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世界之大
“灵公为无道,使诸大夫皆内朝,然后处乎台上,引弹而弹之……”听着朱允炆抑扬顿挫的背诵之声,马皇后的脸上渐渐浮现出一抹微笑,很是慈祥的将他拉到身边:“允炆这书诵的不错,可知是什么意思?”
“回皇祖母,这文说的是晋灵公昏庸无道,让大臣到内朝奏事,自己却用弹弓射他们取乐。晋灵公看到大臣们慌慌张张躲避弹弓的样子就哈哈大笑,这样做是不对的。”
马皇后面露赞许之色:“说的好,说的好。这《公羊传》升平世,宣一统,拨乱反正为后世君王立规,就应该多读这样的书文。”
“以朕来看,这《公羊传》言之有物,比那些空口大言夸夸其谈的四书五经要好的多。”朱元璋自幼家贫,读书不多,对于那些形而上的儒家经典书籍没什么兴趣,反而是对于《左传》《谷梁传》之类的“工具书”情有独钟。
《公羊传》就是朱元璋给几个孙子推荐的读本。
朱允炆能够熟读《公羊传》,还能领会书中小故事所蕴含的治国理念,这让朱元璋非常的高兴,愈发的喜欢朱允炆了。
虽然朱元璋对儿子们过于严苛,对于隔辈的孙子还是很亲切的。
隔辈亲亲在心。隔辈亲连骨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朱元璋看了看年纪稍小一点的朱允熥,很随意的问道:“你又读过些什么书呢?”
“孙儿刚刚读了《惊世言》。”朱允熥笑道:“读到了《李白醉草吓蛮书》一篇。”
朱允熥说的《惊世言》并非什么“经典名著”,而是一种类似于“少儿童话”的古代故事书,书中所讲述的大多是些神话传说或者是民间小故事,虽然没什么参考价值,却胜在生动有趣,是当时很多少年儿童最喜欢的读物,差不多就相当于是古代的《故事大王》。
至于《李白醉草吓蛮书》一篇,则说的是唐玄宗年间,某个边远的蛮夷小邦向大唐敬献国书,但却没有人能认识那曲里拐弯的蛮夷文字,博学多才的诗仙李白却认得。那蛮夷小国的使者被李白的学识所折服,心甘情愿成为大唐的藩属国。
这样的故事,未必就是史实,很有可能就是个民间传说,但这个故事本身就很有趣。
说起这个小故事,年纪很小的朱允熥就忍不住的手舞足蹈起来:“那李白果然不愧是谪仙人,不仅文采风流,更是博学多知。那番邦小国使者怎不心悦诚服?视李白如天人一般,大大的涨了上国天朝的威风……”
朱元璋却只是微微一笑:“允熥啊,这《李白醉草吓蛮书》的故事虽然精彩,却不可当真。上国天朝的威严,来自于雄厚的国力,来自于无敌的军队。番邦小国的臣服,是因为大唐的强盛,而不是李白的文采。等你长大了自然会明白这个道理。”
《李白醉草吓蛮书》这种事,仅仅只是一个故事,也就只有朱允熥这样的小孩子才会当真,朱元璋却深知国力才是根本,若是没有强大的国力,四方蛮夷又怎会臣服于上国天朝?
“说起这《李白醉草吓蛮书》,本朝也有这样的事例。”就如同是在茶余饭后一家老小闲谈之时说起的轻松小故事一样,太子朱标笑呵呵的说起了吴子山和西方商人进行商业谈判的事情……
“那吴子山竟知晓西夷的底细,他不仅知道极西之地的山川地理,海运航程,还知道西方诸国的渊源和现状,让那西夷商人骗不得我朝,为朝廷多赚了银钱……”
吴子山和西方商人谈判的事情,和《李白醉草吓蛮书》有异曲同工之妙,全都是仰仗自身的博学多才为国家争取利益。
当然,对于太子朱标这个层面的人物来说,这样的事情真没什么大不了的,仅仅只是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已。
就因为吴子山为朝廷多赚了些银钱,就对他另眼相看立刻提拔重用——朱标没那么浅薄,充其量也就是觉得吴子山有些见识,仅此而已。
甚至连马皇后都觉得这不算什么了不起的大事,最多也就是“见识广博”而已。
但却引起了朱元璋的注意:“每匹丝绸多卖二两银子,固然是好事,其实也算不了什么。但他能知晓西夷的情状,还知晓他们到我大明的航程,这就不简单了……嗯,相当的不简单!”
大明朝这个时代,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闭塞落后,也并非对于世界全然一无所知。
明朝是推翻元朝而建立,早在灭亡南宋之前,蒙古人就已屡屡西征。
通过西征,蒙古人已经和中亚、西亚有了频繁的沟通交流,甚至一度深入欧洲大陆,对于西方世界和北部非洲还是有些了解的。
但这种了解非常的肤浅,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蒙古帝国和元朝是两回事,以中原为基础的元朝和西方的那些蒙古汗国也不是一个概念,很多东西根本就是一知半解,严重缺乏对外部世界的完整认知能力。
明朝知道西亚各国,知道中东欧的一些国家,甚至知道意大利,但也就仅仅只是知道他们的存在而已,根本就说不清楚具体的情形——因为明朝得到的外部信息全都是破碎的。
西方各国之间的关系是敌对还是友好,当地的山川地理风土人情,以及他们是不是知道大明朝,以及他们对大明朝的态度,那就真的一无所知了。
虽然历代王朝都以“上朝天国”自居,那不过是一种官方的说法而已。朱元璋知道这个世界很大,但到底有多大却没有一个完整的印象,他甚至不知道这个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
“既然那吴子山知道西夷之情状,就让他好好的给朕说道说道。”
朱标道:“遵旨。
朱元璋很随意的摆了摆手:“这不是什么旨意,朕只是想知道大明以外是个什么样子,既然那吴子山博知山川地理,通晓西方诸国情状,就找机会让他给朕说说,朕也想看看万里之外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