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溃败 - 人在大明,从做豆腐开始 - 爱打赌的饺子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461章溃败

“撤吧。”当成虎臣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文纵云依旧不死心,他还在挥舞着那柄佩剑,发出了歇斯底里的呐喊:“两军对垒,正是决战之时,我军还未败落,若是此时撤退,必然前功尽弃……不能撤啊,不能撤……”

从陷阵营的巨斧猛士被学生们的一阵阵排枪打的纷纷倒下之时,成虎臣就知道败局已定了。

虽然激烈的战斗还在进行当中,虽然己方依旧占据了绝对的数量优势,虽然战场上的主动权依旧在自己手中,但败局却已经注定,就算是孙、吴重生也无力回天了。

不是兄弟们不卖力气呀,是真的打不过。

陷阵营的兄弟们已经死伤过半,若是换做其他的士卒,早就崩溃甚至是直接一哄而散了。但手持巨斧的陷阵营兄弟们依旧是疯狂劈砍,他们依旧不顾一切的冲杀……

但这样的冲杀除了证明他们的英勇和无畏之外,早已毫无意义。

无论他们再怎么悍不畏死,当数量减少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不再可能对整个战局产生本质意义上的改变,剩下的只不过是徒增伤亡的困兽之斗而已。

进攻乏力,根本就不可能突破学生们的防线,反而会进一步增加自身的伤亡,这么明显的劣势文纵云看不出来吗?

他已经看出来了,但他的自负和“一战而竞全功”的心思,让他很不愿意放弃这次战斗。

他想再试一次。

毕竟这一战关系到自己的兴衰荣辱,关系到自己的大好前程。若是能够战而胜之,一副大好前程和无比美好的未来之路就在眼前。若是在这个时候撤退,就全完了。

和成虎臣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文纵云一点都不在乎高的吓人的伤亡数字。

无论死多少人,他都毫不在意,他就是要用这些人的鲜血和生命来铺成自己的成功之路。

此时此刻的文纵云,满脑子都是不认输的赌徒心理,他决定不顾一起的押上所有筹码,再赌一次。

没有了运筹帷幄的决策,没有了精妙细致的指挥,纯粹就是孤注一掷的豪赌。

这样的战斗已失去了意义,彻底沦为文纵云个人野心的疯狂豪赌。

文纵云很清楚的知道成虎臣绝不会赞同,所以他第一次违背了和成虎臣之间的默契:单独出去。

自古以来,如同成虎臣这样的主将,对于战斗本身就有绝对的权威,他的命令就是最高命令。作为“监军”的文纵云只需要保证成虎臣的战略正确以及军队的忠诚也就够了,具体到战斗层面上,他应该配合并且服从成虎臣。

一直以来,他都是这么做的,他和成虎臣之间的配合相当的默契,并且从中学会了很多以前学不会的东西。

但是现在,为了实现他个他的野心,他违背了这个原则,竟然带着自己的部曲独走了。

他很清楚的知道这么做到底有多大的风险,但他还是这么做了,就是因为他知道成虎臣一定不会放弃他。

因为他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晋王本人,虽然这种违反军规的行为一定会招致成虎臣的愤怒,甚至一定会面临军法的严厉惩处。但这些都已经不重要了,只要能够打胜这一战,一切的处罚全都微不足道。

因为胜利的将军不会受到处罚。

就算他已经独走了,成虎臣也必然会想方设法的配合他,而不是眼睁睁的看着他去送死。

虽然这有点“君子可以欺之以方”的意思,但文纵云还是这么做了。

从这一刻开始,以前那种曾经让这支军队纵横千里百战百胜的原则就被彻底抛弃,他不再配合成虎臣,而是利用近乎于要挟的方式让成虎臣来配合他:如果你成虎臣不主动配合我,我就战死在这里!

如果换做任何一个人,敢于这么做的话,成虎臣必然要当场执行军法,会毫不犹豫的就地正法了他。但这是文纵云啊!

既然文纵云已经独走,成虎臣只能硬着头皮重新调整了部署,紧紧追随着文纵云的脚步继续冲杀……

若是说起城府的沉沉和背后的计算,成虎臣远远不如文纵云,但是具体到战场上运筹帷幄未雨绸缪,就算十个文纵云加在一起,也难望成虎臣之项背。

事实再一次证明了成虎臣的眼光。

已经近乎疯狂的文纵云虽然冲的很快,而且完全就是一副不顾一起的拼命打法,但却引发了更大的灾难:因为他冲的太快了。

为了一战而竞全功,他把几乎所有可以调用的力量全都调到了最前方,直接就导致了“队腰”处出现了一个巨大的薄弱环节。虽然成虎臣几度试图填补上去,却几度被学生们的炮火打的难有寸进。

成虎臣已经给文纵云打出了停止前进的信号,但他却置若罔闻。

“文纵云已经疯了!”

战斗打成了这个样子,已完全脱离了成虎臣的掌控能力,若是继续跟着文纵云一起发疯,必然会导致全军覆没。

作为主将的成虎臣终于拿出了应有的担当,当机立断毫不犹豫的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他文纵云可以死,全军上下这么多将士,不能陪着他一起死。

就算事后晋王会怪罪下来,而且自己的前程有可能尽毁于此,成虎臣也不打算再陪着他一起发疯了。

虽然知道成虎臣很不情愿,但文纵云怎么也没有想到他会在这个时候下达脱离战斗的命!

当文纵云终于意识到他必须撤退的时候,已经太晚了。

到了这个时候,好几千官军的优势立刻就展现出来。

甚至连一直趴伏在战壕里装死的秦富贵都看到了机会,本着“有便宜就上”的原则,以闪电般的速度从“装死”状态进入到生龙活虎的“剿灭残敌”状态,随便从哪里捡起一柄长矛就呐喊着冲了出来。

这些官军就是典型的乌合之众,具有一切乌合之众的特征:遇到强敌就一哄而散,要是看到机会就一拥而上。

连秦富贵都能够看出大局已定的情况下,其他那些分散在各处的官军又怎么会看不出来?

数量众多的官军纷纷奋起,呐喊着掩杀上来,活像是一大群嗅到了腐尸味道的秃鹫……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