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不拘一格(2) - 棘地 - 罗为辉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棘地 >

第十三章:不拘一格(2)

一路紧赶,想要在路边炒一二个菜填饱肚子是没有可能了,只能趁着加油的时候,在油站超市以方便面潦草对付,许一鸣自我检讨,说刘建强和莫军跟随自己已近两年,这两年里,两人跟着自己苦没少吃,罪没少受,福一点没享,“很是不该,很是惭愧。”

莫军一贯寡言少语,此时也是一样,唆着方便面,口齿不清地道:“不觉得啊。”

刘建强说自己在没有跟随许一鸣之前,一直谨小慎微,无所事事,以为就这么得过且过、碌碌无为一辈子,没想到机缘巧合,遇上了许一鸣,并有幸跟着许一鸣上山下乡,才发现殚精竭虑也是一种活法。这两年所做的事情是比历年加起来都多,苦是真苦,累是真累,但是充实,学到的东西更多,光是许一鸣那种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昂扬斗志,就够他刘建强受用一辈子,让他知道在贫困县工作,原来还可以这样去做。

许一鸣鼓励刘建强:“年轻的时候多干一些,年老就可以多一些回忆。”

刘建强点头:“我早就想好了,许副县长回省城后,我就申请去工业园区工作,多接触接触经济工作,多锻炼锻炼,肯定比回到以前那种每天坐等下班的日子好。”

“我已经跟谢副和祝主任打过招呼了,你甘愿到艰苦的地方去,谢副求之不得。”许一鸣道。

刘建强笑:“别人都觉得排山鸟不拉屎,候家村工业园是块不毛之地,到工业园是充军发配,下去了就回不来。我跟着许副跑了这么久,我还能不知道,一旦候家河大桥通车,工业园就会成为周洛脱贫的桥头堡和发动机,不启动则已,一旦启动,那肯定动力十足,发展强劲,到时再等到快速通道二期完工,从候家村到县城坐小客车不超过半小时,只怕很多都挤破脑袋想进不去。”

刘建强有这想法,挺好。许一鸣点点头,鼓励刘建强沉住气,刘建强现在没有家庭负担,到下面去干干对今后的仕途没有坏处。

如刘建强所言,工业园虽然是正科级编制,但山高路远,招商引资毫无进展,除了钟联东曾经对工业园表示过兴趣外,并没有外来企业愿意正眼瞧工业园一眼,倒也可以理解,周洛一年难得见到几个客商,招商局形同虚设,更不用说工业园了,而钟联东身陷离婚官司,到现在只闻雷声不见下雨,这让大家对工业园更不看好。工业园一正二副,可到现在连班子都没有配齐,谁都不愿到工业园去,连主任也只能由周大明兼着。刘建强既然有想法到工业园去,许一鸣觉得有必要和县委组织部沟通沟通,让刘建强任副主任,解决副科级,现在工业园不显山不露水,没有人会眼红,刘建强此时下去正当时。

莫军很是羡慕,但他是劳务派遣人员,没有编制,不同于刘建强这种体制内的人员。许一鸣看了莫军一眼,体制如此,没办法的事情。

组织部就在市委大院内,贫困地区不同于经济强市,没有经济实力大兴土木,莲城市也是如此,小红楼,苏式建筑,排列有序,市委各部委分列其中。一路上,香樟到处可见,想来一到四月,肯定花香四溢,沁人心脾。莫军轻车熟路,径直停在市委组织部的那栋二层红楼前。

许一鸣看了看表,三点十五分,从排山接到电话到现在,足足赶了四个小时。交通对一县一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试想从周洛县城到莲城市区都需二三小时,路途迢迢,又哪里会有投资商对周洛感兴趣,周洛的经济如果仅仅依靠日薄西山的传统农业,又怎么可能有发展。

唯有工业和农业齐头并进,周洛才会走上发展的快车道。许一鸣不认为周洛的农业就没有发展前景,对于周洛这样的农业大县,农民要想脱贫,还是得依靠农业经济,工业的发展可以解决周洛财政贫瘠窘迫的状况,但要想全县农民都因工业的发展而得到惠及,只怕没有那个可能。但传统的农业模式同样不可能让农民脱贫致富,唯有对传统农业加以改良,改良农作物品种,改善传统农业陈旧的生产方式,改变传统农业的粗加工模式,向专业化精细化的道路发展,这才是农业发展的必然之路,也是农民脱贫致富的唯一出路。发展旅游产业只是周洛农村向精细化发展的一部分,周洛的农村与农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有很多途径值得尝试。

当然这只是许一鸣结合周洛的实际情况,对周洛农业发展的个人想法,要想理想变成现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果张志峰仍在,将来倒是可以做些尝试,现在张志峰黯然离开,很多想法也就只是想法,不能变成现实,这多少有些让许一鸣感到遗憾。但事已至此,许一鸣还能怎么办,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一声叹息。

小会议室在二楼,许一鸣刚刚坐定,徐谦和周恒就快步走了进来。两人一一与许一鸣握手,见许一鸣左手呆着绑带,徐谦关切地问:“铭群同志告诉我,一鸣同志的伤还没好利落,这一路紧赶,有没有事?”

许一鸣感谢部长的关怀,说骨伤就是这样,简直就是富贵病,急不来,只能等其慢慢愈合,很是麻烦。其实绑带打不打应该都是一回事,只是不打绑带,未婚妻不同意出院,时不时还要视频通话,供其检查,没法子,只能乖乖听话,毕竟打绑带比听未婚妻唠叨要轻松简单很多,“这个模样有些狼狈,让部长费心了。”

周恒呵呵一笑:“一鸣同志很是幽默。”

许一鸣笑:“贫困县的干部需要幽默感。”

“在交通厅不是如此?”

许一鸣摇头:“在交通厅时比较内敛,到了周洛后才慢慢放开,基层工作就是这样,要想和群众达打成一片,就得和群众有说有笑,端着个架子,群众一看你是个领导,就没了和你说话的兴趣。”

周恒问:“群众不喜欢领导?”

许一鸣回答:“群众乐意亲近愿意和群众打成一片的领导。”

“听说一鸣同志喜欢下乡。”周恒又问,“如此看来一鸣肯定能和群众打成一片。”

许一鸣说,下乡是工作需要,没有什么喜不喜欢一说,领导不下乡,并不代表领导就不喜欢下乡,不能够和群众打成一片,只是因为分工不同,领导下乡的机会少了一些而已。

徐谦笑:“一鸣同志很会说话,看来今后有事没事得多下去看看,要不然整天呆在办公室里,真有可能脱离群众。”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