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闪电战
睢宁失守的消息就好像是一记炸雷,顿时就把朱棣给吓住了。小城睢宁确实不是什么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仅仅只是作为燕军主力和前锋之间的衔接部,而且驻守在那里的人马并不算很多,但却是燕军当中的精锐,一直被朱棣当做机动部队使用。对于这支军队的战斗力和丘福本人的指挥能力,朱棣还是很放心的。尤其是在靠近主力大军的情况下,丘福的那点精兵虽然还不足以独当一面,但自保肯定没有问题。
让所有人都没有想的是,睢宁却在顷刻之间落入敌手,好几千精锐战兵见固守待援的做不到,甚至连紧急求援的消息都发不出来,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进攻睢宁的人马和攻克淮安的人马根本就不是同一支军队。
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竟然出现了两股敌人,自己竟然毫不知情,朱棣顿时出了一身的冷汗:“到底有几路敌军?”
由朱高煦驻守的淮安兵力较多,且又城高池深固若金汤,而小城睢宁兵力比较少,防御状态也不怎么好,这两个地方两支队伍的情状完全不同,但结果却是一样的:全都是短时间内迅速失守。
所以,朱棣得出了一个结论:敌人根本就是一支,而是几路人马齐头并进,在不同的方向上展开一个巨大的进攻面。
直到现在,朱棣都不相信对手仅仅只是一支学生军。而是基于自己的经验和常识做出了错误判断。
从学生军击败成虎臣的那一刻开始,朱棣就知道学生们的战斗力非常强悍,绝对是一支精兵。但再怎么精锐的队伍,都要遵循战争的“基本法则”:远程侦查,先锋靠近,然后主力才能就位。
比如说,攻打淮安那样的坚城需要很多事先准备,至少要就近征调民夫壮丁,然后制造大型工程器械,只有在万事俱备之后才能真正展开惨烈的攻城战。
就算他们能强行攻克淮安,总是需要休整和补充的吧,不可能以疲惫之兵继续攻克睢宁。
“我估摸着,”素来足智多谋的张玉得出了一个和事实完全相反的结论:“那吴子山应该是兵分两路,在进攻淮安的同时,遣一支偏师进逼睢宁,然后以大军把睢宁围个严严实实……”
张玉的说法,确实很好的解释了睢宁小城在一夜之间就被攻克的现象:因为整个城市已被大军团团包围,当然送不出求援的消息。
同时攻击两个方向,而且全都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攻克城池,这得需要多少兵力?
“至少七万!”
按照正常的攻城战模式,没有七八万人马不可能打出这样的战果。
但七八万人马,这个数字实在太惊人了。
如果吴子山真有这么多人马,当初楚军就不可能攻破京城,唯一的解释就是吴子山临时获得了大量兵力。
但这些兵力是从哪来的呢?
吴子山又不是神仙,不会撒豆成兵的本事,总不可能凭空变出好几万人马吧?
对于朱棣来说,现如今的当务之急不是去计较吴子山的人马是怎么来的,最要紧的问题是如何应对。
四天之内连克两城,这样的进展也太吓人了。
要是照这么发展下去……张玉下意识的看了朱棣一眼,发现朱棣的眼神和自己完全相同,二人异口同声的说出两个字:邳州!
既然吴子山已经拿下了睢宁,下一个目标必然就是邳州,这是一个根本就不用考虑的问题。
只要拿下了邳州,就可以控制住黄河下游,然后利用黄河的航运之便运送人马物资。
凭借邳州的那点兵力,想要挡住吴子山势若电闪雷霆般的攻击,根本就是一个笑话。
这就不得不说说邳州的地形了。
所谓的“邳州”曾经是一个很大的城市,但是自从元末黄河改道之后,真正意义上的邳州就已淹没在一片黄沙之下了。
因为元朝末年的那次黄河改道,不仅造成了风起云涌的红巾军大起义,还极大的改变了当时的地理状况。黄河不是流入渤海,而是从河南过徐州,然后往正东偏南而去,最终流入黄海。
曾经在宋元时期繁荣一时的邳州几乎全被淹没,邳州城仅仅只剩下一小部分。
现如今的邳州城,仅仅只是个名号而已,说的更准确一点,其实就是个镇子。要等到黄河再次改道,才会发展成为现代意义上的地理格局,这还需要差不多六七十年的漫长时光。
虽然现在的邳州城已经小的可怜,但却扼住了黄河下游。
在几乎整个冷兵器时代,为了便于人员和物资的运送,几乎所有大规模的军团作战,都围绕大江大河进来。所以,现在的燕军,几乎全都部署在黄河下游地区。
如果邳州落入吴子山的手中,就等于是控制了整个黄河下游地区,必然会把燕军堵死在徐州以西以北。最要紧之处还在于,为了便于调动,燕军把邳州作为重要的后勤中转站,几乎有四成的粮秣资材全都囤积在那个地方。
“令刘才、王忠火速增援邳州,不可有失。”
“王爷,还是末将去吧。”关键时刻,作为亲信的张玉主动请缨:“邳州虽小,却是我军粮草重地,背齐鲁而面淮地,进可自取徐州,退可据河而守,实在是太重要了。”
吴子山的进军速度实在太快,由张玉去增援邳州虽然会进一步削弱朱棣本人的力量,但他的距离最近,可以在第一时间做到有效增援。
有鉴于吴子山连克两城的教训,朱棣显得十分谨慎,他拍着张玉的肩膀,用语重心长的语气称呼着张玉的表字:“世美呀,这邳州就交给你了,你千万小心。我也不要你战胜强敌,只要能守住就行。”
能不能在邳州战胜吴子山,根本就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最要紧的是死死的守住那个小地方,保住燕军的粮秣供应和交通顺畅。
“无论那吴子山如何引诱,都不要与之交战。你只需守到初十,本王就会亲自率领大军增援过去,你明白吗?”
张玉很清楚的知道自己的使命,他把胸脯子拍的邦邦作响,保证不会辜负朱棣的重托。
“那吴子山连克两城,士气正旺兵锋正锐,诚不可与之争锋……”
“末将明白。”
“还有啊,我还是有点不当心。”
“王爷放心就好,”张玉深知自己的责任之重,他已经做好最坏的打算:“就算末将守不住邳州,也绝不会让邳州落入吴子山手中,万一……万一失守,末将一定会举火焚城,不给那吴子山留下一粒粮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