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利益交换
“草民乔本利,叩见吴节使。”“你就是昌连升的东家?”吴子山问了一句。
“算是吧。”乔本利满脸都是憨厚的笑容,“昌连升是四家联号,草民是东主之一。”
这个时代的大型商号,大多是采用联合的形式,采用“股份制”,路恭行的隆丰号亦是如此。
路恭行精明干练沉着果断,一看就是那种典型的“商业大佬”,但眼前的这个乔本利却和路恭行完全不同。
他的年纪和路恭行相差仿佛,敦敦实实的身材,黝黑的脸庞满是风霜之色,竟然没有穿长袍,而是一身短衫,还打着绑腿,粗手大脚的模样没有丝毫商贾的市侩、狡黠之气,反而苦眉苦脸,更象是个憨厚本分的老农。
“听闻朝廷要设立对蒙通商衙门,草民特来问问吴节使,这个衙门是怎么个章程?”
“朝廷的通商衙门还在筹备之中,眼下只有一个粗略的章程,就是仿照前朝制度……”
“若是遵照前朝旧例,行包税制,草民心里就有底了,愿为朝廷勉尽绵薄之力……”
包税制本就是前朝的税收制度,大体上就是制定一个数额,由包税人缴纳税款,然后他们再去收税,多收的那一部分就是包税人的利润。
因为利润丰厚,必然会有很多人争抢,看这个乔本利的意思,他分明就是一副“胜券在握”的架势。
“虽不敢说胜券在握,七八分的把握还是有的。”乔本利似乎很有信心:“从陇西到辽西,对蒙贸易的商贾总共只有这么几家,真正有实力的也不过四五家而已,其中绝大多数还是我们昌连升的友商,只要草民和他们知会一声,拿下这对蒙贸易的包税,应该不算什么难事……”
“你好大的口气,这天底下的商贾也不是只有你们一家,据我所知,隆丰号亦有此实力……”
还不等吴子山把话说完,乔本利就已经笑了:“草民虽见识浅薄,也知道吴节使与隆丰号的路总柜颇有些私交。可路总柜那边终究是缓不济急,也就只有我们昌连升能帮吴节使解决眼前的麻烦……”
“我等虽是逐利之商贾,却常怀报效之心,已筹措了些许盐、茶、粮、米、布、帛等物,以备吴节使所用。”
我知道你吴子山和路恭行的私人交情非同一般,但那路恭行是远水解不了近渴,我们已经开始准备物资给你用了,路恭行的隆丰号就算是有这个实力,也不可能这么快就把大量的物资送到草原上来。
“我需要的粮米布帛可不在少数,”吴子山粗略的计算了一下,给出了一个大致的数字:“你真的能拿出这么许多?”
“我昌连升商号只是小本经营,急切之间确实拿不出这么许多,只要吴节使给草民一个月的时间,必然可以凑齐。”
“一个月?我恐怕等不了那么久,现在你们能拿出多少来?”
“三成,眼下草民差不多可以拿出三成资材。”
“才三成?”吴子山犹豫了一下:“三成可不够哇!”
“其实三成已经够了。”乔本利笑道:“剩余部分,草民可以作保,先欠着他们。”
赎身费这种事情,最讲究的是一手交钱一手交人,哪有赊欠的道理?
“草民九与草原各部打交道,信誉还是有一些的,保证可以让他们放人。”
若不是因为有了昌连升的“资助”,乃吉部根本就没有“发动战争”的实力,这个其貌不扬的乔本利才是这场争端的“幕后导演”。
他打的欠条,肯定会得到乃吉部的认可。
“不过么……”说到这里的时候,乔本利的脸上依旧是一副憨厚如同老农一般的笑容,就好像他真的很不好意思似的:“这毕竟是一笔生意,而且这昌连升也不是草民一人所有,还有其他的股东。这么多的粮米盐茶撒出去,草民需得给其他股东一个交代……草民斗胆,请吴节使落于笔墨……”
虽然乔本利的话语说的十分委婉,但他的意思已经表达的十分清楚了:虽然你是朝廷钦差,但这么大的事情绝对不能空口白话,你必须给我出具官样文书作为凭证。
其实就是要吴子山打借条的意思。
吴子山很清楚的知道他到底想要什么,马上命人取来纸笔,当场出具了一份任命书:……兹任昌连升乔本利者,行对蒙包税事宜……”
然后署名,加印。
终于拿到了自己最想得到的东西,乔本利顿时心花怒放。
吴子山却道:“乔掌柜啊,从这一刻开始,你就是本地的包税官了,该缴多少税银你一文钱都不能少,至于说那些粮米盐茶之物……并不计算在内,你明白吧?”
“草民明白。”
“为了得到这个包税官的职位,你们昌连升竟然拿出这么多盐茶粮米,还这是不惜血本呀。”
虽然乔本利的脸上依旧是憨憨的笑容,真的像极了一个本本份份的乡下老农,但他说出的每一字全都透露着顶级商业巨擘的高瞻远瞩:“些许钱粮也不算个什么,只要我们还在做这一带的生意,也不过是周转机会,用不了多久就能赚回来。”
那些拿出去的钱粮盐茶,不过是“临时性支出”而已,只要这一带的生意还是由我在做,终究会成为利润的一部分回到我的腰包。
“你说的那三成资材,什么时候才能筹备妥当?”
“已经筹备妥当,最迟不超过明日午时,即可运送到此。”
乔本利很清楚的知道这次和吴子山见面到底会谈些什么,并且早就做好了准备,那些物资正在运送过来的路上。
“行,果然厉害。”吴子山由衷的赞叹道:“就凭这份眼光见识,还有雷厉风行的做派,足以证明乔掌柜是个做大生意的。”
“草民虽是商贾末流,也曾和很多朝廷官员打过交道。”乔本利憨憨的笑着,“唯有吴节使不曾与我辈平等视之……”
这不是在拍吴子山的马屁,而是乔本利的肺腑之言。
古代最讲究“士、农、工、商”的社会排序,无论商人赚了多少钱,其实他们的社会地位都是很低的,就算是有“官商勾结”的情形,官员也看不起这些商人。
也就只有吴子山,并没有把商人视为低人一等的“末流”,而是和他们平等商谈,并没有采取命令的方式或者是巧取豪夺的手段,而是用利益进行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