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冠冕堂皇
晋王用小刀切下一块烤肉送进口中,细细的咀嚼着,脸上露出满意的表情:“这肉烤的当真不错,二哥那边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吧?”通常情况下,晋王都把自己的二哥称为秦王,今日却很罕见的使用了“二哥”这个称呼,显然是别有深意。
参与宴会之人,全都是晋王系的中坚力量,众人全都很清楚知道这个宴会绝不可能是为了吃吃喝喝,肯定要说起很重要的事情。
只是晋王没有开口,大家也就揣着明白装糊涂了。
现在,晋王终于提起了正事。
“二哥起兵,出白水下蒲城,兵锋遥指风陵,估摸着很快就要渡过黄河了。诸位都是用兵的方家,对于眼下的战事有什么看法呀?”
“秦王兵锋甚锐,渡过黄河直指中原,应该是没有什么大问题……但是……”
看到这个将官言语吞吐神色迟疑,晋王用鼓励的目光看了他一眼:“此处并无旁人,不用有什么忌讳,尽管直言就是。”
“那卑职就斗胆直言了,秦兵虽锐,终究力孤,以甘陕一隅对抗朝廷,不过是凭借先发制人的优势,若是贸然渡河,只怕……只怕终究难免兵败,毕竟那徐辉祖也需要做什么,到时候只要锁死黄河渡口,断了秦兵的对路,揭示蓝玉大军一到,则败局已定。”
虽然秦王最先跳反,第一个起兵,虽然他的实力确实很强,但终极只是一隅之力,无论是在大战略层面,还是在具体的战术层面,都不具什么优势。他那先发制人的进攻惯性很快就会消耗干净,到时候肯定打不过朝廷大军。
这些人全都用兵的大行家,无一不是身经百战的宿将,早就看透了这一点。
“若是本王从太原府起兵,从沁州而出,穿潞州而南下,一路进逼黄河,与二哥互成犄角之势,遥相呼应……”就好像是在谈论一件风花雪月的风雅之事,晋王笑眯眯的看着自己的这些心腹:“你们觉得如何呀?”
“恕末将斗胆,只怕还是不行,即便殿下与秦王联合,就算是渡过了黄河,恐怕也不是蓝玉的对手。”
“为何?”
“我军主力在北,南进太速,则粮草军需难以供应,且那蓝玉兵多将广,一旦形成僵持之势,于我军大大的不利……”
所谓的起兵,其实就是造反。
虽然晋王还没有承认朱允熥的皇帝地位,但他毕竟已经登基称帝了,完全可以以大义名份号令天下。
少兵突进,利在速战,一旦僵持基本就已注定了最终的败局。
“嗯,嗯……”晋王继续享用着美味的烤肉,“你们说的这些不无道理,看来本王还需仔细筹谋……虎臣将军,你有何高见呀?”
“这个……”素来爽直的成虎臣第一次迟疑了,他犹豫了好半天,才用不确定的语气说道:“殿下真的已经想好了?真的要弄到起兵这一步吗?”
晋王和这些心腹大将商量的起兵的细节问题,在什么样的时机之下起兵,选择哪一条进军路线……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商量如何起兵。
但成虎臣说的却是要不要起兵。
也就是说,成虎臣的意志并没有那么坚定,他并不想追随晋王一起对抗朝廷,他不想造反。
这样的态度,立刻就让成虎臣成为这一群人当中的“异类”。
大家都是晋王的人,自然要跟着晋王一起造反,你成虎臣却在此时此刻说这些,明显是不够忠诚啊。
起兵造反这种事儿,容不得半点犹豫,既然成虎臣不愿意造反,晋王会怎么对付他……这还用多说吗?
只要晋王一声令下,那些侍卫就用一拥而上,立刻将成虎臣拿下,然后就可以在正式起兵之时用他的人头来祭旗了。
晋王似乎早就料到成虎臣会有这样的态度,他连一点恼火的意思都没有,只是依旧咀嚼着肥美的烤肉,就好像是在说起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儿般,说的云淡风轻:“虎臣将军素来果敢勇猛,今日怎么如此啊?”
“若是外战,末将必冲锋在前,纵是马革裹尸亦无怨无悔,只是这造……起兵之事……”成虎臣差一点就把“造反”二字说出口来,赶紧换成了“起兵”:“到时候无论谁胜谁负,必然兵连祸结生灵涂炭,与我大明何益?还望殿下三思……”
“说的好,说的好,敢在本王面前说出如此言语,虎臣将军果然好胆色,”晋王并没有因为成虎臣的劝阻而恼火,反而对他称赞有加:“此情此景之下,虎臣将军还在劝阻本王,足见赤胆忠心。然虎臣将军想过没有?这起兵之事是为了本王一人之荣华吗?”
“本王贵为太祖高皇帝子孙,就算朝廷再怎么削藩,也能保住子子孙孙的世代富贵,本王又怎会不知战事一起必然生灵涂炭的道理?只是不得已而为之……”
晋王放下了手中的切肉刀,目光炯炯遥望着南方,他的目光似乎已经穿透了千山万水的重重阻隔,一直看到了京城:
“太祖洪武皇帝,龙兴凤阳,上承天命下顺民心,驱逐暴元恢复中华,奠大明煌煌基业。”
“太宗文皇帝顺天应人,克勤克俭,为天下顺,为万民仰,但凡皇兄在位,本王必恪守本分为朝廷镇守一方。只可惜,只可惜呀……”
“太宗文皇帝,我那可怜的皇兄本是仁厚宽和之君,却终为宵小所乘,崩于莫名。”
按照晋王的说法,大明朝的太宗文皇帝朱标正当盛年,怎么会莫名其妙的驾崩?必然是被别人给害死的。
身为大明的臣子,身为朱标的兄弟,难道不应该把这事查清楚吗?难道不应为枉死的皇帝复仇吗?
“伪临朝称制者,本先皇遗血,貌似忠厚,实藏奸狡,前有阴害太宗之逆,后有窃据神器之罪。兼有外戚辈威福自专,制于朝权,蓝玉执柄,窃盗鼎司,倾覆重器……自是士林愤痛,民怨弥重……”
晋王拒绝承认朱允熥的皇帝身份,而是把他说成是阴谋杀死父皇的凶手,让这样的弑父逆子当皇帝,还让蓝玉他们那些外戚执掌权柄,晋王怎能咽的下这口气?
按照晋王的说法,他起兵就是名正言顺的“奉天讨逆”而不是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