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7章搞笑的内阁 - 人在大明,从做豆腐开始 - 爱打赌的饺子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657章搞笑的内阁

杏儿所说的这些,其实就是想把专制皇权转变成为责任内阁。如此重大的体制变革,按说就应该谨小慎微从长计议,但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仅仅只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大明朝就完成了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变革。

因为事先没有经过周密的准备,大明王朝历史上第一届责任内阁简陋的惨不忍睹,简直就好像是一场孩子们的过家家游戏:虽然这个机构的权力和责任同样巨大,但却连一个正式的名号都没有,基本就是奏事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作为这个时代最强大的力量,医学院体系必然要在内阁当中拥有自己的代言人,吴子山就成了最佳的人选。

作为皇权的代表,鄂国公常森顺理成章的成为内阁三巨头之一。

既然常森能进入奏事处这个权利中枢,清流派肯定也不甘居于勋贵派之后,于是乎曾经被泼了一身的粪水的张慕圣张老大人也被推举为奏事处成员。

最有意思的是,如此重要的机构,明明已经成为这个王朝的权力核心,自身的地位却十分低下:所有的这三个内阁成员全都正五品的官职。

鄂国公常森本就是超一品的爵位,却要担任一个五品的官职。还有张慕圣张老大人,他的本职是堂堂的三品朝廷命官,但最重要的职位却成了五品。

官制混乱,机构简陋,权责重叠,所有这些毛病几乎全都集中了小小的奏事处。

作为事实上的内阁,权力得到极大极强之后的奏事处刚一成立,就下达了一个让人啼笑皆非的命令:王冬生等学生军全部原地驻守,非有朝廷明确旨意,不得有任何动作。

这名下就是对于学生军的提防,让他们尽可能的留在北方。至于留守所需要的银钱粮秣以及具体的任务,根本就没有做进一步的安排。

作为医学院体系的代表,吴子山当然极力反对这个本身就很“混账”的命令,但清流派和勋贵派在这个上拥有共同的利益,最终还是以两票对一票的优势通过了。

这是朝廷第一次直接向王冬生他们这些学生军下达命令,全天下都在注视着王冬生的反应。

作为激进派的代表人物,原本从来不拿朝廷当回事的王冬生,竟然无条件的服从了这个命令。

素来被朝廷视为心腹大患的学生军竟然真的接受了朝廷的辖制,这个局面让朝廷君臣欣喜若狂,紧接着就亟不可待的迈出了第二步:收编王冬生部。

王冬生所率领的学生军,已基本歼灭了秦军的最后一支主力,既然他们能接受朝廷的辖制,自然要进一步把他们收编过来。

对于朝廷收编的命令,王冬生再一次表示了无条件服从的态度,并且第一次以学生军首领的身份将这支军队所有的详细编制和人员构成状况,送到了朝廷这边。

强大到无敌的学生军马上就要被朝廷收编了,虽然吴子山同样反对此事,但他终究孤掌难鸣,他的意见再次被否决。

到了这个时候,连常森这个最铁杆的保皇党都开始觉得,这次朝廷改制绝对是一件大好事。

早知有这么多的好处,早就改制了呢,又何必等到现在。

甚至连朱允熥本人,都觉得这次改制利大于弊,反正自己还拥有最高权力机构的人事任免权,差不多也就相当于拥有最高权力,无非就是把一人独揽大权变成君臣共治而已,并非不可接受。

但接下来事态的发展,却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并且导致了大明王朝历史上第一届内阁的垮台。

因为朝廷对于学生军的提防,并且学生军严格执行了“原地驻守”的命令,导致秦王带着最后的三千多残兵败将跳出了包围圈,逃到了西北的草原上……

西蒙古草原各部趁着这个机会,和秦王残部相互勾结,竟然说现如今的朝廷不是大明正统,所以他们才义无反顾的举起了再次反叛的大旗。

草原上才蒙古残存势力,时降时叛,这本就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但这一次他们却开始质疑允熥朝廷的法理地位,这就严重了。

名为奏事处实为内阁的权力虽然很大,责任也是对等的,因为内阁的错误决定,导致了很重大的政治军事事件,一时间舆论滔滔,包括吴子山在内的三位“内阁巨头”,连屁股都没有坐热呢,就被迫引咎辞职。

第一届内阁就这么草草收场了。

第一届短命内阁已经垮台了,第二届立刻紧锣密鼓的张罗起来。

在亲眼目的了“内阁”的巨大权力之后,新一任的奏事处人选就成为无数官员趋之若鹜的目标。许许多多的官员多方奔走,相互串联,就是希望能够进入最高权力机构。

朝廷原本就存在激烈的党争,为了争夺一个名额,不仅彼此之间斗的天昏地暗,甚至连派系内部都开始相互倾轧相互暗算,一时间朝堂之上鸡飞狗跳乌烟瘴气,那叫一个热闹……

曾经试图主导朝廷大局的常森和张慕圣,这两个派系大佬全都黯然下台,连吴子山这样的代表人物都受到了牵连,真正的大人物全都没有了再次进入奏事处主导大权的可能,刚好就给了那些中层官员一个巨大的机会。

不管是常森和张慕圣这样的派系首领,还是吴子山这样的“势力代言人”,全都没有捞到好处,只有一个人占到了便宜:大明天子朱允熥。

如果没有这个制度的话,身为天子的朱允熥必须为此事负责,但他已经成为名义上的国家首脑,并不掌握具体的权力,所以他也没有任何责任,仅仅只需要等着下一届内阁成员推举出来,任何一下也就可以了。

没有了权力也就没有了责任,所以皇帝就处于一种“永远都不会犯错”的超然地位。

从本质上来看,这样的制度从根本上杜绝了“谋朝篡位”的可能:就算是冒着掉脑袋的风险篡位成功,也不过是一个有名无实的虚君,真要是有了篡位的能力,谁还稀罕一个吉祥物式的皇帝?还不如直接控制奏事处这个最高权力机构呢,还不如担上篡位的坏名声!

但也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那么满意:比如说皇帝的大婚。

皇帝的婚期早已经推迟过好几次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钱。

在第二届内阁成员走马上任之后,皇帝立刻就把自己的婚事提了出来,结果却遭到了所有五名内阁大臣的集体反对……确实是五人而不是三人。

因为新任的内阁成员的威望全都不足以服众,单纯依靠推举人数根本就无法“组阁”。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扩充了内阁成员的数量。

这五个人分别代表不同的势力,有着不同的诉求,虽然他们彼此之间总是为了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就吵的不可开交,但在皇帝大婚这个问题上,意见却是出奇的一至:国事艰难,国库空虚,国家没有那么多钱给你安排风光体面的婚礼,皇帝你还是再等等吧。

当初朝廷改制的时候,就曾经做出过允诺:一定会保证皇室的开支。

但是现在,这些内阁成员竟然反悔了。

去年的秋赋已经顺利征收上来,却被内阁挪做他用,搞的宫廷开支捉襟见肘。

这不就是典型的卸磨杀驴吗?

这才过去几天呀?当初说好的那些条件就翻脸不认了?

朱允熥肯定不同意呀……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