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天上飞雷 - 人在大明,从做豆腐开始 - 爱打赌的饺子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494章天上飞雷

在这个最炎热的季节里,沉寂了多日的战场再次变得喧嚣起来。当学生们摆出一副攻城的姿态之时,朱棣已经按部就班的完成了所有部署。

和想象当中的情形完全相同,学生们并没有象已经过去的千百年那样,采用架起云梯蚁附攀援的方式来打一场攻城战。

在经历了战斗之初的缓慢接近之后,学生们把一排又一排“袖珍型”火炮推到了第一线,以密集的炮火进行火力压制。

在攻坚战当中,这种小型火炮的破坏力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犀利,打在厚实的城砖上只能打出飞溅的碎屑,却不足以对坚固的城墙造成根本性的破坏。

火力掩护,大军前压,所有的这一切全都是朱棣的预料当中。

他很清楚的知道眼前的战斗虽然声势惊人,但真正的攻击绝不在这里,而是在地下。

学生们一定会再次使用穴攻的方法炸塌城墙,朱棣早已做好了万全的准备。

因为早就料定在城墙倒塌之前对手不会真的大举来攻,所以朱棣仅仅只是城头部署了一些二流的军队,却是最精锐的战兵和最密集的弓箭部署在城墙之后。

只要学生们象以前那样再次使用炸塌城墙的攻击方式,早已把墙基挖空的城墙就一定会向外倒,当他们顺着这个缺口冲进来的时候,密集的弓箭和仅有的几门重型火炮立刻就把发威,让他们好好的吃一点苦头。

朱棣甚至已经开始期待从地底传来的巨大轰鸣之声了。

但是,朱棣很快就发现学生们似乎并不急于进攻,他们甚至没有做好蜂拥而入的准备,他们的攻势出现了明显的缓和。

站在城头上的朱棣甚至可以清清楚楚的看到他们的动作:在一百到两百步的距离上,对手的辅兵正在挖坑。

在朱棣的心目当中,脚下应该有很多敌人正在疯狂的挥舞着铁锹、锄头卖力挖掘,地面上所有的进攻都是在为地下的挖掘打掩护。

但他们却在地表挖出了一个又一个很浅的土坑,这是在做什么?

答案很快揭晓:对手在土坑里边架设起一门又一门的“大炮”。

在这么近的距离上,可以清清楚楚的看到那些比水缸还要粗大的炮身。

这么粗的大炮,把朱棣惊出了一身的冷汗:如此巨型的火炮要是开火的话,一炮就能把城垛子轰个稀巴烂。

但他很快就发现这样的担心完全就是多余的,因为那些排列整齐的东西根本就不是巨型火炮——任何火炮都不可能有这么大的仰角。

巨型火炮动辄重达几千斤的份量,需要很多人集体协作才能动转,但那些东西虽然个头很大,明显却十分轻巧,一两个人就可以操作。

那是什么东西呢?

“报告班长,四十二门轰天雷已经准备就绪。”

王茂阳什么话都没有说,只是高高举起手中的那面红色三角小旗:“一发试射——开火!”

比水缸还要粗的炮身其实很短,充其量也就只有六尺多一点的长度,随着导火索的点燃,猛然传出“砰”的一声沉闷声响。

在发射药的推动作用下,重达三十斤的火药包被发射了出来,因为巨大的仰角在半空中划过一个很大的弧度,直接划破长空落在城墙之后。

这个时代的火炮,无论规格大小,究其本质还是最原始的直射炮,就算是某些大型火炮可以曲射,却因为技术的落后仍然被当做直射武器。

这种所谓的“轰天雷”是吴子山提出来的,在医学院内部经过试验之后刚刚大批量列装,其实就是抗战时期的“没良心炮”。这玩意虽然没有多高的技术含量,但是在明朝初年,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这是第一种可以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曲射攻击的“火炮”。

利用火药的推动力,把火药包发射出去,通过二次爆炸实现杀伤效果。

这玩意轻便灵活造价低廉,但却存在一个很大的缺陷:根本无法做到精准,只能在某个大致范围之内进行轰击,却不能象那些袖珍小炮那样做到“指哪打哪”。

但这已经足够了。

能在抗日战场上发挥作用的武器,在这个时代几乎就是无敌的存在。

发射出去的火药包刚刚落地就爆发出一声轰然巨响,四下飞溅的弹丸、铁片顿时造成恐怖杀伤。

紧接着,一个又一个三十斤重的火药包被抛上高空,在空中划出一个大的吓人的弧度之后落入城内。有的甚至还没有落地就已轰然炸响……

一直以来,燕军都坚定的认为真正的攻击来自地下,并且已经为此做好了准备。

但事实却恰恰相反,可怕的攻击来自天空。

因为朱棣特意在城墙之后部署了大量精锐,这就让“轰天雷”的杀伤力更加恐怖……

其实,四十几个这样的“轰天雷”并不足以彻底击溃燕军,但这玩意产生的心理威慑让所有人都心惊胆寒。

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有一个随时会爆炸的东西从天而落,更不清楚那可怕的东西会不会在下一个瞬间落在自己的脑袋上。

无论什么样的精兵,面对这种无法预料而且一定会降临的危险,都会本能的感到恐惧。

虽然朱棣还在极力试图约束这些胡乱奔逃的士兵,但他的心里其实很清楚:徐州城已经不可能守住了。

精锐兵力根本就集结不起来,这仗还怎么打?

没有哪怕一丝一毫的犹豫和迟疑,朱棣立刻下令:“撤吧……”

不做无谓的抵抗而是果断撤出,这个命令在很大程度上挽救了燕军,让他们可以比较从容的撤离,几乎保存了所有的有生力量。

只是因为事先根本就没有撤退的打算,而且朱棣本人又非常的善于取舍,燕军的大部分辎重和粮草都没有来得及焚毁……

徐州之战并没有想象当中的那么惨烈,甚至连最终的巷战都仅仅只是象征性的,所以双方的伤亡其实都很小。

当夜色徐徐降临之时,依旧保存着建制的燕军已全部撤离,学生们毫无悬念的占领了徐州城……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