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势成骑虎 - 人在大明,从做豆腐开始 - 爱打赌的饺子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393章势成骑虎

当吴子山再次来到宗人府的时候,天色已经黑了。“下官礼部侍郎吴子山,给王爷见礼。”

“你就是那个阎王敌吴子山?”

“所谓阎王敌,不过是虚言……”

“不,不,本王早就听说你医术超群,早年间孝慈高皇后还在的时候,就曾经提起过你……”周王似乎一点都不在意吴子山这个“礼部侍郎”的身份,反而对他的医术表现出非常浓厚的兴趣:“你弄的那个凤仪散,现已惠及万民,本王也曾使用过,果然是效果非凡,端的是好药啊。”

孝慈高皇后还在的时候,确实屡屡夸赞吴子山的医术,而且周王不仅以孝道闻名天下,屡屡给马皇后进献药物,他本人的医术也颇有些造诣。

早年间,孝慈高皇后还在世的时候,周王就曾经自己出钱,组织了一大批名医编纂了大明朝第一本医书《保全余录》,按照孙省身孙神医的说法,这部医术就是方剂派的集大乘者。

除此之外,周王还专门组织人员,种植药材,甚至亲自监督泡制过程。

“本王正在编撰一部药典……”

出于对医药的浓厚兴趣,周王和吴子山有着太多的共同语言,他甚至兴致勃勃的问起了当年吴子山拯救成虎臣的事情:“本王听说,吴侍郎曾经劈开那成虎臣的脑袋,救治他的性命,这事是真的么?”

“确有此事。”

“好,”周王抚掌大赞道:“这事本王早就听说了,只是那些传说未免太过于荒诞了些,据说你手持利斧,咔嚓一声就劈开了成虎臣的脑壳,然后取出他的脑髓仿佛修补……”

一斧头劈开脑袋瓜子,然后把大脑取出来修修补补,这种荒诞的情节根本就是捕风捉影的以讹传讹,而且越传越荒诞,早已成为一个毫无根据的神话故事。

吴子山笑道:“劈开脑壳之说,根本就是无知之人的臆想。脑袋乃是六阳魁首,一斧子劈开那根本就不是救人,而是在杀人。”

吴子山面带微笑的仔细说起当年拯救成虎臣的过程……

“我就说嘛,怎么可能把脑髓取出来?人的脑袋终究不是榆木疙瘩,怎么可以随意修补?若你真有这样的手段,岂不成神仙了?”周王哈哈大笑着说道:“原来只是在颅骨上打开一个小小的孔洞吸出淤血,这就对了。医书上曾有记载,这是汉时华佗的刀圭之术……”

周王说的刀圭之术,其实就是外科手术的意思。

对于周王这种对于医学有一定造诣的人来说,打开脑壳治病这种事情虽然夸张,但也不至于夸张到离谱的地步,他还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传说的神医华佗就曾经做过这种手术。

“要是照你这么说,当年的神医华佗说要打开曹操的脑袋,并非就是妄言,而是有依据的。”

“打开脑壳之事,说来轻巧,其实需要格外谨慎……”吴子山来到宗人府,当然不是为了和周王探讨医术,而是带着朝廷的使命。

朝廷也没有想到蓝玉竟然会直接就把周王给拿下,甚至还押送……护送到了京城,这等于是直接把最大的难题摆到了朝廷的面前。

连年轻的朱允熥都觉得蓝玉办的这个事情实在是太糙了。

就算是周王真的有了反意,也得小心应对,怎能直接就把他拿下呢?还交给朝廷处置,这分明就是一颗烫手的山芋啊。

面对这个烫手的山芋,朝廷只能硬着头皮接下来,毕竟周王都已经被蓝玉送到京城了,总不能再客客气气的把他送回去吧?

若真的把周王再送回去,就等于是对蓝玉的彻底否定,更何况削藩本就是朝廷必须要执行的策略。

“吴侍郎啊,你是朝廷命官,估摸着是朝廷对本王的处分已经下来了吧?”

“王爷言重了。”吴子山故意做出一副很轻松的样子:“万岁已经下旨申斥了永昌侯……虽说私藏兵甲确实犯了禁,也不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情。按照朝廷的意思,是要罚王爷一年的俸,罚抄《太祖实录》。”

罚你一年的“工资”,对于周王来说根本就是一件无所谓的事情,反正他也不指望朝廷的那点奉养银过日子。至于说罚抄《太祖实录》……那就更加的轻描淡写了。

《太祖实录》是太宗文皇帝朱标在位之时编撰的,主要是记载了朱元璋的一些言行和日常。作为犯了错的宗室藩王,这个处罚仅仅只有象征意义。

总的来说,给周王的处分都十分的轻微,朝廷甚至没有提起他到底犯了罪,只是说他犯错了。

犯错和犯罪,在轻重程度上有着本质的区别。

罚俸,罚抄书,根本就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的意思。

但这也从侧面透露出一个明确的信号:朝廷暂时不准备放他回到封地,估摸着是要客客气气的让他在宗人府逗留一段时间了。

虽然朝廷对周王的处分非常轻微,却还是激起轩然大波。

周王到底有没有谋反之心,他的罪名到底是什么,等等这些早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蓝玉将周王拿下了。

一个带兵的大将,在没有朝廷明确旨意的情况下,竟敢缉拿宗室藩王,偏偏蓝玉还是个外戚,顿时就让其他那些早就人人自危的藩王成了惊弓之鸟。

各地藩王纷纷上疏,谈的却不是周王到底犯了罪或者是有没有犯罪的问题,而是死死揪住一件事情:朝廷一定要尽快处理蓝玉。

不管怎么说,周王都是太祖高皇帝朱元璋的嫡子,无论他犯了什么错,只要没有公然造反就只能由朝廷处置。

蓝玉身为带兵的大将,在没有得到朝廷明确旨意的情况下,竟然敢于直接就把周王拿下,偏偏这个蓝玉还是个外戚,这就不好说了呀。

一时间群情汹涌舆论滔滔,各地藩王的奏疏如同雪片一般送到了京城。

如果朝廷不处理蓝玉,大家就全都睡不安稳,谁也不敢保证自己是不是会步周王的后尘。因为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小事就被朝廷拿下,早已让数量众多的藩王人人自危。但他们却不敢直接把矛头指向年轻的皇帝本人,而是指向了蓝玉。

根据朝廷掌握的“情报”,武昌的楚王和兖州的鲁王似乎有了什么异动,说不准哪天就会举起反旗,加入到造反的队伍当中。

若真是那样的话,越来越多的藩王造反,局面就太糟糕了。

但蓝玉毕竟是讨逆大将军,朝廷不可能真的对他做出什么实质上的处分,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尽可能的优待已经被“护送”到京城的周王,希望借此先把蠢蠢欲动的藩王们安抚下去……

这是最无奈的选择,因为朝廷已如骑虎之势,不敢进一步激怒那些藩王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