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速效救心
皇帝就是皇帝,即便是到自己儿子的家里去,也要是讲究礼数的。太子朱标似乎早就料到朱元璋会来,专门准备了香案等物迎接,还按照规矩弄了个接驾仪式。
“儿臣给父皇见礼。”
在朱元璋的心目当中,朱标就应该是卧床将养的状态,想不到他竟然出来迎接,这让朱元璋十分的高兴。
朱标的状态比自己想象当中要好的多,朱元璋的心情顿时大好。在他看到朱标神完气足的那一刻,似乎漫天的乌云就已经全都烟消云散了。
“给皇爷爷见礼。”
作为朱标的子嗣,朱允炆、朱允熥等孩子们纷纷给朱元璋行拜礼。
“好,好的很,都是自己人,就别弄这些客套虚礼了。”朱元璋笑道:“皇爷爷出来的匆忙,没什么可赏你们的。这个时辰,你们正应该读书吧?去吧,去吧,朕只是随便看看。”
“微臣见过陛下。”
当吴子山跪拜下去之时,朱元璋才伸出双手虚虚一扶,满面笑容的说道:“免礼吧,你是有功的。”
“微臣本是太医院院正,职责所在不敢居功。”
吴子山这个“不居功”的态度让朱元璋尤其的满意,他漫不经心的挥了挥手,屏退了身边的所有人:
“此间再无旁人,太子今日之病症到底是怎么回事,你细细禀来。”
“太子殿下之病症……不大好说。”
听了这句话,朱元璋的心顿时往下一沉,他下意识的看了看身旁的朱标……
“但说无妨。”
“殿下所患乃是胸痹之症。”
所谓的“胸痹”,其实就是古人对心脏病的一种笼统称呼,无论是先天性的心脏病,还是后天的心血管疾病,以及心率不齐,心绞痛,或者是冠心病什么的,都可以归类到“胸痹”的范畴。
从朱标发病时的症状来看,朱标所患的心脏病,应该就是冠状动脉狭窄,或者是二尖瓣狭窄,引发的心供血不足,至于到底属于哪一种,因为技术条件的限制,还无法做到完全确诊。
但他这肯定是心脏病,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既知是胸痹之症,想必你也有了治疗之法吧?”
在朱元璋看来,既然你吴子山能在现场急救,还能清清楚楚的说出太子的病症,那肯定就已经有了治疗的办法。
“微臣已经开了方子,殿下已经服过药了。”
“朕知你医术通玄,必有良方。”朱元璋从来就没有对某个具体的问题表现出这么浓厚的兴趣,“把你的方子拿给朕看。”
吴子山双手捧着药方,恭恭敬敬的递给了朱元璋。
“双参通心散,熟丹参二两,老山参二两,冰片四钱,全蝎二钱,川芎二钱,牛黄二钱,麝香二钱……”
“好,好,好。”虽然不通病理药理,但朱元璋看到吴子山已经开出了方子,就知道他已经有了准备,所以一连说了三个“好”字:“标儿的病情,就由你专门医治了。”
“殿下的这个病,仅凭药物恐难竞全功。”
“什么意思?”
“微臣斗胆,敢问陛下,是否有心悸胸闷的症状。”
臣子询问皇帝的身体状况,这是很犯忌讳的事。
皇帝的身体状况属于“大明机密”,一般是不能问也不能说的。
但朱元璋知道吴子山肯定没有什么歪心思,随口说道:“朕素来康健,就算是偶有风寒,也无大碍。你说的这个心悸胸闷之症,更是无从谈起……哦,想起来了,朕年轻的时候,确实偶尔有些心悸的毛病,不过也不要紧,扛一扛也就过去了。”
“若臣所料不错,皇后在年轻之时,应也有心悸胸闷之症吧?”
“你怎么知道?”
朱元璋的这句反问,就等于是做出了肯定的回答。
心脏病,几乎人人都有,本身并不是多么可怕的事,毕竟谁的心脏也不可能那么标准,总会有些这样那样的小毛病,比如说早搏呀、心律不齐什么的,这实在是太正常了。
在很多人的心目当中,心脏病似乎是老年人的专属,其实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
很多症状不是很明显的心脏病,往往是年轻患者居多,只不过是不怎么在意而已。
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逐渐稳定下来,只要症状比较轻微,就算是有心脏病发作的概率的也是很低的。只要没有外部的诱因,一辈子都不会发作。
但若是两口子都有某种先天性的心脏病,就会大大增加子女的遗传概率。
吴子山已经可以断定,太子朱标的心脏病,就是先天性的遗传因素。
在大明朝的技术条件下,不可能做心脏手术,那也就只剩下最后一个选择了:调养。
虽然调养确实有效,但这需要时间,很漫长的时间。
如果遇到重大刺激,或者是别的什么诱因,很有可能再次复发。至于说复发的时候会严重到什么程度,那就只能看运气了。
“太子的胸痹之症还会复发?”朱元璋顿时皱紧眉头,专门又追问了一遍:“真的会复发么?”
“这个微臣真的说不好,但这胸痹之症确实棘手,若要彻底根除几无可能。好在这病尚可控制,只要不是大喜大悲,没有太大的刺激,倒也不用太过于担心。”
虽然“复发”让朱元璋很是担忧,但吴子山说的“可控”又让他踏实了不少。
“太子之病症,干系到江山社稷,万万不可轻忽。”
对于现在的朱元璋来说,太子的重要性无论怎么强调都不算过分,这是他花费无数心血培养的接班人,他就是大明朝的未来。
要是太子有什么三长两短……朱元璋根本就不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