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顶风作案(1) - 棘地 - 罗为辉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棘地 >

第十九章:顶风作案(1)

排山乡政府到了,许一鸣随领导们下车,一人已经在门口热情迎接,谁?乡长周大明。周大明不认识郭成敏,但他认识李铭群,一看李铭群陪在郭成敏身边,许一鸣还只能身居末尾,知道这人不简单,只怕是个大领导,周大明一看这架势就知道自己不能贸然上前打招呼,他看了许一鸣一眼,见许一鸣也看着自己,赶忙退到一旁,悄悄朝许一鸣走了过去。

郭成敏下车,舒展了一下身子,然后开始打量着眼前这个破败的小镇。镇子不大,依水而居,也就一二十来栋民居,靠山吃山,居民修建房屋之时,都是就地取材,地基是石材,木柱架构,墙体是木板,木板经过烟熏火燎,黑不溜秋,看上去年代有些久远。

“这就是排山乡的集镇?”郭成敏问许一鸣,有些不太相信。

许一鸣回答:“是。”

“排山乡的集镇尚且如此,其他地方也就可想而知了。”郭成敏叹了口气,“看来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要多加努力才行啊,铭群同志。”

李铭群点头,说莲城是贫困落后地区,放眼全市,像排山这样的乡村数不胜数,每每看到这种情况,他这个当市委书记的都感到惭愧。

郭成敏说贫困地区的发展非一朝一夕可成,得有长远的规划,我们这一届不成,那就下一届,只要持之以恒,孜孜不倦,总有一天,全面建成小康水平的目标就能实现。

“关键还是手头没人可用啊,有才能的人宁愿到发达地区去拿年薪,也不愿意到贫困地区来工作,能吃苦耐劳而且还具有聪明才智的,这样的人才在我们莲城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少之又少。就拿排山乡这种贫困山乡来说,我就听张志峰向我抱怨过,派了好些大学生到贫困山乡,结果都耐不住寂寞,一个不拉,宁愿辞职不干,也不愿到艰苦的地方来。”

“这还真是一个拯需解决的问题。”郭成敏点头。

郭成敏与李铭群说话,许一鸣趁机小声问刚到身边的周大明:“午餐准备好了?”

“准是准备好了。”周大明说话有些吃力,“许县长,乡里条件不好,时间又有些仓促,这么多领导,只怕有些怠慢。”

“甭管什么怠慢,我就问你,咸鸭蛋准备了没有?”许一鸣问。

这个自然有,排山这地方,别的没有,但咸鸭蛋家家户户都有腌制,咸鸭蛋的腌制没有什么秘方,关键就在于腌制咸鸭蛋的土质,排山乡的土质黄灿灿的,就很适用于腌制咸鸭蛋。排山腌制出来的咸鸭蛋,看相好,口感佳,别具风味。

“有这个就成了。”许一鸣点头,“这个比方便面上档次。”

许一鸣走到郭成敏面前,请郭省长移步,说乡政府食堂已经备好了饭菜,请领导们随便吃点,填饱肚子。郭成敏一脸沉重,看样子只怕对吃饭没什么兴致。李铭群看了郭成敏一眼,有意调解气氛:“这么说,不用吃方便面了?许县长。”

许一鸣笑了笑,说排山乡穷,自古就图个饱,现在虽然离吃好还有很大的差距,但吃饱是没有任何问题,省长书记厅长来了,自然不能方便面对付,得让领导们吃饱。

李铭群笑,说:“郭省长,既然这饭菜都已经上桌了,我们就先图个饱,要不然同志们何来力气继续接下来的行程。”

郭成敏脸色这才为之一缓,点头,说:“那就先吃饭吧。”

食堂就在乡政府的后院,后院的旁边就是小河,水势平缓、河水清澈,水面也比较大,河岸芳草青青,这个季节还有不知名的小花开放,风景不错。乡政府就地取材,以木作桩,以竹作墙,以方木为栅,于河道上搭了几栋竹木小屋,小屋既独立,又成排,坐在屋里,脚下流水,窗外青山,倒也与城里的农庄没有太多的差异。

郭成敏手扶木制栅栏,看着远处的山岚,一脸严肃:“这就是许县长刚才说的,吃喝拉撒都不方便,看看,你们排山乡这食堂,像贫困县吗?”

李铭群笑,说:“郭省长先别忙着生气,周洛虽然是贫困县,但我去过的乡镇食堂,都和这个排山一样,各有特色。我第一次到周洛检查,在另一个乡看到以草搭的草庐食堂,也是大吃一惊,后来细细一问,才知道这竟然是周洛乡镇一级政府独有的特色。”

“是吗?那许县长来说说,这是什么情况?”郭成敏指了指眼前的竹木小楼。

许一鸣解释,说周洛县乡镇一级政府的食堂看起来很像那么回事,实际上投入并不多,就拿排山这个食堂来说,排山是山区,山上的杂树竹子比比皆是,只需出力,不需出钱,竹子树木砍伐回来,乡里的工作人员自己动手搭建,桐油自己漆上,食堂也就大功告成了,这几间食堂其实投入并不多,总共不到六千元。平时供几个乡政府的工作人员就餐,遇上有上级领导来检查工作,就将屋子里的条椅一撤,抬出圆桌面,搬上藤椅,方便省事,场面上也过得去,还省招待费。其他乡镇大抵都是如此,就地取材,各想花招,草庐、吊脚楼,什么都有。周洛的招待费用一年到头都不多了,其实没什么诀窍,就是自己动手,自己接待,一点点省出来的。

“这是谁的主意?”郭成敏走进其中的一间竹木小屋。

“还能有谁。”李铭群笑,“张志峰,此县县长。”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