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一误再误 - 人在大明,从做豆腐开始 - 爱打赌的饺子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487章一误再误

“……令公子起居从容衣食无忧,另有丘福等四十余人,作价两万金,价格克己谅必满意……”这几句的意思就是:你儿子在我们这边不缺吃喝,方方面面都照顾的很周到,以前商量的赎身费用保持原价不变,只是因为现如今我们手头上的俘虏更多了,所以准备把包含丘福在内的四十几个燕军军官打包卖给你,只要你再多出两万两黄金,我们就可以把这些人送回去……

以前张玉确实得到了朱棣的默许,准备通过丘福和朱高煦赎回来,想不到的是,连丘福都成了吴子山的阶下之囚,顺便连“赎身费”也水涨船高。

四十几军官,而且全都是中高级的军官,仅仅只需要多付出两万两黄金,即便是京城中的一些名妓,要是有人愿意帮她们赎身的话,都不止这个价码了。

按说这个价格是很公道甚至很便宜的,但朱棣已经不想再把自己的手下赎回来了。他甚至连愤怒的情绪都没有了,只是单纯的感觉到了莫大的羞辱。

很干脆的把这封书信揉成一团废纸,远远的丢在一旁,朱棣面无表情的说道:“军议开始吧。”

最近这些时日以来,燕军连续遭逢惨败,必须重新调整部署。

但具体怎么调整,燕军中的将领却吵的不可开交。

刘才、王忠他们这些人,全都是朱棣的心腹爱将,按照这些人的说法,就应该集中全力和吴子山打一场决战。

他们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就是因为他们认为吴子山的兵力其实很少。

因为逃回来的败兵越来越多,被吴子山放回来的俘虏也不在少数,很容易就可以得到吴子山的真实兵力状况:他们的军队少的可怜,充其量也就只有一万多人马的样子,绝对不会超过两万,燕军完全可以倚仗兵力上的绝对优势毕其功与一役,通过一场大决战彻底消灭对手。

但这个提议却遭到了张玉的激烈反对:“若那吴子山仅仅只有一两万人马的话,真正的精锐战兵不过超过八千,你们觉得这点兵力能连克数城吗?”

纵观整个冷兵器时代,“总兵力”这三个字其实非常的虚,所谓的“总兵力”通常是指所有战争相关人员的总数量。因为军队中存在太多的辅兵和民夫,以及临时拉过来的壮丁,真正可以用在一线战场上的战兵只有很少的一部分。

战兵数量超过四成,就可以算是精锐了。

如果说吴子山的兵力只有一两万的规模,他的战兵数量绝不可能超过八千。

其实,这个数字虽然依旧夸大了很多,已经和真实情况相差不大了。

但张玉就是不敢相信这个数字,就算是把他打死都不敢相信。

因为估算出来的敌军兵力,很敌军已经取得的战果完全不搭边。

按照张玉的估算,吴子山最少应该有七万人马,真正的战兵数量在两到三万之间,而且这些兵力已经分成了至少两路大军。

“可是……”虽然刘才也认为张玉的分析合情合理,但他还是更愿意相信真正的情报,而不是完全的主观臆断:“从睢宁、邳州逃回来的败兵,还有那吴子山放回来的俘虏,都说他们的兵力不多……”

“你会让敌人知道自己的军情部署和兵力虚实吗?肯定不会吧?那吴子山故意做出兵力稀少的假象,蒙蔽那些俘虏,让他们把假消息带给我们,就是为了让我们上当。”

乍一听起来,张玉说的完全合情合理,但却经不起推敲:“若是那吴子山不想让我们知道他的军中虚实,干脆就不要放俘虏回来好了。”

“这就是那吴子山的阴险狡诈之处了。”张玉自认为已经看破了吴子山的险恶用心,做出一副“洞察一切”“明辨秋毫”的神态,“他既不杀俘也不收编,而是故意把他们放回来,甚至还给俘虏分发口粮和路费,如此假仁假义的惺惺作态,就是为了让那些人回来瓦解我军的军心士气,让我们的士卒不再拼死战斗。”

张玉的这一番言辞,说的合情合理头头是道,一针见血的指出了吴子山的险恶用心,众人纷纷点头:“这个吴子山,用心何其之恶毒也,那咱们应该如何应对?”

张玉做出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侃侃而谈:“吴子山这一招,就叫攻心为上,未曾开战就已瓦解了我军之士气。若是任凭那些放回来的士卒胡言乱语,时日一久必然兵无斗志。必须出奇谋方可以致胜……”

张玉在地图上划出了一个很大的半圆,做出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那吴子山既然不要这些降兵,足以说明他兵力雄厚,根本就不需要收编降卒。人马众多虽然是一个优势,但对粮草的依赖必然更重,不如派遣一支精锐奇兵,迂回到他的后方,只要截断他的粮道……”

张玉的话还没有说完,众人顿时眼前一亮。

通过截断粮道的方式,截断对手的后勤补给线,这在战争中常见的手法。

那吴子山数万大军,每日都需要大量的粮草供应,他们的战线拉的越来越长,后勤补给必然也会越来越困难。只要截断了补给线,数万大军必然会不战而溃。

当年的曹孟德,就是用了这一手在官渡之战中击败了实力强大的袁绍,奠定了霸主的地位。

当众人纷纷把目光转向朱棣的时候,他慢慢的从座位上站立起来,倒背着双手踱了几步:“这吴子山确实有些难缠,急切时间恐怕难以击败他。断其粮道的法子可以一试……”

得到了朱棣本人的认可之后,众人赶紧制定新的战略规划……

直到现在,他们还以为对手的吴子山呢。

虽然这个错误并不很大,但燕军却出现了另外一个荒唐到可笑的重大战略误判:朱棣等人始终认为对手拥有七八万的兵力,所以不敢轻易展开决战。而是采取了极其保守的防御战略,甚至想要迂回到背后,去截断对手的粮道。

这些传统的战法,看起来中规中矩无可厚非,但他们面对的是一种全新的战争模式,所谓的七八万大军,事实上根本就不存在!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