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6章木牛流马
这是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江面上的船只往来如织,街道上的行人熙熙攘攘,完全就是一副繁荣的市井景象。
伴随着一阵阵“咣当咣当”的声响,一辆车样式古怪的车子缓缓的行驶过来。
这辆所谓的“车子”,其实就是一个宽六尺长丈余的木头架子,若不是在木架的下方安放了车轱辘,很难把这玩意和“车”扯上关系。
完全就是为了吸引眼球的缘故,车子涂满了五颜六色的油彩,显得夸张而又艳俗,还挂满了色彩斑斑的纸花。
这就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辆“汽车”!不过不是内燃机驱动,而是使用了一台小型的蒸汽机。
只要解决了最基本的动力问题,脱离了人力和畜力的范畴,就可以看做是“汽车”了。
和真正意义上的汽车相比,这台“原始版本”的汽车明显太大了,而且车身基本就是木质结构。既没有齿轮箱也没有方向盘,完全就是采用皮带传动的方式,单纯用人力控制方向。最要有意思的是,这辆所谓的汽车,仅仅只有三个车轱辘。
说的更准确一点,这就是一辆没有车棚的三轮车。
坐在车上的驾驶员就是吴子山。
作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位汽车驾驶员,吴子山显得非常兴奋。他之所以在专门把这辆简陋才惨不忍睹的“汽车”开到大街上来,其实就是为了宣传蒸汽机,至少要让更多人明白蒸汽机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
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这种既不适用牛马拖拽,更不需要人力推动的三个轮子的古怪玩意确实很有趣,也很能吸引眼球。
“这是个什么东西?叮叮咣咣的还能自己行走。”
“没见识了吧?这就是古代的木牛流马,当年诸葛武侯就曾经用过的。”
“什么木牛流马?你可别瞎说了,”有个自以为很有见识的老学究说的振振有词:“此物乃是墨家的机关车,早在春秋时期就已有之……”
有人说这玩意就是诸葛亮的木牛流马,也有人说是墨家的机关车,不管他们说的对还是不对,他们真正的关注点都错了:谁也没有注意到喷吐着黑烟的蒸汽机。
在人潮汹涌的大街上开车,看似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其实一点点的危险都没有:因为这辆机动三轮的速度实在是太慢了。
这种所谓的机动车,只不过是一个好听的说法,其实就是加装了三个车轱辘的移动式蒸汽机。即便是最高行进速度,也不如一辆牛车更快,慢吞吞的样子实在让人着急,这么缓慢的速度肯定不会造成任何“交通事故”。
对于吴子山来说,这已经让他非常满意了。
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不管这玩意的速度如何缓慢,都是真正意义上的机动车,就已经具有了划时代的意义。
就在他堂而皇之的驾驶着人类历史上的第一辆机动车招摇过市之时,随着车子发出的“咣当”节奏越来越缓慢,车子慢慢的停了下来。
连吴子山自己都不知道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毛病,唯一可以肯定的是车子已经“抛锚”了,赶紧把随行的工匠喊了过来,手忙脚乱的找毛病。
简陋到惨不忍睹的原始机动车辆,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出毛病,所以出来的时候专门让几个工匠随行,随时准备修理。更有意思的是,为了可以更加方便的添加燃煤,还专门让人推着一辆装满了煤炭是鸡公车的跟在后面……
也就是说,这辆所谓的机动车辆,还没什么真正意义上的实用价值,充其量也就是有点展示价值而已,完全可以看做是一辆“概念车”。
经过工匠们仔细检查和认真修理之后,这辆只有三个车轱辘的机动车终于修好了。
这么原始而又粗糙的东西,光是“启动”就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先点燃了锅炉,等锅炉烧旺之后再一点一点的积累蒸汽,然后再等到气压达到一定数值之后,再用人力挂上传动皮带,然后车子就可以缓缓的移动了。
从蒸汽锅炉里飘出来的黑色煤灰直接“扑”到了吴子山的脸上,直接就把他弄成了戏台上的“黑包公”,虽然“驾驶”体验糟糕透顶,他还是做出一副面带微笑的样子……
因为这样的机动车辆根本就是任何转向装置,只能凭借单纯的人力扳动前方的“车把手”带动最前面的车轮转向。也不知是不是因为颠簸的太厉害,导致横梁下面的木销子脱落了,当吴子山试图扳动“车把手”的时候,却惊讶的发现自己已经将“车把手”给卸下来了。
车把手就是方向盘呀。
手里拿着方向盘,吴子山就知道糟了。
这是要弄出交通事故的节奏啊。
这种机动车辆根本就没有刹车装置,根本就无法自主停车。
好在车速足够的慢,根本就不用担心撞到什么人,但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人类历史上的第一辆机动车慢吞吞的栽进水沟当中。
木质的车架立刻就散了,作为动力的“气密罐”摔的变了形,泄露出来的白色蒸汽“滋滋”乱冒。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机动车辆展示,不得不以这种狼狈万分的形式草草收场……
“这玩意不靠谱。”看热闹的人们纷纷摇头:“走的慢就不说了,还要烧石炭,光是石炭钱就要不老少哩。”
“还不如驴车好用哩,至少驴车不会栽进水沟里头。”
“这样的车子后面还要有人添煤,真是脱了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说不准什么时候就要坏掉,真心不行啊。”
这个时代的人们,还没有意识到机动车辆的意义,而且吴子山搞出的这个“原型车”确确实实的太过于简陋粗糙,存在许许多多的缺陷。淡出从成本和实用价值上来看,这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明,确确实实还不如一头毛驴呢。
至少,毛驴的成本更便宜,随随便便喂点草料就能拉着车子走州过县,而且绝对不会走着走着就出现这样那样的机械故障。
但是,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技术进步势不可挡,是金子总会发光,终于还是有人意识到了蒸汽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