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2章军令状
“牛屯一战,大涨我军士气,庞大中所率炮营居功至伟。”身为禁卫军事实上的一把手,常森笑呵呵的夸奖道:“翰文你亲自率领火枪营,不避弓矢奋勇拼杀,功劳也是有的。我已给朝廷上了捷报,为你们请功。”常森这个人,属于那种典型的传统军人,他很清楚的知道这支禁卫军就是朝廷最后的“家底”,所以他的表现相当不错,是谁的功劳就是谁的,他这个一把手从不贪占手下的功劳。
这一战当中,那七十多个学生教习全都有非常亮眼的表现,本就应该给他们请功,更何况常森还想着把他们拉拢过来为朝廷所用,所以不仅原原本本的在报捷的文书上写明了他们的功劳,还为他们请了赏赐。
这是禁卫军成立以来的第一次战斗,朝廷个常森都格外重视。好在全军上下齐心协力,终于打出了一个“开门红”的局面。
但是,燕翰文、庞大中等人却并不是很看重这次胜利。
所谓的“牛屯大捷”根本就没有常森说的那么辉煌,“牛屯”不过是楚军设立的一个“前哨站”,满打满算也就只有一千人多人。
除了残破的水师之外,禁卫军拥有九千战兵,处心积虑的用九千人打一千人,就算是胜了也没什么好夸耀的。
虽然常森把这场战斗的胜利看做是一场战役的胜利,燕翰文等人却是一种“满不在乎”的态度。
对于朝廷而言,这个小小的胜利似乎就是一剂强心针,其实对于整套楚军的战争并没有多大的影响,甚至只能算是政治层面的影响而已。
“我命令,全军休整三日,待到军资器械补充完备之后再……”
还不等常森把话说完,燕翰文就已经急了:“全军休整?这怎么能行?”
“大战方启,我军新胜,就应该乘胜而战……所谓兵贵神速,进而不可御者,速也,这个时候怎么能休整呢?”
兵贵神速的道理,常森不是不明白,《孙子兵法》他早就熟读过无数次了,但他《孙子兵法》还说了: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
总的来说,常森的意思就是不打无准备之仗,一切都要准备的妥妥当当,然后寻找对自己最有利的机会再开战。
但常森的保守主义战争思维却遭到了燕翰文等人的极力发对:“火器新军不同于传统军队,最讲究就的是机动冲击,我军的战斗力取决于冲击力的大小,而冲击力又取决于进展速度。速度越快冲击力越强,必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动雷霆闪电般的的攻击,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眼下我军就应该趁势进攻芜湖……”
当燕翰文、庞大中等医学院出身的将领提出这个作战计划的时候,常森立刻惊的目瞪口呆:进攻芜湖?你们不是在开玩笑吧?
虽然牛屯这个前哨站已经打下来了,芜湖周边还有裕溪、旧河口、大信等等好几个外围的据点。要想占领芜湖,就应该先扫清外围,直接去攻打芜湖,这不等于是主动钻进叛军的包围圈了吗?
“不要在意那些乱七八糟的外围据点,只要攻克芜湖这个核心支撑点,所有的外围据点将毫无意义。”
燕翰文、庞大中等人深谙“鹰鸢战法”的精髓,他们只在意那些具有战略意义的目标。只要摧毁了敌人的某个支撑节点,就可以了。
若是象常森那样,有条不紊的进行逐一争夺,这场战争要打的猴年马月?
以最快的速度进行纵深穿插,只把重要的战略目标视为攻击节点,这种战争思维和常森的传统战争思维根本就是两个概念。
所以,在这支禁卫军刚刚出征不久,就因为战争思维方式的不同,内部产生了巨大分歧。
所有那些曾经是教习现在已经成了军官的学生们,都极力赞同燕翰文的说法,他们全都表示常森的战术太过于保守,不仅会浪费宝贵的时间,甚至还会贻误战机。
在具体的战术细节层面,常森很佩服燕翰文他们这些年轻人的大胆和果断,但这毕竟是朝廷唯一的一支军队啊,万万不容有失。
燕翰文他们的战术太激进了,万一有什么意外的话,那可就糟了。
“我建议还是再等等吧,等全军休整完毕,等后面的水师跟上来,较为稳妥。”
“等到我军准备齐备,敌人同样也会准备齐备,芜湖是我军一定要攻克的目标,那为什么不能提早下手呢?”因为实在争执不下,燕翰文只能咬着牙说道:“我愿立下军令状,若是战事不利,我本人负全责。”
当燕翰文表示可以立军令状的时候,他的那七十几个学弟全都表示了极大的支持。
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就算是常森再怎么不情愿,也只能如此了。
但是,为了稳妥起见,常森还是有所保留:他命令燕翰文留下四成兵力,仅仅只率领一个残缺不全的火枪营去攻击芜湖。
毕竟这样做太冒险了,容错率太低。万一他们遭遇战败,还有机会退回来重整旗鼓。
面对如此苛刻的条件,燕翰文依旧毫不犹豫的立下了军令状,然后就率领部队出发了。
燕翰文他们出发之后,常森马上就后悔了:这是朝廷最后的武力,怎能如此轻忽的去冒险呢?万一战败了……不是万一,因为战败的几率实在太大,谁也负不起这么大的责任。
所以,当天晚上,常森就派人去追赶,试图把燕翰文等人追回来,不允许他们拿着朝廷的军队去冒险。
但已经率队离开的燕翰文等人却对常森的命令充耳不闻,拒绝做出任何回应。
这一番举动让常森更加的懊悔不已:毕竟燕翰文等人是出身医学院体系,他们不是朝廷的人,让他们带着朝廷最后的武装去冒险,绝对是自己这个总指挥的严重失职。
奈何军队已经出发了,再怎么后悔也于事无补。
一直到了第四日,当芜湖大捷的消息传来之时,常森甚至不敢轻易相信:那是芜湖啊,沿江重镇,楚军在此部署了大量兵力,怎么会这么快就取得胜利了呢?
经过一再的反复确认之后,常森终于知道了一个铁一般的事实:芜湖已经拿下,这是禁卫军自成立以来收复的第一个大型城市。
如梦方醒的常森再不犹豫,马上下达了全军前进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