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0章朕是昏君 - 人在大明,从做豆腐开始 - 爱打赌的饺子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660章朕是昏君

现在的皇帝,仅仅只是一个礼仪层面上的国家最高首脑,早已经把权力交给了名为奏事处实为内阁的机构,就算是学生们真的造反,反的也是内阁而不是皇帝本人。就好像杏儿说的那样,现在的这种制度,虽然让皇帝失去了实实在在的权力,但却再也不用担心会发生“篡夺皇位”之类的事情了。

那些战功赫赫的学生军能不能拿到足够的赏赐,他们对朝廷给出的待遇是不是满意,甚至会不会因此就做出更加极端的事情来,所有的这些全都要内阁应该操心的,和皇帝本人连一点关系都没有。

你们一边口口声声的说着没钱要劝朕解散禁卫军,一边拿出大笔的赏赐给了学生军,怎不让朱允熥心寒?

“你们……你们……”朱允熥已经彻底把内阁视为自己的对立面了:“你们真是好会做事啊,还要朕给你们背书,想也不要想。”

“陛下,厚赏学生军,乃是为看大明江山社稷计,陛下万不可意气用事。”

“为了大明之江山社稷?说的可真是好听,难道朕就不是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吗?真是好笑。”

“恳请陛下尽快用玺,臣等也好照章办理。此事万万拖不得呀……”

朱允熥已经被气的出离愤怒了,索性象个任性的孩子一样耍起了脾气:“朕就是不用玺?你们能把朕怎么样?”

“凡奏事处允准之事,陛下定需配合,这是陛下答应过的正常,若是陛下反悔,则失信于天下,必然会……”

“天下人必然会说朕是昏君,你是不是想说这句话呀?”朱允熥讲话的语调陡然就变得尖锐起来,他拥立的挥舞着双手,肆无忌惮的宣泄着自己的愤怒:“既然你们说朕是昏君,那朕就索性真的做个昏君好了。”

“反正这天下的军国大事,都是出自你们奏事处,无论如何这祸乱天下的恶名也落不到朕的头上……”

在陈欣开陈大人的心目当中,朱允熥虽然不是什么雄才大略的帝王,却还算是中正平和知人善用,这还是他第一次见到年轻的朱允熥的这幅模样。

几乎没有任何犹豫,陈欣开就跪倒在朱允熥的面前,恭恭敬敬的朝着他拜了几拜,用异常沉重的语气说道:“其实臣早就知道这奏事处的差事不好当,别人都说臣入主枢机,已是位高权重的宰辅之臣,其实微臣心中有数,我这个奏事处的职位就是个背黑锅的。”

“微臣既无功勋又无良策,更无尺寸之功于社稷,如此重要之职位怎么会轮到微臣?”

“不过是别人都已经看的很清楚了,知道无论是谁,进入奏事处的时候都会风风光光,用不了多久就会灰头土脸的退出,所以众人才推举微臣进入奏事处。”

“从进奏事处的那一刻开始,微臣就知道会有今日之局面,只是没想到会来的这么早。六天啊,臣才在奏事处干了六天……”说到这里的时候,陈欣开的语气当中已多了几分悲愤和无奈:“微臣无能,上不能尽忠于陛下,下不能让天下军民人等满意,就算身在奏事处,也不过是尸位素餐而已……现微臣正式请辞……”

陈欣开这种既无强硬后台又没有强大能力的官员,却能够进入奏事处成为事实上的内阁成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个差事不好干。

因为制度的不成熟,已经种种其他的原因,再加上朝廷内部的派系纷争,已经朝廷和医学院这两个体系之间的天然矛盾,注定不管是谁成了内阁大臣,都必然会一事无成,这就是一个背黑锅的角色。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众人才纷纷举荐陈欣开。

他进入奏事处,最大的作用就是背黑锅,唯一的区别就在于这口黑锅来自于哪里。

只是谁也没有想到,他才仅仅只在奏事处干了六天,皇帝朱允熥就把黑锅扔过来了。

既然处理不了军国大事,而且不能协调奏事处和皇帝本人之间的关系,陈欣开也就只剩下最后一条路可走了:辞职走人!

和第二届内阁的“五人成员”模式完全不同,这一届内阁的势力分布更加的分散,成员数量已增加到了七人。

在这所有的七个内阁成员当中,不管是威望还是能力,任何一个人都不足以独当一面。从陈欣开提出辞职的这一刻开始,这一届内阁也就走到了尽头。

作为大明王朝历史上最短命的一届内阁,事实上什么事情都不没有做成。

陈欣开最后一次朝着朱允熥行了君臣大礼之后,就头也不回的走了。

对于陈欣开的请辞,朱允熥并没有表示任何挽留的意思。

这个陈欣开,能力一般,为人也很一般,完全可以用“中庸”二字来形容。

不论的对于内阁还是整个朝廷,有这么一个人不多,没这么一个人不少,他走也就走了,根本就影响不到大局。

“陈大人请留步。”皇太后在门口拦住了陈欣开:“陈大人与万岁争吵之事,哀家已经知道了……”

作为太宗文皇帝朱标一朝的皇后,现如今的这位皇太后并不是朱允熥的生身之母,又因为当初和朱允炆之间的“夺嫡”之事,朱允熥和这位皇太后之间的关系其实并不怎么和睦,也就是仅仅维持着最基本的礼仪和尊重而已。

至于说什么母子之情,那就真的谈不上了。

所以,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位皇太后都是一个几乎透明的存在。

“请太后的安好。”

象以前那样,朱允熥给太后行了个礼,问过了安好之后也就一言不发了,似乎和这位太后并没有什么想要说的。

“按说后宫就不应该干政……”

还不等太后把话说完,朱允熥的脸上就闪过一丝不悦的表情,但却没有说什么。

“本宫素无孝慈高皇后之见识,也不懂得如此处理朝廷大事。”皇太后的脸上没有哪怕一丝的喜怒之色,就好像是戴了一个苍白的面具:“对于陈大人和万岁言及之事,哀家虽无良策,却有些愚见,还望万岁以宗庙计,能听哀家一言……”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