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自毁长城 - 人在大明,从做豆腐开始 - 爱打赌的饺子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389章自毁长城

今天的风可真大!

呼啸的寒风掠过光秃秃的树梢,发出一阵阵尖锐而又吓人的声响,仿佛野兽的嘶吼。年轻的皇帝朱允熥神色有些木然,虽然极力保持着皇帝应有的沉稳,但他终究太年轻了,还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大事,有些不安的微微扭动了几下身体,好像是想要从不安和惶恐的情绪中挣脱出来一般,他用干巴巴的声音问了一句:“诸位爱卿,战事突变,反贼兵锋已迫近中都,当如何应对呀?”

以往那些口若悬河的朝中大臣全都敛口不言,一个个低眉顺目仿佛做错了事情的孩子一样,低着头看着自己的脚尖,就是不肯说话。

朝廷的平叛大军和藩王造反的军队打的你来我往,焦灼僵持已久,但现如今的战场形势已经变了。

战场形势的转变,并不是说朝廷的大军战败了,事实上蓝玉、耿炳文的大军已经占据了很大的优势,真正的变数就在于:也不知从哪儿冒出来一支叛军,竟然从朝廷的“天罗地网”当中钻了出来,仅仅只用了六天时间,就攻克了重镇陈州。

陈州的失陷,并不能改变大局,但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跳出包围圈之后,这支叛军毫不理会中原战场,竟然一路狂飙突进,仿佛摧枯拉朽般展开了闪电一般的攻势。下亳州,克颍州,渡淝水,破蒙城,如入无人之境平推横扫,兵锋直指凤阳。

这支叛军的进展速度实在是太快了,让朝廷根本反应不过来,虽然屡屡调动各地的人马,但却始终跟不上对手的进攻速度。往往是朝廷的援兵还没有就位,这支叛军就已经转战他地。

按照军情急报送过来的时间推算,这支叛军估计已经在攻打凤阳了。

凤阳,乃是朱氏一族的祖庐之地,不仅是朱元璋的老家,更是大明王朝的中都。

若是被叛军攻破了凤阳……政治影响力就太大了。

到时候叛军在朱氏祖庐之前随便搞个祭祀活动,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宣布朱允熥的“谋逆篡位”,完全可以把他说成是明朝版本的“隋炀帝”,必然会动摇朱允熥的统治地位。

你说你身为大明天子,连自家的祖庐都守不住,还有什么脸面坐在皇位上号令天下?

朱允熥的声音明显变得焦躁了:“诸位爱卿,朕问你们话呢。”

“臣以为……”

吴子山刚一开口,那些表情木讷神色呆滞的文武大臣就好像刚刚从梦中惊醒一样,不约而同的抬起头来,用复杂的眼神看着吴子山。

“臣以为,这支叛军孤军深入,必然人数不多粮秣不济,又是不停奔走,估计已是强弩之末,并无实质威胁,不值得调动大军围剿……”

对于这支纵横奔突的叛军,朝廷所掌握的情报其实非常有限,仅仅只知道那带兵之人名叫成虎臣,除此之外就真的没有多少有价值的情报了:有人说成虎臣仅仅只是率领几千人马,也有说他带着三万大军,而且全都说的有鼻子有眼儿……

对于这些自相矛盾的情报,朝廷还是比较理智的,而且已经做出了正确的判断:成虎臣带领的这支叛军,很可能人数并不算多。

事情是明摆着的,几万数量的叛军不可能轻而易举的从蓝玉的“包围圈”里神不知鬼不觉的跳出来,更不可能如此的灵活机动。

少量的叛军,并不足以影响战争走势,只要坚壁清野死死卡住几个重要的节点,成虎臣的这支叛军就注定成不了什么大气候,等朝廷腾出手来就可以慢慢的收拾他。

但成虎臣所在的位置实在是太特殊了——凤阳。

那是大明朝的中都,是朱元璋的龙兴之地,朝廷不可能不重视。

朱允熥很清楚的知道成虎臣的战略意图:无非就是借助攻打凤阳的机会,逼迫朝廷改变战略布局。

朱允熥是个比较务实的皇帝,他知道这个时候大规模的改变战略部署,就等于是给了藩王一个很大的局面,以前所取得的那些优势很有可能会前功尽弃。

但那毕竟是凤阳啊,若是他连凤阳都保不住,就不是丢城失地那么简单了,还会动摇皇位的法理基础。

“凤阳乃是朕之祖庐所在之地,岂能任由叛贼作乱?朕意调讨逆军,并滁、泗之兵围堵,誓保中都之周全!”

听了这个安排,吴子山立刻就傻眼了。

为了剿灭成虎臣,竟然要把蓝玉的军队调一部分过来,还要调集京城外围的军队,这等于是自乱阵脚,破坏掉了大局啊。

“臣愚见,此万万不可……”

还不等吴子山把话说完,那些大臣就纷纷表示出了对朱允熥“战略调整”的极大赞成:

“微臣以为,陛下此举英明果断。”

“臣附议。”

发表赞同意见的这些官员,几乎全都是那些“老成持重”的前朝旧臣,甚至还有几个是朱元璋时代的武将。

这些人的军事眼光肯定比吴子山要好的多,他们本应该极力反对朱允熥“自乱阵脚”的行为,但事实却恰恰相反。

因为这些人多是太宗文皇帝朱标的班底,几乎全都是开国功勋的子弟——淮西派。

作为最早追随朱元璋的那一批他,这些出身淮西的功臣子弟,他们在淮西老家大量购置良田买宅,存在很大的利益。

若是叛军拿下了凤阳,他们的利益必然受损。

在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面前,他们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后者。

当这么多人都在为自己的利益考虑之时,个人利益就变成了团体的利益。

虽然朱允熥是大明天子,但他的出发点却和这些出身淮西的勋贵子弟一样,也是在优先考虑自己的利益:哪怕是破坏掉整体的战略布局,也要保住凤阳,因为这等于是在维护自己皇位的合法性。

如果他不这么做的话,淮西一带必然落入叛军的手中,到时候人心向背可就说不准了。

毕竟朱允炆也是先皇的嫡血,天知道那些利益有关的文武大臣到时候会支持谁……

大家都知道这么做是不对的,但却集体作出了错误的选择。

仅凭一个吴子山,根本无力改变这种局面。

朝廷的千里堤防,被他们自己捅开了一个口子……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