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5章圣人的局限
来到狼山镇的这几天当中,吴子山和常森总是有事没事的四处游走,最主要还是为了考察本地的风土民情。但方孝孺却显然没有这个心思,他趁着吴子山和常森外出的机会,再次恳求单独面见朱允炆。
“方大人,殿下真的很忙……”
“我有要紧的事情,一定要和殿下面谈,劳烦再通禀一声吧。”
在方孝孺的反复恳求之下,朱允炆那个贴身的亲兵终于帮他找到了一个机会:“好了,殿下抽出了一点时间,方大人可以去见殿下了,就在前面的那座长屋当中。”
顺着亲兵手指的方向,方孝孺来到这座“长屋”之前。
这座“长屋”的规模很大,却不是大明朝最常见的那种样式,根本就不是坐北朝南,而是坐西朝东,而且纵深极大,很是有种一眼望不到头的感觉。
当方孝孺走进这间“长屋”之时,正是暮色昏沉的傍晚时分,坐西朝东的格局隔绝了阳光,再加上极为广阔的纵深,屋子里的光线十分的昏暗,只是远远的看到长屋尽头有一团火光。
那是一堆篝火。
和大明朝的室内陈设完全不同,这间长屋当中根本就没有灯火之类的照明设施,而是尽头处挖出了一个大大的火塘,完全凭借火焰来照明。
头戴鹰羽冠脸上涂抹着厚厚油彩的朱允炆就坐在火塘旁边,他的手中还捏着那根牛骨权杖,跳动的火光给昏暗的环境带来了浓重的神秘气息。
朱允炆指了指手边的那个木头桩子:“方师傅坐吧。”
“臣焉能……”
“这里不是大明朝,没有什么君君臣臣的说法,坐吧。”
方孝孺有些不安的坐到了木头桩子上,他下意识的抬头看了看朱允炆,看了看他那张涂抹着五颜六色油彩的脸,似乎想要点什么,却又没有想好应该如何开口,只能暂时沉默。
“方师傅几次三番的要单独见我,想必是有什么要紧的话吧?此间再无乱耳之人,大可以畅所欲言。”
“殿下,你……”方孝孺欲言又止,再次抬头看了看朱允炆,看到他眸子里流露出鼓励的目光之后,这才放心大胆的说道:“殿下久受圣人教诲,深知华夷之防。到了这蛮荒之地,正应该弘扬圣贤大义,怎可能做这蛮夷状?”
“原来方师傅是在说这个。”朱允炆哈哈大笑了几声,洪亮的笑声在空空荡荡的长屋当中激荡起阵阵回响:“圣人虽有华夷之辩,亦有四海一家之说,无论是中华也好蛮夷也罢,俱是可以教化之子民。我做这蛮夷装扮,依旧心存圣人教诲,方师傅不会因此就将我视为蛮夷了吧?”
“微臣不敢。”
“我说过了,这里没有君君臣臣的说法,我不是你的君主,你也不是我的臣子。”朱允炆进一步解释道:“我大明子民来到这新大陆虽然人数众多,但和土著的数量比起来,也不过是九牛之一毛沧海之一粟。我做此装扮,一来是为了入乡随俗,更主要还是为了便于和数量众多的土著相处。若是我身穿大明衣冠,必然和他们格格不入。”
“我授业于方师傅,方师傅乃是我的启蒙之师,也不必隐瞒,我不仅做这蛮夷装扮,还学会了他们的语言。圣人之道在乎于心,这个道理方师傅应该是明白的。”
“微臣明白。只是……”
“不必有任何顾忌,方师傅有什么请尽管直言。”
“微臣素知殿下乃是仁爱之心,临来的时候想象着这里的情状。原本以为,以殿下之仁慈,必然可以以圣人之道教化蛮夷土著,时时温良事事谦恭,以收亿兆蛮夷之心,为我所用。只是来到这里之后,所见所闻,颇有些失望啊。”
“譬如说那雄伟壮阔的金字塔,也不知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因为和朱允炆的私人关系极厚,方孝孺就直言不讳的谈起了那座金字塔,并且很鲜明的表达出了自己的不满:“殿下也曾说过,这里地瘠民贫物产稀缺,正应该珍惜民力,于民休养生息,怎么可以如此大兴土木?”
“我修建那金字塔,想必方师傅已经把我当成了穷奢极欲好大喜功的隋炀帝之流吧?”
“早在多年之前,还记得太宗文皇帝尚在之时,就是那文华堂中,微臣就曾屡屡提起……”作为一个典型的儒家人物,方孝孺再次提起当年给朱允炆上课之时谈起的那些内容:“昔嬴秦虽有横扫六合一统八荒之强,却不知体恤民力,修阿房建长城,以助于民怨沸腾,终究落得个二世而亡的结局。昔汉时之武帝,虽有远击匈奴横扫漠北之旷世功业,终究是消耗国力太甚,以至于天下人口减半,更有隋炀帝前车之鉴……”
就好像当初在文华堂听课之时的那个样子,朱允炆老老实实的听方孝孺说了一大套的“教诲”,一直等他说完了,这才笑呵呵的开口说道:“方师傅迂腐了。”
“首先,方师傅拿历代君王为例就不合适,因为我根本就不是什么帝王,没有可比性。”朱允炆下意识的看了看身边的那柄权杖,说的意味深长:“大兴土木穷奢极欲而亡国着,青史斑斑不胜枚举。但我修建那金字塔,与秦皇汉武绝不相同,更与隋炀帝之流毫无干系,虽然确实花费了许多人力物力,却不是什么大兴土木,更不是我不知道爱惜民力,而是有非常要紧的用途。”
那样的一座金字塔,有非常要紧的用途?
秦始皇动员百人民夫修建的长城有着非常明确的军事用途,隋炀帝开凿的大运河可以沟通南北,有着非常现实的作用,那样的一座金字塔能有什么用?
“天下之大,各地迥异,我大明的那一套在这里并不使用。”
“爱惜民生,方可以得到万民拥戴,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圣人教诲,怎么会不适用?”
“方师傅啊,这里是这里,大明是大明,文明……你可能不大理解这两个字的含义。”朱允炆目光炯炯的看着昔日的授业恩师,说的更加意味深长:“以前我也和方师傅一样,认为圣人教诲就是万古不亘的道理,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则,后来我明白圣人其实也有局限性。关于那座金字塔,一句两句很难解释的清楚。不过这不要紧……”
“到了月圆之夜,金字塔就会正式修建完成,到时候方师傅就全都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