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羊毛钦差
武装经商的事情古已有之,最典型的就是沿海以及江南各地的私盐贩子。那些私盐贩子原本就是桀骜不驯的亡命之徒,往往肩上挑着私盐担子,腰里揣着利刃,若是遇到小股的缉私官兵,就敢于抽出刀子和官兵对阵。有时候遇到同行,也会做些杀人越货的勾当。
能做生意的时候他们就是生意人,只要有机会就会毫不犹豫抽刀就上做些黑吃黑的买卖。
早年间曾经建立起“大周”政权,和朱元璋分庭抗礼的张士诚,就是私盐贩子出身。
用武装暴力手段,保护商业利益,这并不是什么稀罕事,毕竟私盐的利润十分丰厚,而且贩运私盐异常凶险,弄点武装保护自己也是顺利做成的事。
但是,为了羊毛也值得弄出一支军队吗?
还真值得!
随着蒙古和大明之间的贸易正常化,各种各样的贸易组织如同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作为晋商的代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路恭行的隆丰号。
在攫取了第一桶金之后,隆丰号干脆走出了一条“联合”的路数,几个大的商号联合在一起,避免了同行之间的恶性竞争,不仅有实力制造青霉素,还具备了出海远航寻找新大陆的实力。
与此同时,西边的陕西一带也崛起了几个类似的商业组织。
陕西那边的几个大型商号,其实和路恭行的隆丰号十分类似,早期只不过是买通边防士兵,偷偷摸摸的做些小生意,随着原始资本的积累,很快壮大。
连四嫂子都开始正式杀入“毛纺行业”,那些大型商号早已介入很深了。
他们可不是四嫂子那么安分守己的人,他们不仅把生意做的更大,也做的更绝。
为了从上游垄断原材料,这些原本就行走在灰色地带,很难分清到底是正经商人还是劫匪的商号,干脆就出钱武装起一个又一个小部落,抢夺其他部落的牧场和牛羊,试图从最上游垄断羊毛的生产和销售。
正是因为陕西那边一个名为昌连升的大量资助,那个小部落才具备了战胜乌鲁部的实力,抢夺了他们大量牛羊和大片牧场,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羊毛进入内地的通道。
这也是羊毛价格飞涨的重要因素。
在原始资本积累的过程中,总是伴随着血腥的味道,昌连升就是最好的例证。
古典时代的战争,大多是为了争夺地盘和人口,或者是为了称王称霸一统天下,这样的“羊毛战争”绝对闻所未闻。
温占孙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已经让吴子山嗅到了一股浓烈的资本味道。
吴子山做梦也没有想到,资本竟然会用这种方式登上历史舞台。
“这事我得稍微管一管了。”吴子山苦笑着说道:“你们也看到了,我现在尚是丁忧守制当中,不方便上疏奏事,好在眼下就有个不错的机会……”
吴子山刚刚研发出一种叫“丹巴丸”的药物,虽然对太子的先天性心脏病的效果不是很好,但却有很不错的调养之效。
所以,他就趁着敬献“丹巴丸”的机会上疏,趁机向隆文皇帝朱标上奏此事。
作为大明朝的第二代天子,朱标继承了朱元璋勤勉的作风,虽然天色已晚,依旧在忙于政务。
“万岁。”吕无病似乎永远都是那副拱肩缩背的苍老模样,他恭恭敬敬的端着一盏热水,手里还捏着一颗半粒黄豆大小的药丸:“该服药了。”
按照传统,新皇登基之后,就应该裁撤宫中人等,换上自己最贴身的仆从。但朱标却没有这么做,他不仅保留了大量洪武时代的文武官员,甚至连吕无病这个老太监都保留了下来。
“这是那吴子山敬献的丹巴丸?朕已经服用了几日,感觉很是一般呀。”朱标继续批阅奏章,并没有抬头看吕无病一眼。
“大行先皇和孝慈皇后还在世之时,就曾经说过,这吴子山的医术还是可靠的。且那吴子山敬献丹药的书文中已经说的很明白了,这丹巴丸并无立竿见影之奇效,胜在年深日久之温润滋养,万岁还是服了吧。”
朱标顺手拿起药丸一口吞下,连水都没有喝,只是很随意的问了一句:“吴子山提起的那乌鲁部之事,奏事处还没有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章程吗?”
“尚且没有。”
“哦。”朱标很随意的应了一声,表示知道了,然后继续埋首在大量公文当中。
和朱元璋的“乾纲独断”“圣意天裁”完全不同,朱标处理政务的时候更习惯于听取群臣的意见,并且专门为此设立了一个新的机构:奏事处!
所谓的奏事处,并没有什么实权,也无法干涉朝政,仅仅只是负责把朝廷的奏章做一下“预先处理”,按照轻重缓急的程度,分门别类的各个衙门各个地方送来的公文交给朱标本人。
这还算不上是内阁,因为奏事处根本就没有决断的权利,只能算是个临时的秘书处。
不论是奏事处,还是朱标本人,都不认为吴子山提起的那个事情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所以朱标并没有做出任何同意或者反对的意思,只是先让奏事处“议一议”。
但奏事处明显不具备“做主”的权力,而是像已经过去的洪武时代那样,又把吴子山的这份奏疏发给了朱标。
天下之事,皆出于上。
一切的一切,都应该由皇帝本人“乾纲独断”,这是洪武朝的老传统了。
处理完了当日的公文之后,朱标伸了个懒腰,用力揉着自己的太阳穴:“奏事处连这么点小事都做不了,还要交给朕来处理……”
“万岁圣意天裁……”
“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要朕圣意天裁,文武臣工还有何用?”朝廷的大臣已经习惯了朱元璋式的“一言而决”,他们只需要老老实实的去执行就好。
新皇帝朱标处理事务的时候,总是习惯性的和群臣商议,他们明显还不习惯。
“父皇日理万机,朕不如父皇远甚。”总是“圣意天裁”,每天都要淹没在海量的永文当中,朱标已经有点支撑不住了,所以他老老实实的承认了自己的能力远远比不上父亲,需要更多人的帮助:“这个吴子山,朕本就准备夺情启用,刚好这也是个机会。拟一道旨意。”
“……朕手诏夺情,特赐吴子山复任,署宣慰使职,办理此事。”
“老奴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