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削田令 - 人在大明,从做豆腐开始 - 爱打赌的饺子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471章削田令

作为溧水县“首富”,苏夫人还是有些见识的,但她还是第一次走进大牢当中。潮湿闷热的空气中带着浓重的霉臭味道,不时传来的惨叫之声让她毛骨悚然,尤其是挂在墙壁上的那些恐怖刑具,愈发的让这位养尊处优的阔太太腿都软了。

“止步,等着。”

在狱卒的喝止声中,苏夫人老老实实的停住了脚步。

时间不大,随着一阵阵镣铐之声,身佩刑具的苏老爷终于出现在苏夫人面前。

作为一县首富,白白胖胖的苏老爷好像换了一个人,披头散发还穿着囚服,沉重的镣铐让他的步子明显蹒跚起来,几乎是一步一挪。

“夫人?”能够见到自己的夫人,苏老爷顿时喜出望外:“你是怎么进来的?”

“给狱卒使了些银子,又托了好继承关系,才有这个探视老爷的机会。”这位苏老爷显然刚刚受过刑,身上还有斑斑点点的血迹,毕竟夫妻同心,苏夫人忍不住的悲从心生:“老爷受苦了……”

“先别忙着哭,说说我的事情怎么样了?”

“已经有了些眉目。”苏夫人小声说道:“咱们几个县的富户都和老爷一样被抓了,我们联络了些人,走通了吴子山他老婆的关系,说是只要出二百石米,就能放人。”

二百石米?

不值几个钱呀。

“行,行,赶紧给吴子山送米过去,这鬼地方比阎罗殿还差不多,我一刻也不想停留了。”

一想到马上就可以出去,苏老爷顿时就显得激动起来。

“老爷且慢,”泪眼婆娑的苏夫人继续说道:“那吴子山还有个旁的条件?”

“什么条件?”

“削田令。”

听到这三个字,苏老爷顿时发出牙疼一般的呻吟之声。

对于削田令,如同苏老爷这样的大地主一点都不陌生。

因为这三个字的首创者并不是吴子山,而是大明王朝的开创者——朱元璋。

出身社会最底层的朱元璋,对于地方豪强深恶痛绝,并且深知土地兼并的严重性,所以早在洪武年间就制定过削田令,只是因为当时的阻力太大,并没有完全推广开来。

没想到那个吴子山又要搞这一套。

“吴老爷说了,只要咱家遵从了削田令,仅仅只保留七百亩田,剩余的全都充没官府,就可以算是改过自新,就可以放出去了……”

如果仅仅只是付出一些钱财粮米,苏老爷并不是很在乎,但要说起土地……那就得认认真真的考虑一下了。

钱财粮米之类的东西,用了也就没了,但土地不一样啊。

自古以来,土地就是最宝贵的财富,只要掌握了土地就可以持续产生财富,而且还可以千秋万代的留给子孙继承。

土地在人们心目当中的地位,绝对不是钱财粮米可以相提并论的。

作为一县首富,苏老爷家的田产足足有几千亩之多,其中有一半是上等的水浇地。

这些土地是苏老爷的父亲、祖父一代一代积累下来的产业,是几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果,他吴子山只是一句轻飘飘的话语,就让绝大多数祖产化为乌有,苏老爷怎么会同意?

“只留七百亩?这万万不行。”苏老爷气恼的大叫着:“当年太祖爷就想这么干,不也没有做成吗?那些田地照样还是姓苏。他吴子山想要一口吞了咱们的祖产,白日做梦,老子就算是死也不给他……”

“老爷啊,你可不敢真想哦。”苏夫人的眼泪已经下来了:“你要是真的死了,咱们家连七百亩都保不住,到时候那吴子山一定会把通敌叛国的罪名扣在你头上,还要抄家哩……”

“几千亩地呀,祖上几辈子的家业,怎么断送在我手中?”苏老爷气呼呼的大叫着:“好几个县,上百家大户,他吴子山一口吞下去,也不怕撑破肚皮?”

“老爷想错了,我听那吴子山说,收没了大户的田地之后,是要分给无田或者是少田的穷鬼。”

费了这么大的力气,极力压榨豪绅富户,如果是把这些利益揣进自己的腰包,还算是可以理解。但吴子山却拿富户的田地分给穷鬼,苏老爷就理解不了了。

“他真的要把富户的田地分给穷鬼们?”

“是的,临县已经在这么做了。”作为一县首富的夫人,苏夫人也是个相当精明之人,她小声说道:“穷鬼哪懂得经营?就算他们拿到了土地,迟早也会落入咱们手中……”

没有谁比大地主更懂得兼并穷人土地的手段了,他们有无数种办法把穷人的土地变成自己的,历史早已经证明过无数次了。

但那毕竟是几千亩地呀,是几代人积攒下来的产业,苏老爷还是有真有点舍不得呢。

就在这个时候,那个狱卒高声喊了一句:“时辰到了,你们说完了没有?说完赶紧走,老子还担着天大的干系哩……”

“我们还有话要说……”

“你家使的那点银子,就够说这么几句的……”狱卒很干脆的抓住镣铐,拖着苏老爷就走。

话还没有说完呢,苏夫人已经急了,赶紧高声大喊着:“老爷,你赶紧拿个主意,那个削田令咱家要不要遵从哦?”

苏老爷拼命拽住脖子上的铁链,朝着自己的老婆高声大喊:“遵了吧,遵了吧,这鬼地方我连一个时辰都不留了。”

人在屋檐下,哪能不低头?

就这样,轰轰烈烈的削田令最先在京城一带推广开来。

虽然几乎所有的豪绅大户都在反对,但吴子山总有办法对付他们,最直接的手段就是随随便便扣上一个大的吓死人的罪名,往牢房里一关,最多只需要十几天,他们就会老老实实的遵从法令了。

没有“拯救贫苦”的夸夸其谈,没有高喊“均贫富”的慷慨口号,单纯就是实用主义的做法。

明明是在事实上推行“打土豪分田地”的举措,却要借着朱元璋的削田令作为幌子,连吴子山都觉得十滑稽,但却不得不这么做……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