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奉旨撤军?
当天下午申时末刻前后,吴子山终于派人把朱允炆找了过来。远远的看到朱允炆的身影,吕默然的脸上顿时露出“万分激动”的神态,三步并作两步的小跑着迎了上去,隔着老远的距离就朝着朱允炆遥遥而拜,而且行的还是三跪九叩的君臣大礼:“微臣吕氏默然者,叩见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你是……”
“微臣吕默然,洪武十二年进士出身,于洪武二十一年勉为楚王府长史。今奉楚王之命,特来觐见陛下……”
朱允炆显然还不知道这个吕默然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皱着眉头问了一句:“你是楚逆的人?”
“微臣是朝廷的人。”吕默然说的朝廷当然是特指朱允炆,而不是眼下的这个“允熥政府”,他做出一副十分恭顺的样子,命人取出自己带过来的那些东西:整套的皇帝冠冕。
“楚王爷知道陛下陷于贼手,困苦无着,特命微臣供奉冠冕衣食……”
虽然朱允炆总在以皇帝自居,其实根本就没有人拿他当一回事。想不到的是,却是叛军第一个承认了他这个“大明天子”的身份。
按说朱允炆就应该感到高兴,毕竟终于有人把他当皇帝了。
但朱允炆却对吕默然送过来的那些帝王“御用”之物看都不看一眼,而是戟指着吕默然破口大骂:“你这反贼,还有什么脸面来见朕?你们起兵造反,陷万民于水火之中,生灵涂炭战火千里……真以为真不知道你们的那点心思么?”
朱允炆的精神虽然已经很不正常了,但他毕竟不是傻子,一针见血的指出了问题的关键:“楚逆打着朕的幌子起兵造反,不过是为了一己之私,他想的是窃据我大明之神器。天幸你们打败了,若是真的被你们攻下了京城,朕第一个就要遭你们的毒手……”
好不容易有人承认了朱允炆“大明天子”的身份,还恭恭敬敬的送来了供奉,朱允炆却对吕默然厉声喝骂,就是因为他非常清楚的知道楚军其实就是叛军。
无论他们耍什么花招,都改变不了这个根本。
“万岁真是冤枉楚王了,”吕默然做出一副痛哭涕零的模样,跪在朱允炆的脚下不停的辩解着:“我王听闻那朱允炆窃据皇位,时时痛心疾首,这才起忠义之兵兴勤王之时,就算是没有功劳,也有一颗拳拳忠君之心,陛下万万不可自毁长城……”
“长城?”朱允炆冷笑着,用非常不屑的态度说道:“别以为朕不知道楚王的那点小心思,你们已经战败了,才会把朕搬出来做挡箭牌,是不是这样?”
“你回去告诉楚逆,但是朕能再掌权柄,第一个要办就的是他。”
“我家王爷说了,雷霆雨露皆是君恩,无论陛下如何处置,我家王爷都会遵之从之……”
哪怕你这个皇帝要办楚王,楚王也绝对不会反抗,一切都听你的,毕竟你才是我们心目当中的皇帝嘛。
这话虽然说的言辞恳求,其实根本就是一句废话。
现在的朱允炆连自己的肚子都填不饱,还有什么实力去“办”楚王?
“我知道你们不拿朕当回事,我也知道全天下的人都不把朕当一回事,朕确实拿你们这些反贼没什么办法,也动不了你们一根汗毛。你也不必如此惺惺作态……”
“微臣忠君之心天日可鉴啊,皇上……”
要不是早就知道吕默然他们是叛军,光是这一番声泪俱下的表现,吴子山说不准真的会把他当成是一个大大的愚忠之臣呢。
“万岁,我军十万将士愿为万岁效死,虽九死而不悔。十万控弦猛士枕戈待旦,只需万岁一声令下,即可踏平京城弹丸之地,扶保万岁君临天下……”
“你们已经一败再败,还说什么大话?朕也不需要你们扶保。”朱允炆的举止虽然疯疯癫癫,但他的智商还在:“倘若你们真的还有一丁点的良知,就应该及早退兵……”
“微臣遵旨。”
“朕不想再见到你们,”朱允炆真的连一句话都不想再多说了,站起身来就走。
“微臣恭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吕默然恭恭敬敬的跪拜相送,就好像他真的以为朱允炆是大明天子似的。
吴子山亲眼目睹了吕默然的表演,虽然他很清楚的知道楚王和吕默然绝不会真的把朱允炆当回事,但他却始终搞不明白他们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费劲巴拉的前来,就是为了向疯疯癫癫的朱允炆表示效忠?
绝不可能。
但吕默然却遵守了自己的承诺,因为没过多久,楚军就真的派人送来了珠玉军粮和一些俘虏。同时还专门送来了一套皇家御用的仪仗以及一些生活起居之物。
“这套天子仪仗并生活起居之物,乃是我王给万岁的供奉,烦请吴大人转交给吾皇。”
朱允炆都已经沦落到饥寒交迫的地步了,你们还给他送天子仪仗,这分明就是在开玩笑。
以朱允炆现在的情状,就算他穿上了龙袍也没人拿他当皇帝呀。
“好,我会把这些东西转交给他。”
按照“两国交兵不斩来使”的传统,收到了东西之后,吴子山就命人把吕默然他们送了回去。
第二天,当吴子山收到楚军开始撤退的消息之后,真的没有反应过来,他甚至怀疑这个消息是假的,立刻就派人去查证。
事实证明,楚军确实开始撤退了,并不是战术层面的撤退,而是战略大撤离。
这不对呀。
起兵造反这种事,一旦竖起反旗就是有进无退的事儿,要么造反成功要么失败身死,哪有打了一半就回去的道理?
虽然楚军已经遭遇连番惨败,但他们还是有些本钱的。尤其是他们的水师,至少还能支撑一段时间,怎么就这么匆匆忙忙的开始大撤退了呢?
这样的造反,简直就是像是一场儿戏。
但楚军却是认真的。
按照楚王的说法,他们撤退不是因为战败,而是“奉旨撤军”。
撤军这种事,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举动,牵扯到方方面面,不可能因为朱允炆的一句话说撤就撤。
楚军的动作之所以这么快,就是因为他们早已经做好了撤军的准备。
直到这个时候,吴子山才陡然明白过来:其实楚军早就坚持不下去了,他们的撤离已是势在必行,这场表演不错是为撤军披上一个自欺欺人的理由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