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0章一封家书
自太宗文皇帝驾崩以后,京城就发生了一次政变,朱允熥借助蓝玉等外戚的力量把朱允炆赶下了台,从表面上这就是藩王造反的导火索。但大家都很清楚的知道,藩王造反势在必行,根本原因是因为削藩策,而不是因为坐在龙椅上的那个人到底是朱允炆还是朱允熥。
只要太宗文皇帝朱标不在了,就算是朱允炆没有被赶下台,他也压制不住那些藩王,造反是一定要造反的,只是到那个时候藩王们会举起“拥立朱允熥”的旗号而已。
朱允炆很清楚的知道这一点。
“我们不是在造反,而是要恢复朝廷正朔”。
这就是叛军造反的借口,仅仅只是一个借口而已。
虽然无论哪一路叛军都不把朱允炆当回事,但他们都打着朱允炆的旗号。
从理论上来看,朱允炆才是所有叛军心目当中的“正朔”,他才可以代表大明王朝……当然这只不过是自欺欺人的说法,连朱允炆自己都不信。
“燕军宁可战至最后一兵一卒,也不会与朝廷和谈,要是你能出面的话,他们愿意拥戴你……”
“白日做梦!”还不等杏儿把话说完,朱允炆就已经进入到了“暴怒”的状态,他声色俱厉的遥指着北方:“燕逆举兵造反,本已是大逆不道的重罪,竟然妄图分裂大明,更是十恶不赦。允炆再怎么恓惶,也绝不可能将太祖洪武皇帝百战而来的江山一分为二。”
按照燕军开出来的投降条件:只要朱允炆同意,他们就会立刻投降。但他们拒绝向朝廷投降,仅仅只是向朱允炆本人投降。
这就意味着他们会打着拥立朱允炆的幌子,去做分裂大明王朝的勾当。
自古以来,只有统一的朝廷才算是正统王朝,若是分裂那就是小朝廷,必然会成为千古罪人。
和造反比起来,分裂大明更加不可饶恕。哪怕仅仅只是分裂出一寸土地,也绝对不可接受。
“不要听信燕逆之言,连一个字都不要相信,让狗剩他们狠狠的打,最好将燕逆的人头送到京城,我要朝着他的脑袋吐几口吐沫。”
造反的藩王明明打着朱允炆的旗号,却被朱允炆破口大骂,这种情形简直就是魔幻。
“允炆啊,事关重大,你再好好想想……”
“不用想,绝无可能。”
杏儿原本还想好好的和朱允炆商量一下,但是看到他的这个态度,根本就没有商量的余地:“那好吧,这事可以从长计议……还有一事,我想你应该告诉你。”
“何事?”
“太后不豫。”
听了这句话,朱允炆的神色顿时一变:“太后怎么样了?允熥这个混账东西,竟然敢苛待母后,如此不肖不孝,他就不怕留下千古骂名么?”
现在的这位皇太后,不是朱允熥的亲生母亲,而是朱允炆的亲妈。
太后病了,不管怎么说都是朱允熥的责任,他就应该每日供奉汤药在膝前行孝。
“允炆呀,你先别这么激动,太后只是忧思念成疾而已,再加上又偏头疼的老毛病……”
“母后确实有头疼旧疾,为何不招吴子山诊治?”
虽然朱允炆对吴子山的态度不是那么“友好”,但他很清楚吴子山的医术。
太后病了,就应该找吴子山进行医治。
“老爷已经给太后诊治过了,只是……”
因为过分的关切,朱允炆一把抓住杏儿的手,焦躁的询问着:“只是怎么样?”
“太后之疾乃是心疾,是因为日夜思念你所至。”
虽然允熥朝廷始终承认太后的身份,并且给予了于这个身份匹配的待遇,但朱允熥终究不是太后的亲生儿子,朱允炆才是。
所谓母子连心,母亲怎能不牵挂自己的儿子?
奈何时局如此,朱允炆的身份实在是太特殊了,允熥朝廷没有直接干掉他,就已经算是格外的仁厚了,怎么可能会让朱允炆入宫和母亲相见?
“你可以写一封信,我让老爷想办法把你的书信带给太后,想必太后见到你的书信之后,病情就会先愈了一半。”
当杏儿取出早就准备的纸笔之时,朱允炆愣了一下,旋即哈哈大笑起来:“杏儿姊姊,恐怕这封书信才是你的真实目的吧?”
“正是。”杏儿老老实实的承认了,面带微笑的看着朱允炆:“我们肯定会把你的书信带给太后,但我们也会利用你的书信大作文章,这是实话。”
“杏儿姊姊没有蒙骗我的必要,我相信你说的是真话。但我想知道你们打算用我的书信做些什么事情……能告诉我吗?”
“允熥要立后了……”
朱允炆的精神虽然早就出了问题,但他的智商还在,立刻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立后必须要先过太后这一关,要不然就不具备完全意义上的合法性。
“你们想让母后选出一个合适你们的皇后人选?”
杏儿什么话都没有说,只是微微的点了点头。
“你们想选谁?”
“国子监周敦儒之女。”
朱允炆犹豫了一下,站起身来搬了几块砖头,堆砌成一个极其简陋的“书案”,笑着说道:“我听说这个人,他好像是个学官吧?”
“正是。”
“嗯,诗书传家之人,想必这周家女也是温婉之人,劳烦杏儿姊姊伺候笔墨。”
杏儿把一张天青色的纸张铺展在那简陋的“书案”之上,不紧不慢的打开墨盒,慢慢的研磨着,继续和朱允炆闲聊:“允炆啊,以后你有了什么困难,可以到医学院去找我……”
“我衣食不缺,每天都吃的饱睡的好,没什么困难。”
“我听说万里之外的新大陆还是一片蛮荒之地,你想不想过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