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朱元璋的门槛
经过吴子山这番紧锣密鼓的紧急救治,朱标很快就恢复过来,虽然还是显露出些许的萎靡,但气色已与常时无异。“儿臣本就有心悸的毛病,其实并无大碍。”
这种话,也就是说给周围的那些大臣听听而已,当场栽倒几乎晕厥,若不是吴子山救治得法,还说不准会出现什么样的状况呢。
朱标整理了衣冠,故意做出一副“我真的没事”的从容模样:“人吃五谷杂粮,难免有这样的那样的病痛,父皇不必在意,这便辞行……”
现在的朱标,确实已经恢复了,和平时并没有什么区别,所以还要坚持去往云州。
毕竟犒赏北伐将士是一件大事,若是因为自己一时的病痛而取消行程,必然会传出这样那样的风言风语,甚至还有可能会引起军心士气的浮动。
作为一国储君,朱标的身体状况牵扯到政局,他必须做出一副“健健康康”的样子给别人看。
太子朱标的考虑完全正确,但朱元璋却不在乎这些。
“不去了,不去云州了。”
仅仅只是一句话,就取消了朱标的行程。
什么朝廷局面,什么风言风语,朱元璋可在乎这些个虚头巴脑的东西。
和朱标的身体状况比起来,那些东西全都微不足道,甚至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对于朱元璋来说,没有什么东西比朱标更加重要,万一……他都已经不敢往下想了。
刚才朱标倒下的那一刻,朱元璋是立刻就慌了。
想当年,在鄱阳湖决战之时,为了鼓舞士气,朱元璋不避弓矢,在密集的箭雨当中站立船头指挥若定,连眼睛都没眨过一下。
但是,就在刚才的那个瞬间,他是真的慌了,真的怕了。
霸气凛然雄踞天下的开国之君,第一次感到害怕。
若是朱标有个三长两短……可就全完了。
好在还有吴子山。
这个吴子山还真有两下子,三下两下就让朱标转危为安。
直到朱标恢复过来,朱元璋才终于踏实了一些,绝伦霸气才重新恢复到他的身上,开始有条不紊的安排善后:
“传旨,北伐将士来京受赏。”
“太医院院正吴子山,医治太子有功,赏百金,加奉国卿爵。”说出这句话之后,朱元璋有意无意的看了吴子山一眼,又看了看身旁的太子……
毕竟是经历过无数的大风大浪的开国之君,什么样的大场面没有见过?太子偶尔犯病,似乎仅仅只是一件小事,完全不值得太过于关切。
给吴子山加了封赏之后,朱元璋依旧是一副沉稳从容的样子,在众人的跪拜中迈着稳健的步伐上了御辇,从容不迫的回宫而去……
回到皇宫之后,朱元璋下了御辇,用力的推开试图上来搀扶的两个小太监,大踏步走进了寝宫。
朱元璋虽已年迈,却依旧健步如飞,当他试图迈过寝宫门口那道已经迈过无数次的门槛之时,却还是被绊了一下。
这轻轻的一绊,直接就把朱元璋绊倒在地。
眼看着皇帝已经倒在门槛上,宫内宫外的太监、宫女们纷纷惊呼着跑了过来,试图将他搀扶起来。
“滚开。”朱元璋用力推开众人,万分恼怒的大发雷霆:“朕还没有七老八十,还没有老到连门槛都迈不过的地步,都滚开……”
就象是个任性的孩子,早已须发花白的朱元璋发着脾气,挣扎着爬起来,用颤抖的双手扶住门框,想要象以前那样迈过这道门槛,奈何双腿早已酸软无力……
那道一步即可跨越的门槛,仿佛一道永远都无法逾越的天堑,横亘在朱元璋的面前。
刚才所有的那些刚强和从容,全都是朱元璋装出来的。
太子今天的倒下,给这位大明王朝的缔造者造成了极其沉重的打击,若不是他始终以超人般的意志强撑着,根本就坚持不到现在。
就在刚才,他故意不问太子的病情,其实比任何一个人都更加关心。
朱元璋纵横天下大半生,吃过苦受过罪,经历过无数磨难,面对过无数不可逾越的“门槛”,但每一次都能凭借勇气和智慧跨过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但今天他却承受了最强有力的一次打击:太子病了!
这个打击,几乎瞬间击穿他的心理防线,让他一下子苍老了许多,甚而至于连眼前这道小小的门槛都迈不过去了……
朱元璋大口的喘着粗气,昔日的雄健刚烈似乎已离他远去,只剩下苍老的无奈和无力感。
但他依旧倔强。
“朕本淮右布衣……”朱元璋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慢慢的重新站立起来。
“今为天子。”他缓缓的抬起右腿。
“九州四海系于朕身……”他喃喃的念叨着,双手用力扶住门框,艰难的迈过了那道门槛。
“凡天覆地载,凡日月所照,皆为明土……朕乃天子!”
这几句话似乎有着某种神秘的魔力,给了他无穷的力量。
迈过那道门槛之后,朱元璋再次恢复到“九五至尊”的状态,凛然霸气透体而出,依旧是那个威严无比的帝王:“来人。”
“适才朕之举动,有胆敢妄言者,立斩。”
朱元璋素来以刚强雄烈示人,他绝不希望别人知道他连一道小小的门槛都迈不过去。
“召吴子山进宫。”
“是。”
小太监小跑着刚刚走到门口,却又被朱元璋唤了回来:“算了,不要召他了。”
朱元璋很清楚的知道,此时此刻的吴子山,一定就在太子府内,或者是在研究病情,或者是正在给太子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