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神话的开端 - 人在大明,从做豆腐开始 - 爱打赌的饺子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444章神话的开端

楚军的撤离计划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京城的百姓亲眼看到无数大大小小的船只覆盖了江面,仿佛无穷无尽,正在逆流而上返回武昌。对于普普通通的市井小民而言,曾经势如破竹甚至一度攻破京城的楚军绝对势不可挡,这个时候却突然莫名其妙的撤离,却并不是一件无法理解的事情。

据说……仅仅只是据说,楚军的陆师虽然屡屡遭受重创,但他们的水师却依旧锁死长江,占据了绝对优势,只要他们愿意,就可以继续围困京城,甚至可以从长江中上游调集更多军队过来

他们之所以选择在这个时候撤退,就是因为朱允炆下了一道“撤军”的圣旨。

据说……还是据说,以“恢复正朔”为己任的楚王,曾经派遣特使进入京城,并且和吴子山有过一场深谈。

那个楚军的特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说服了吴子山,见到他们的皇帝朱允炆。

只因为朱允炆天性仁厚,不忍为了自己的皇位就让万千百姓遭受战火刀兵之灾,不忍让黎民苍生陷于水火之中,所以才强行下旨,让楚军撤兵,回到他们应该回到的地方去。

这种说法,本身就是漏洞百出,只要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会嗤之以鼻,绝大多数有些眼光的人都可以看得出来,楚军之所以撤离,就是因为他们连番战败,损兵折将之下早就坚持不下去了,所谓的“奉旨撤军”不过是自欺欺人的说法。

但是总有些愚妇村氓选择相信那些毫无格局的谣传,毕竟那朱允炆是太宗文皇帝的子孙,而且楚军攻打京城又是为了恢复他的皇位,自然就应该服从他的命令……

只有那些最天真的小民才会相信,楚军的撤退是因为朱允炆的一道“圣旨”。

开始的时候,这种毫无根据且完全不符合逻辑的说法根本就无法取信于人,但接下来发生的另外一件事却为此找到了依据,让更多人开始相信:即便朱允炆这个皇帝已经落魄至极,但他毕竟是大明王朝的一面旗帜。

就在昨日,作为京城留守的吴子山吴大人,亲自给露宿街头的朱允炆送来了衣食起居之物,除此之外,还有整整一车的铜钱。

虽然朱允炆早已饥寒交迫,但却依旧守住了自己的底线:就算是饿死冻死,也绝不会使用叛军送来的东西,也不会花叛军一文钱。

朱允炆当场就把那些华贵奢侈的绫罗绸缎分给了附近的百姓,他甚至把那些皇家御用之物,直接就给了街上的乞丐。

对于那整整一车的铜钱,朱允炆连一个都没有留下,而是直接分给那些饥寒交迫的百姓。

“衣食钱财,本就是叛军搜刮来的民脂民膏,允炆何德何能敢据为己有?”朱允炆将大把大把的铜钱分给那些衣衫褴褛的穷苦人:“这黄白钱财之物,便如粪土一般,积聚之时发出恶臭,唯有散布出去才能成为滋养万民的肥料。”

面对如此慷慨的朱允炆,那些穷困潦倒的百姓和乞丐纷纷高呼万岁,一个个笑逐颜开奔走相告。

因为朱允炆将楚军供奉的钱财全都分散给了穷人,那些百姓无不对他感恩戴德,甚至觉得这个朱允炆本就应该是大明王朝的天子。

作为执掌天下的皇帝,当叛军范江而来之时,朱允熥选择跑路躲避,而朱允炆却在京城多方奔走,号召百姓抵抗,他甚至亲自担土挑石协助作战。

在这个民智未开的时代,老百姓们总是习惯于相信最直观的感受。

和那个抛弃了京城百姓的朱允熥相比,这个朱允炆明显更有担当,更像是一个真正的天子。

所以,每当朱允炆使用“朕”这个字眼的时候,人们已经不觉得那么刺耳了,甚至感到这个既无兵马又没有权力的朱允炆就应该使用这样的称呼。

很多民间传言总是经过一遍又一遍的发酵,然后严重脱离原本的模样,传的越来越玄乎,甚至有人半公开的说,曾经亲眼看到一条金龙从天而降,刚好落在朱允炆的身上……

于是乎,很多百姓都开始相信,总有一天,这个深得民心的朱允炆会再次登上皇帝的宝座,成为爱民如子的一代明君。

就算那些见识广博之辈,就算他们知道朱允炆早已不可能再次成为皇帝,但却对他的行为深感敬佩……

“老板,这碗馄饨……能否赊欠些时日?真是不好意思……”吃了一碗馄饨之后,身无分文的朱允炆只能再次选择“赊账”:“实在是囊中羞涩,能否让朕先打个欠条……”

朱允炆这人从来都不吃霸王餐,就算他一文钱都没有,也一定会留下欠条之类的字据。只要他有了钱,必然会在第一时间来还账。

截止到目前为止,他的信誉值还是满的。

“不需欠条,真的不需打欠条。万……您家能来小店吃一碗饭,便是小人祖上积了德,小人惶恐都来不及,怎敢收万……圣人的钱财?”

毕竟现如今大明朝的天子还是朱允熥,就算是这些百姓对朱允炆再怎么恭敬,也不敢公然称他为“万岁”,只能改了一个称呼:圣人。

在唐宋时期,圣人二字其实就是皇帝的专属称谓。

“吃饭花钱,天经地义,尔等小民辛苦经营,不过是为了身上衣裳口中食,朕也不好白吃你的。”朱允炆还是像以前那样,老老实实的打了一张欠条,并且对卖馄饨的老板表示了感谢,从小饭馆走了出来。

一阵凉风吹过,让站在小饭馆门口的朱允炆感到有些冷冽,下意识的裹紧了身上的衣衫。

看样子今天晚上是要下雨了,还没有找到过夜的地方呢……

“圣人还没有找到过夜之地吗?不如……若是圣人不嫌委屈,还请圣人屈尊降贵,宿在小人家中……”

“你的好意朕心领了,若是宿于你家恐多有不便,若是可以的话,朕想睡在你家门洞当中,不知可否?”对于老百姓,朱允炆永远都是那么的谦逊和善彬彬有礼。

“宿在我家门洞?那……便遵从圣人之言,小人这就去取被褥……”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