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吾弟吾皇
古代的圣王名君是怎么诛灭权臣的?
历史上已经有过无数次经典案例,朱允熥翻遍了史书,试图找到一个铲除“权臣”吴子山的办法来。就在朱允熥还是搜肠刮肚的琢磨着应该如何铲除吴子山之时,一个深褐色的皮匣子送到了宫中。
这样的皮匣子就是传说中的“秘奏匣”,这是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创立的“秘奏制度”,只有锦衣卫送过来的绝密文件才会使用这种方式直达御前。
朱允熥打开那个皮匣子,从中取出一张折叠整齐的白纸,看到纸上那熟悉的字迹,朱允熥顿时就有种窒息的感觉。
“……吾弟允熥亲阅,燕逆已平,晋事将毕,言吾与弟南北大争之说甚炽,此为谬论也……”
皮匣子里的信竟然是朱允炆写给朱允熥的亲笔信,开篇这几句大致的意思就是:朱允熥你好,我的兄弟呀,燕王叛乱已平定,晋军也会很快荡平,国内的叛乱将会很快结束。现如今很多人都说是我在统领叛军,你我之间必然会再起争端,这种说法根本就是胡说八道,你千万不要相信。
朱允炆通过锦衣卫给朱允炆写信,立刻就让朱允熥脸色一红,顿时就感到十分的羞愧。
不管怎么说,朱允炆都是“废帝”,虽然他确确实实有招降叛军的功劳,但朱允熥怎么能够放心大胆的任凭他放手去做事情?
所以,朱允熥专门派了锦衣卫秘密监视朱允炆,并且给了锦衣卫一个非常明确的暗示:若允炆有不轨之举,可以便宜行事。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若是朱允炆做出任何对朝廷不利的事情,或者是有任何不轨的企图,就可以直接将他拿下。
但朱允炆明显已经发现了锦衣卫对自己的暗中监视,并且特意写了这样的一封书信,专门让锦衣卫直送到朱允熥的面前:我知道你在监视我,我也知道你对我很不放心,但我不在乎。
这就是朱允炆的态度。
“……藩乱因吾而起,吾必竭力平之……事毕吾将远走新大陆,永世不再履足祖庐之土……”
这场战争就因为你我二人的皇位之争而起,我会竭尽全力的平定叛乱,然后我就会漂洋过海去往万里之外的新大陆,永远都不回来了。
既然朱允炆已经打算去往新大陆,自然也就不存在继续和朱允熥争夺“大明正统”的可能。
这等于是给朱允熥吃了一颗定心丸。
“圣人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此一乐也。仰无愧于天,俯无愧于人,此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此三乐也。吾三得其二,足矣!”
圣人教导我们说,君子有三大乐事,但做皇帝不在其中。父母无恙兄弟和睦是根本,不做任何对不起别人的事情,这是第二大人生乐事,而且我还要带着把天下搅动的不得安宁的叛军去往新世界,重新教导他们做出一副事业来,岂不是很好吗?
我不是想要和你争天下,而是要去开辟一个崭新的世界。
这是何等的胸襟何等的大度,怎不让朱允熥心悦诚服?
“……自周公开礼乐,经春秋战国而至秦汉,无论隋唐宋元,而至我太祖洪武皇帝开创煌煌大明,无不是圣君垂拱治世……然天下大势已至剧变之时,恐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自从礼乐制度开创以来,经历了一个又一个王朝,自始至终全都是以皇帝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但朱允炆已经嗅到了一丝“天下将变”的气息,他已经隐隐约约看到了一个新时代的影子。
“……此变化,非是秦汉隋唐之更替,更非治乱循环,而是天下大势之所至,非俊杰英雄可以阻挡……”
这一次剧变,绝不说以前那种江山易主王朝更替的治乱循环,而是由浩浩荡荡的天下大势酝酿出来的一个必然,无论什么样的英雄豪杰都阻挡不了历史的潮流。
“吾已听闻京中之事,深知我大明已至危急存亡之关头,特以书信相通。吾弟切不可误也!”
我已经听说了最近发生在京城当中的那些事情,知道大明王朝已经到了危急存亡的紧要关头,所以专门给你写了这封书信,希望你不要做错事情。
“军中异动频频,恐有不忍言之变。”
钱狗剩等人已经停住了对晋军的进攻,而是紧锣密鼓的开始准备“南下”,虽然朱允炆不知道他们到底要干什么,也意识到了局势的微妙。
虽然朱允炆说的非常委婉且又隐晦,但他的意思已经表达的十分明确了:钱狗剩等学生军频频异动,很有可能要直接南下,真到了那个时候则大明危矣!
“吾弟天资聪慧重于实务,绝非愚钝冥顽之暗君,只是生于深宫不历民间,浑不知天下大势已变。若吾弟知世风民风之变,当不至歧径,此为善之善也。”
我的兄弟啊,你是个很聪明的人,也很注重实务,你绝不是昏庸的君主。
这是朱允炆第一次亲口承认朱允熥的“君主”地位,意义何等之深远。
虽然你朱允熥天资聪慧,但你自幼生于深宫,根本就不知道民间是什么样子,也不知道现在的天下大势已经发生了重大改变。要是你能从宫里走出来,别总是在皇宫那个小小的“螺蛳壳里做道场”,就一定会知道现在的局势已经发生了什么样的转变,就不会走错路做错事。
对于朝廷和吴子山之间的争斗,朱允炆没有做出任何评判,只是劝说朱允熥从皇宫里走出去,走到更加宽广的民间去看一看,他就全都明白了。
“吾弟为天子,身系家国宗庙,身系江山社稷。需谨记圣人之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在这封信的末尾,朱允炆并没有署名,只是留下了“知名不具”四个字。
朱允炆的这一封书信,不仅承认了朱允熥就是名正言顺的大明天子,还为兄弟二人之间的恩恩怨怨彻底划上了一个句号。
朱允熥呆呆的看着那些熟悉的文字,久久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