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檄文
“大明奉天讨逆军,告皇天后土、九州四海、天下军民人等……”“秦、晋二逆者,本我大明太祖皇帝、孝慈高皇后嫡出之子,委以王爵,镇守边陲,本应谨守人子、人臣之道……”
“二逆者,妄悖天地父母,以忠厚之表诈欺,是为不不孝。起叛军犯正统,是为不忠。祸乱天下,陷民水火,是为不义。”
“蛇蝎之心,豺狼之性,是为不仁。纠集叛众,窃窥神器,是为不智。”
“以外藩之臣犯君者,自古未闻有成之者,人神之共所弃,天地之所不容,呜呼……”
“吴越之竹,不足以书其恶,天下昭然,人神共所闻见。今燕逆已降于吊民伐罪之师,雷霆之威将至,铁骑连河蒴,甲兵盈山陕。战鼓动而北风啸,刀枪鸣而沟壑平。山岳崩殂叱咤色变。以我虎贲制逆,何愁不破?”
“义兵王师,枕戈待旦,既平淮、扬、齐、鲁,旋进太行而至汉沽,威名遍布驰命四方,振履而待鼓者,汹汹十万。尔不早降,岂不闻雷霆天际乎……”
孔炳忠孔老大人是洪武初年的状元郎,一手好文章最是花团锦簇。这一篇讨逆檄文,自然是引经据典文采华丽,大半生的文墨功夫展现的淋漓尽致。
最难得的是,这篇洋洋洒洒的檄文,完全就是孔老大人一气呵成,更是足见文字功底。
“先生之文字,如刀似剑,叛贼见到这片檄文,必然摧肝裂胆,未曾交战就已先馁了三分。”
“先生这篇檄文,历数叛贼罪状,阐明了君臣父子之道,说明了天下顺逆之势,胜过雄兵铁骑,锋锐英雄气更甚于刀剑,晚生拜服。”
明明知道李田男的夸赞溢美之词有拍马屁的嫌疑,但孔老大人却非常的志得意满:这样的檄文肯定要在战前散布天下,让全天下的人都看到。这篇檄文确实是孔老大人几十年文字功底的凝聚,字里行间却都是喷薄欲出的忠孝仁义,绝对可以算的上是笔笔龙蛇字字珠玑。
完全可以想象得到,随着这篇檄文散布天下,他孔炳文孔老大人的大名也必然会响彻四海。
这也等于是为平叛出了力气呀。
“你们准备什么时候西进讨伐秦晋二逆呀?”
“只要天气转暖,即可兵发太行。”
开春之后,就要开始大规模的战争了。到时候肯定需要很多很多的粮秣银钱、民夫壮丁,孔老大人最怕的就是这个。
“军需粮秣,民夫壮丁,其实我等早已准备妥当,不需劳烦先生费心费力,若不是那耿璇贪墨军资克扣军粮,我等早已经开始进兵了……”
什么?不用我这个最高行政长官为你们准备战争军需?那真是太好了。
至于说上一任的北平布政使耿璇……不管他到底有没有贪污,孔炳忠都很乐意和学生们站在同一个阵营当中,痛骂朝廷的勋贵派:“那耿璇本就是个纨绔子弟,倚仗耿炳文老将军的功勋荫了个官职,又娶了江都公主……他并无治国理政之能,却有很多威福自专目中无人的做派……”
“我们吴校长也曾经说过,朝中勋贵老臣多是追随太祖皇帝开创大明之淮西旧部,自然是功勋卓著,现如今却多已凋零,其子弟却依旧占据高位左右朝局,这就有些不合时宜了……”
老一辈的勋贵是开国的功臣,他们占据高位谁也说不出什么来。随着洪武朝朱元璋对功臣的残酷打压,当年那些老一辈的开国功臣已凋零殆尽,但他们的子孙却还占据重要职位,这就不对了。
这句话说到了孔老大人的心眼儿里,顿时心花怒放。
清流派和勋贵派之间的明争暗斗,并不是为了国家民族,而是纯粹的利益之争。勋贵派掌权,自然要挤占清流派的利益。这些清流派既没有开国的功勋又没有盘根错节的根基,自然斗不过勋贵派,只能报团取暖,组成了所谓的“清流派”。
其实,无论是对于实际权力的掌控,还是影响力,清流都远远不如勋贵。尤其是军事层面上,他们几乎没有任何影响力。
但吴子山的这句话,却让孔老大人嗅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气息。
那吴子山虽有拥立之功却不是勋贵派,且又不是通过科举进入仕途的清流派。但吴子山同样出身微寒,天然就有向清流派靠拢的倾向。
学生们拿下了耿璇,现如今又孔老大人百般示好,这就足以说明吴子山是打算投靠清流派了。
一直以来,清流派都给人一种空口清谈的印象,却严重缺少实实在在的军功,根本谈不上对军权有任何影响。要是吴子山能投靠过来……局面立刻就豁然开朗。
以吴子山为核心的医学院体系,已是朝廷唯一能指望得上的可战之兵,有了这些学生们的支持,清流派的实力必然大涨,以后也就可以挺直腰杆说话了。
勋贵派有各方军阵和蓝玉大将军在背后撑腰,要是能把学生们招揽过来,清流派也就是有很大的军事影响力,这绝对是一个机会啊。
所以,当李田男用一种比较“委婉”的方式提出一些“微不足道”的人事任命问题之时,孔老大人毫不犹疑的表面了态度:“北平新复,局面尚不稳固。治安、缉捕以及一些行政事宜,还是交给你们继续打理比较稳妥。那耿璇不明就理,以为的安插亲信,分明就是搅乱大局的谬误之举。你提出的这几个人事任命,本官以为切实可行……”
从孔老大人说出这句话开始,就为北边的局面定下了一个基调:为了表示对孔老大人的尊重和恭敬,在人事任命和一些基本的行政问题上,学生们会向他这个最高行政长官请示。为了自己和清流派的利益,孔老大人会按照学生们的安排处理行政事务。
年轻的学生们对孔老大人表示尊重,而孔老大人则投桃报李对学生们不加干涉,其实就是一种典型的利益交换。
在孔老大人等清流看来,这就等于是把学生们纳入了清流体系。在学生们看来,是他们把一些清流官员当成了一种吉祥物,双方各取所需相处融洽,绝对是一个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双赢局面。
至于这种心照不宣的合作到底会演变成什么样子,还需要时间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