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旧疾复发
“副使翁、关并一众人等,皆拼死效命,实有殊功……”“副使翁者,虽老迈文弱尤大呼酣战,副使关者身披数创死战不退……”
建极殿上的文武百官见到这份奏疏,对大明宣慰使团的功绩赞不绝口,无不夸赞吴子山、关擒虎、翁和珍的忠勇之举。
对于泱泱大明而言,远在草原上的部落战争根本就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整个大明宣慰使团的功劳完全可以交给有司,该怎么封赏就怎么封赏,甚至不值得朱标亲自过问。
真正值得拿到朝堂上来讨论的是这份奏疏的后半部分:设立漠东都司!
自从朱标登基之后,一改朱元璋时代大小事务都有皇帝本人“乾纲独断”的风气,很多事情都和朝臣进行“商议”。
听取众人的意见,然后拿出一个具体的章程,这就是朱标登基为帝以来的改变之一。
“吴子山在奏疏当中提起设立漠东都司一事,诸位爱卿有什么看法?”
所谓的漠北都司,就是吴子山在奏疏上提起的最重要之事:那几个部落的实力根本不足以自保,虽然在战争中获得险胜,但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为了防止瓦剌人再次进犯,吴子山提议正式设立漠东都司,除了派驻军队之外,还要部署行政、司法等等衙门。
这就意味着,将把大漠以东那几个部落正式纳入大明朝的版图。
开疆拓土,历来就是衡量一个王朝文治武功的重要标准,按说这是一件绝对的大好事,但却必须考虑另外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成本!
开疆拓土扩展版图,是需要花费成本的。
那几个部落的规模本就不大,又临近大漠,基本上是一片荒凉的不毛之地,偏偏还在敌人的攻击范围之内。若是真的将他们纳入版图的话,不仅要派驻行政、司法等官署,还要有大量驻军才行。
“臣反对此议。”马上就有人提出了反对意见:“在漠东一带设置官署派遣驻军,必然花费糜多,虽有虚名却无实利,实不足为也。”
设置漠东都司,确实等于是把那几个部落和一大片地盘纳入了大明版图,但这一点都不划算。因为就算真的设立了漠东都司,真的派遣了大量驻军,也不是随随便便派几个官员弄几个衙门就可以进行实质上的统治。
无论是出于最现实的考虑,还是遵循传统,那地方都是各个部落的实际控制区域,朝廷最多也就是象征性的宣示一下主权而已。所谓的官署,还要是任命那些部落首领来充当,还是由他们进行实际统治。
大明朝收获的仅仅只是停留在纸面上的利益和一个“开疆拓土”的虚名,不仅得不到什么利益,还要花费很多。
若是在朱元璋时代,遇到“拓展疆土”这种事,谁要敢提出反对意见,早就被拉出去打屁股了。
但是到了朱标时代,这种事情却堂而皇之的拿到朝堂之上来进行讨论。
“臣意此举可行。”既然有人反对,肯定有人赞成:“设立漠东都司,我大明即可辐即漠北、漠西区域。即便以后再有战事,亦可以隔绝在山西、陕之外。纵是有些花费,亦是值得!”
于是乎,文武百官就分成了两个派别:一个赞同设立漠东都司,一个则是极力反对。反正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不能说服谁。
对于整个眼下的局势而言,是否设立漠东都司确实值得讨论,成本问题和战略价值还需要仔细衡量。但是对于朱标本人来说,他则是持赞成的态度。
这当然不是为了什么战略格局的考虑,毕竟就算是设立了一个漠东都司,也不大可能从根本上威胁到瓦剌,只能算是一招“闲棋”。
真正的意义在于,可以削弱秦王、晋王的实力。
秦王和晋王的权力实在太大了,虽然朱元璋曾经提起过此事,但朱标刚刚登基不久,就削夺兄弟的权力,终究是有些不好。
若是设立了漠东都司,山西行都司的意义就没那么重要了,就有了一个可以削弱晋王、秦王实力的正当理由。
“吴子山只是个宣慰使,无有官署,不辖军民。”朱标的这句话很清楚的说出了吴子山在那边的尴尬境地——除了一个宣慰使的头衔之外,他什么都没有。
“此次漠东各部联手御敌,想来也是吴子山早先在乌鲁部尚有些威望,可以统合各部。但他终究是孑然一身,若是瓦剌再犯,恐有变故。”朱标当然不会说出自己想要削藩的真实意图,只是一个劲的揪住吴子山这个人不放:“朕意这漠东都司也不是不行,若是派遣军马,当则老成持重之干员才行。”
既然朱标本人已经定下了“设立漠东都司”的调子,也就没什么可争论的了,剩下的仅仅是些技术性的细节问题而已。
散朝之后,朱标正在用膳之时,猛然感到一阵剧烈的心悸。
强烈的眩晕感几乎让他当场栽倒,只能有些颓然的坐了下去,用力的揉着胸口:“药……药……”
贴身伺候的老太监赶紧取出药物,让朱标含服。
“呼……”静坐了片刻之后,朱标终于慢慢的呼出了一口长气,苍白的脸色渐渐恢复了红润,却已在不知不觉之间出了一身的透汗。
“万岁,要不要喊太医?”
“不用了,”已渐渐恢复过来的朱标摆了摆手:“那吴子山曾经说过,朕这心悸之症乃是先天所得,药物只能救急却不能除根,只能慢慢调养恢复。”
“这吴子山所制之药,确实灵验神奇……”
“光是救急可不行。”老太监很贴心的说道:“那吴子山专为陛下所制的丹巴丸还需坚持服用。那吴子山曾经说过,要陛下时常活动,唯有强健体魄方可以……”
对于朱标的先天型心脏病,吴子山确实没有什么可以让他彻底痊愈的办法。除了弄一些临时救济和调养的药物之外,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注意锻炼,增强心肺功能。
这种法子虽无立竿见影的效果,却胜在持之以恒,总是有些好处的。
只可惜,朱标乃是养尊处优的帝王之尊,偏偏还勤勉政务,根本就没有那么多时间进行体力锻炼,更主要还是因为他和这个时代的绝大多数一样,对于锻炼缺乏最基本的认知。
这段时间以来,心悸的老毛病越来越频繁,好在还有吴子山研制出来的那些救急药物,也没出现什么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