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家乡来客 - 人在大明,从做豆腐开始 - 爱打赌的饺子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264章家乡来客

方值六月初仲,又是一个炎炎盛夏。在这个昼长而夜短的季节里,虽然已过了酉时末刻(晚上七点左右),太阳还没有落山,依旧斜斜的挂在天际。

一家人刚刚吃过晚饭,正在庭院当中纳凉。

岳父大人沈霖开口说道:“圣人云,事君,能致其身为忠,事父母责致其力为孝,这个‘致’字蕴含着忠孝双全之意。圣人又云,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曰文。”

“致文二字寓意深远,我看孩子就应以致文二字为名。”

闰娘的肚子越来越大,孕体已经很重了。给还没有出生的孩子取名就成了一个很要紧的事情。

作为孩子的外祖父,熟读经史子集的老岳父沈霖翻遍了书籍,很是费了一番心思,才拟定了“致文”这两个字。

“致文”这个名字,蕴含着忠孝之理,又有文萃才华大好前程之意,真是好的不能再好了。

但丁老爹却对这个名字不是那么满意。

不管怎么说,丁老爹都是吴子山的义父,等闰小姐诞下娃娃之后,他就是孩子的祖父,在给孩子取名这个事情上丁老爹还是很有发言权的。

“致文,致文……这俩字好是好,只是太文弱了些。”每当见到挺着大肚子的闰娘,丁老爹脸上那如同刀刻斧凿般深刻的皱纹就会舒展开来,笑的嘴角都能裂到耳根子上:“我觉得吧……咱家的孙儿就应该叫石蛋儿……”

为了给闰娘肚子里的孩子取名,丁老爹也颇费了番心思,“石蛋儿”这个名字虽然俗的不能再俗了,却蕴含着老人家最美好的祝愿:“什么圣人教诲什么微言大义,咱也不懂。我做了一辈子的豆腐,就知道那石磨最是久远悠长坚不可摧。我就希望孙儿出生以后,能象个石头蛋蛋一样硬朗,能象个石头蛋蛋一样无灾无病长命百岁……”

“石蛋儿?”这么粗俗的名字让岳父沈霖哑然失笑:“这名字寓意虽好,只是不够雅致。若是孙儿长大之后金榜题名,这样的名字岂不是贻笑大方?”

“雅致不雅致也不打紧,只要孩子能硬硬朗朗,比什么都强。我还是觉得石蛋这个名字更好一点……”

就在两位老人家为了给孩子取名而争执不下之际,吴子山忽然隐隐约约的听到一个声音:“这里是吴大人府上么?”

这个声音是那么的熟悉,吴子山立刻就知道是谁了,赶紧跳起来打开了院门。

是张四哥。

果然是张四哥。

“四哥,四哥,你怎么到京师来了?”望着张四哥风尘仆仆的样子,吴子山赶紧把他拽到了家里来:“啥也别说了,先进家门歇歇脚。”

张四哥是这个家的老朋友了,又是吴子山和闰小姐的媒人,还是岳父沈霖的“老下属”,以前就住在丁老爹的隔壁,绝对是熟的不能再熟的老熟人老朋友。

“给县尊……老大人见礼。”

虽然沈霖已不是知县了,张四哥还是对以前的老上司行了个礼。

“给老爹见礼……”

“都是自己人,见的什么礼?”能在京师见到老家隔壁的邻居,丁老爹早已喜出望外:“看你这满身满脸的尘土,想是还没有吃饭呢吧?”

“前半晌的时候啃了半张面饼……”

老朋友上门,肯定得管饭呀。

赶紧整治了些饭食,还专门弄了一壶酒。

因为在场的全都是以前的老熟人,张四哥也不客气,甩开腮帮子大吃大嚼。

张四哥从山西小县城千里迢迢赶到京师,肯定不是为了来“旅游”,他必然有事。

“四哥,我知道你肯定有事,你就直说吧?”

张四哥的嘴巴里含着一块细点心,说话的语气有些含糊:“今年大半个山西都在闹旱灾……”

今年确实有旱情,不光是山西,整个黄河中下游都在闹旱灾,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同时还包括淮北地区,以及中都凤阳府都上报了旱灾的情状。

旱情最严重的地区在河南南部和安徽中北部,山西那边虽然也有旱灾,并不是特别的严重,这事吴子山是知道的。

“一开始的时候,咱们老家那边的旱情还不是很严重,夏粮还能有些收成,再加上朝廷已经下旨免了咱们那边的夏赋,好歹还能熬过去。”

现如今朝廷的行政大权几乎全掌握在太子朱标手中,各地出现了普遍的旱灾,朱标就免除了一些地方的钱粮赋税,这本就是最普通的“常规操作”。

“原本还只能熬一熬就能落下雨水,不成想旱情越来越重,已经一个多月没有见过雨点子了。秋粮的种子根本就播不下去……”

旱灾导致秋粮无法播种,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曾经身为知县的沈霖很清楚的知道这到底意味着什么。

“沈大人卸任之后,新的那个白县尊您是知道的……”

岳父沈霖卸任之时,曾经和新任的知县做过交接,对于那个年轻人的印象还是很不错的:此人是正经的科举出身,满腔热忱干劲十足。

“哎,别提了,这个白县尊真是太年轻了,吃亏就吃亏在他干劲十足之上了。”张四哥开始向沈霖这个老领导抱怨起了新的领导:“旱情越来越厉害,这位白县尊竟然开仓放粮赈济灾民……”

“那就糟了!”沈霖猛的一拍大腿:“这个时候开仓放粮赈济灾民,那是要闹出大乱子的!”

地方上出现了灾情,开仓放粮赈济灾民不就是正确的常规操作吗?怎么还会弄出大乱子呢?

吴子山搞不明白。

“子山你没有任职地方官的经验,不懂得这其中的诀窍。”作为一个资深的官僚,老岳父沈霖给吴子山上了一课:“一旦发现灾情严重,就应该隔绝交通严防灾民流动。要不然的话,一番开仓放粮赈济灾民,各地的灾民必然蜂拥而至。”

你这边开仓放粮了,四面八方的灾民必然汇集过来。

光凭一个小小县衙的府库能有多少存粮,就算把粮食放光也填不饱那么多饥肠辘辘的肚皮。那么多人聚集在一个地方,官府却拿不出更多的粮食赈济,到时候会发生什么这还用说吗?

一个弄不好,饥民就会把县衙给砸了,这还算是轻的呢。若是继续发展的话,说不准还会弄出斩木为兵揭竿而起的大动静。

有经验的地方官,肯定会先禁止灾民流动,然后再开仓放粮。

接替沈霖的那个知县显然没有这方面的经验,脑子一热就直接开仓放粮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