政府贴息,有村委账上资金担保,稳赚不赔的买卖,村镇银行又不是傻子,哪里还会为难我们。”
村镇银行是股份制银行,要想免息贷款给受灾的村民,有难度。公示期期间,由许一鸣提议召开了一次县长办公会,提议由政府贴息,丹霞村建房贷款所产生的利息由周洛财政补贴给村镇银行。或许是所需资金不多,又或许是都知道公示期一满许一鸣就是周洛政府名正言顺的一把手,此议题得以通过,连候治东都没有说一个不字,顺利得有些出乎许一鸣的意料。
许一鸣点点头,问道,“到目前为止,石子卖了多少钱?”
“三百万。”钟铁牛兴致勃勃,“葛长远这人义道,说话算话,三天一个结算周期,不用催,准时到账。明天账上肯定又有一百万的进账。十里八乡,现在能有哪个村比我们丹霞村有钱,周边的穷乡亲现在都眼馋我们丹霞村了,说原以为狮子山是一座灾山,让丹霞村村毁人亡,没想到一个反转,灾山变成了金山。其实我们村里的人都知道,不是许县长,灾山还是灾山,成不了金山。”
还真是日进斗金啊,照此推算,志良集团的那个采石场,曾给候志良带去的财富何其丰厚,可候志良还是斤斤计较,真是只猴子,贪得无厌。
按一户二十万重建资金计算,村委现在的收入可以满足二十户的灾后重建了,随着石子输出量的加大,村委的收入也会水涨船高,丹霞村灾后重建资金的困局,至此算是破解了。
许一鸣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中午就在钟铁牛家随便炒了两个菜。
钟铁牛问许一鸣:“许县长,都在传你这次留在周洛不走了,是不是真的?”
许一鸣点头:“都已经公示了,还能有假,不走了,就留在周洛,等丹霞村的乡亲们真正脱贫致富了,那时再走也是不迟。”
“就知道许县长不会扔下乡亲们不管。”钟铁牛眉开眼笑,“许县长留在周洛,我们丹霞村的乡亲们都是求之不得。原来还担心许县长回省城后,丹霞村的重建会陷入停顿,现在看来,乡亲们的担心纯属多余。”
公示期都已经过了,自己也于周一正式走马上任,到今天已是第三天了,但丹霞村的乡亲们还半信半疑,以为是传言,丹霞村对外来信息的接收是何其的闭塞,丹霞村尚且如此,那田溪、山谷呢,那些深居高山野林中的贫困村呢,只怕连传闻都难得听到。官员走马上任,此类消息于乡亲们来说,无关紧要,但是惠农政策,帮扶政策,这些与乡亲们息息相关的信息,乡亲们是否及时知道?是否了解?窥一斑而知全豹,只怕情况堪忧。
连相关政策都不能通知到位,更不用说农产品的供需信息了,哪些农产品畅销,哪些经济作物价值高,哪些又是无人问津的滞销货?只怕贫困山村的乡亲们没有几个人会知道,贫困山村农业模式陈旧,农业生产单一,农产品附加值不高,也就不难理解了。要是遇上突发事情,又或是遇上极端自然灾害,比如说暴雪突至,红色预警,需要在极短的时间通知到人,让乡亲们第一时间做好防灾抗灾的准备,可大雪封山寸步难行,怎么办?难道就靠电视台播报,群发短信?百密尚且一疏,何况是这种广撒网的传播方式,肯定难以做到无一疏漏。
“铁牛,上级的重要通知,你们村是如何通知到人的?”许一鸣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