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亡,百姓苦
敲门的是一队手持刀枪的士兵,从他们的服色来看,应该是巡防营的兵。“各位军爷,你们这是……”乌老汉这样的平头百姓,看到全副武装的士兵总是有种难言的畏惧,他小心翼翼的问了一句:“各位军爷,是要买酱料么?小店价格公道童叟无欺……”
士兵头头说的趾高气扬:“什么酱料?爷们儿是来征粮的。”
原来是征粮啊。
乌老汉立刻就放心了。
“军爷,去年的秋粮小人已经缴纳过了,今年的夏粮还不到时候哩……”
“什么秋粮夏粮?你这老棺材瓤子打的什么哈哈儿?我们奉命征集军粮。”
军粮?
军粮应该由朝廷供给呀,和老百姓有什么关系?
“爷们儿就是奉了朝廷之命,”那个士兵头头拿出一张纸,在乌老汉的眼皮子底下晃了晃。
乌老汉根本就没有看清楚纸上的字迹,只是影影绰绰的看到一方红色的官印。
“你这里有粮吗?”
“没……”老实本分了一辈子的乌老汉第一次撒谎:“我家没粮,真的没……没粮。”
“放屁,你开店铺的怎么会没粮?没粮你的酱、醋是用石头制作出来的?”士兵头头很不耐烦的一挥手:“有粮没粮的你说了不算,爷们儿自己去找。”
一声令下,大群士兵顿时蜂拥而入。
“旗大人,发现大量上好的糯米,细麦,还有高粱。”
“这个仓房里还有黑豆,很多很多的黑豆。”
米、麦、高粱全都酿造香醋的原料,黑豆则是制作豆酱的原料,既然乌老汉是开油盐铺子的,肯定少不了这样的东西。
“好你个刁民,你不是说家里没粮么?”士兵头头恼着脸嘿嘿的冷笑不止:“你家里明明私藏了这么多粮米,还敢睁眼说瞎话……”
私藏?
这些粮米本就是我的,我自己的东西怎么能说是私藏呢?
“军爷,军爷,我这些粮米是酿醋造酱的原料,不是用来吃的……”
“我不管你做什么用,总之现在这些粮米被征用了。”说话之间,士兵头头就从怀里摸出几张封条,在储存粮米的仓库门板上刷了些浆糊,把门一关“啪”的贴上了封条:“从现在开始,这里的粮食都是军粮,要是少了一粒米,军法从事!”
明明是我花银子买来的粮食,怎么就成了军粮了呢?
乌老汉搞不懂。
“军爷,军爷,你不能封我的粮食哦,我还要酿醋还要沤酱。”
“大胆。”那位士兵头头显得极是恼怒:“我军正在与叛军激战,前方将士缺粮,爷们儿是奉了朝廷之命来征集粮米,你是要违抗军令吗?”
“小人不敢违抗军令,但小人的粮食也不是军粮啊。”
“现在是了。”
“你们这是明抢啊……”
“放肆,就凭你这句话,爷们儿就能把你锁了送到官府去治罪。”那个士兵头头的脸色极其难看,手已经下意识的按住了刀柄,最终却没有发作,而是做出一副“我很讲道理”的神态,用语重心长的语气对乌老汉说道:“你这个老头子怎么就是个榆木脑袋?你好好想想,要是前方的将士吃不饱饭,就打不了胜仗。要是他们打败了,叛军就会杀进来。”
“叛军杀进来之后,一样会抢了你的粮食,还不如给官军征用了去打叛军哩,你说是不是这么道理?”
“是这么个道理,不过……”乌老汉用胆怯的目光看了看那个士兵头头,小声的嘟囔了一句:“就算叛军真的杀进来了,也不见得会抢走我的粮食吧?”
“你在胡说些什么?你在帮叛军说话吗?你眼里还有没有朝廷了?你还是不是大明的子民?”士兵头头的手又一次按住了刀柄,甚至把雪亮的刀子抽出来一部分,恨恨的说道:“要不是看你是个老糊涂,就凭你刚才这句话,爷们儿就可以一刀砍了你。”
要是叛军进了城,就会抢走自己家里的粮食。要是叛军进不城,官军还是要抢走自己家里的粮食。原本无论叛军进城还是不进城,粮食都已不属于自己了。
若是这样的话,朝廷岂不是和叛军一样了?
虽然有了这样的想法,但乌老汉终究不敢说出来,毕竟那雪亮的刀子可不是闹着玩的。
“我等奉命行事,一会衙门里的人会过来收走粮食,到时候会给你张收据……咦,这些人好像不是本地人吧?”
“他们是小人乡下的亲戚。”乌老汉小心翼翼的回答了一句。
“他们不在乡下好好的待着,兵荒马乱的跑到京城做甚?他们有路引吗?有保人吗?”
乡下早就被叛军占据了,这些乡下的穷亲戚本就是为了躲避战火才来到京城,怎么可能会有路引?就算他们真的拿着路引,官军肯定也不会承认叛军出具的路引和身份证明。
所以,无论有没有路引,最终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哦,原来是为了躲避叛军才来到京城,这就对了。”士兵头头的脸上浮现出一抹笑意:“背井离乡,肯定还没有找到饭辙,爷们儿就发发善心,帮他们找个饭口儿,到军中去做夫子,就不愁没有饭吃了。”
所谓的到军中去做夫子,其实就是拉壮丁的意思。
这些穷亲戚原本就是为了逃避叛军拉壮丁,才到京城来的。若是被这位军爷强行拉走去做壮丁,那还不如不来京城呢。
“做了官军的壮丁,那就是忠心朝廷,若是做了叛军的壮丁,就是逆贼。”士兵头头又从怀里摸出一张纸在乌老汉的面前晃了一下子,乌老汉还是没有看清楚纸上到底写了些什么,只是看到一方通红的官府大印:“叛军围城,军民人等需合力死战,十五岁到五十岁之男子,全在征发之列,带走……”
随着士兵头头一声令下,那些当兵的立刻冲到人群之中去抢人。
乌老汉的几个侄子和侄孙全都被这群当兵的带走了,就算是他们大声的哭喊依旧于事无补。
两个老汉相对无言,只是默默的流着眼泪。
乌老汉再次想起说书先生经常说的那句话: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原来这天子脚下,和被叛军占据的乡下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