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人才 - 人在大明,从做豆腐开始 - 爱打赌的饺子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213章人才

朱元璋比任何一个人都更清楚的知道土地兼并到底意味着什么。明末的农民大起义之所以发生,说一千道一万,究其根本就是因为严重的土地兼并。那些失去土地的流民没有别的选择,要么眼睁睁的饿死,要么就揭竿而起扯旗造反。

朱元璋本就是贫寒出身的最底层,好几个家人都活生生的饿死了,所以他才会义无反顾的走上造反的道路。

一个正在吃米糕的小丫头,却能说明白土地兼并的事情,还真的让朱元璋有点吃惊:“丫头,你年纪轻轻,就能有如此见识,朕……真的有点惊到我了。那你说,朝廷怎么做才能避免土地兼并?”

“这恐怕很难避免。”杏儿的脸上明显带着一丝卖弄的得意之色:“这位老爷子,看你衣衫华贵,想必也是富贵之家。家里有了钱肯定要广置田产,或是雇人耕种或是干脆佃出去,总是有些收益的。”

“东西两汉,包括魏晋两朝,实是世家门阀知天下。到了隋唐,则是关陇军事集团的天下。后来是五代两宋,则是地主的天下。其实都是一回事。”

“无论是门阀世家好,关陇贵族也罢,当然也包括现在的地主阶层,虽然名字换了身份也换了,但却有个根本的东西没有更换,那就是对土地的占有。”

杏儿说的这一番,基本都是吴子山对他讲过的,只不过是现学现卖而已。

“江山易主也好,王朝更替也罢,说到底不过是对于土地的重新再分配,是又一轮土地兼并的开始。”

这些话,已经触及到了封建王朝统治的核心问题,别人或许听不懂,朱元璋还能听不懂吗?

“天下就好像我手里的这块糕。”杏儿嘻嘻的笑着举起了最后一块茱萸糕:“糕只有这么大,地主多吃一口,老百姓就少吃一口,等到老百姓吃不到糕了,那就要有大麻烦了。”

三口两口吃完了最后一块糕,杏儿笑嘻嘻的从兜里摸出一些铜板,就要结账。

朱元璋笑道:“丫头,你吃的那三块糕,算在我的账上,我请你吃好了。”

“这怎么好意思呢?”杏儿嘻嘻的笑着:“那就谢谢老爷子了,我得赶紧回去给老爷做饭,先走了呀……”

朱元璋似乎还想说点什么,杏儿已经远远的跑开了……

“这丫头是谁家的婢女?”朱元璋故意做出一副“我就是随便问问”的样子,问那卖糕的老板。

卖糕老板答道:“我也不晓得她是谁家的,她家好像不是住在这一带。只是偶尔听她说起过一嘴半嘴的,他家老爷好像是在太医院任职……哦,想起来了……”

卖糕老板猛的一拍脑门:“就是在太医院,是个姓吴的,就是姓吴,错不了。”

“姓吴?太医院?”朱元璋下意识的看了马皇后一眼。

马皇后微微一笑,顺手摸出一粒银豆子,轻轻的放在桌子上。

“可不敢收这么多,给十二个钱就行了……您家……”

“剩下的都赏你了。”朱元璋哈哈大笑着说道:“谁让咱们是老乡呢。”

二人不紧不慢的走出小巷,一边走一边感叹:“连家里的婢女都有这般见识,可见那吴子山绝不仅仅只是医术精湛那么简单。”

在很多穿越作品当中,只要主角随随便便发表点超越时代的观点,古人就会立刻心悦诚服惊为天人,那真太夸张了。

杏儿说的那些话,其实朱元璋都懂。

就算杏儿的表现超越了同时代的很多人,充其量也就是“见识卓绝”而已,还远远达不到让朱元璋这种人物震惊或者是惊叹的程度。

“真的应该让标儿好好听听适才那婢女所言。”朱元璋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连她都能明白土地……那个词叫什么来着?”

“土地兼并。”马皇后提醒了一句。

“对,就是土地兼并。连她都能明白土地兼并的恶果,知道这是王朝更替的关键原因,标儿却还是不明白。”

“朕屡掀大案,株连万千,何曾株连过一个平民百姓?”

“朕让有司统计天下拥有超过七百亩田地以上的地主,到底是因为什么?标儿只怕现在还不明白呢。”

明初洪武年间的几件大案,无不是株连者众,那真是杀的人头滚滚血可泊舟,但却没有因此杀过任何一个无辜的百姓。

遭殃的不是高官显贵就是功勋贵胄,这当然是有铲除功臣消除潜在威胁的因素,但仅仅只是如此吗?

朱元璋钦命统计天下人口和田亩数,这本就任何一个新建立的朝代的“常规操作”,但他却专门划出一个标准:超过七百亩以上的地主另外建档……

这到底意味着什么也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或许马皇后已经看出了些端倪……

“标儿性情宽仁,心又太软,有些事情他一辈子都做不来,也就只能由朕去做了……”

马皇后已经从这句话当中嗅到了极其浓烈的血腥味,她很清楚朱元璋想要干什么,但却没有阻止的意思。

她知道这关系到大明王朝的将来,若是朱元璋不做这个事情,以后恐怕再也不会有人去做了。

只是他的手段未免太……

马皇后不愿意去想那些事情,主动岔开了话题:“这个吴子山不是科举出身,果然与那些满口之乎者也圣人文章的腐儒大不相同,光是这份见识就已十分难得了。”

杏儿不过是个婢女,她能有什么见识?

她说的那些话,必然就是吴子山的教导,这是完全可以想象到的事情。

“此人确实不凡,足以为柱石,只是他太年轻了,尚且缺少些历练。”

马皇后笑道:“你想重用他?”

“不,”朱元璋摇了摇头:“你我已是这把年纪,还是把好东西留给标儿吧。”

在朱元璋的心目当中,无论吴子山有什么样的才干,都只是一个“好东西”,朱元璋甚至没有把他当成一个完全意义上的人。

对于这个冷酷的帝王而言,一切的拉拢和打压,都只不过手段。对于所有人才的使用,都仅仅只是使用而已,就好像是使用一件趁手的工具。

所谓的人才,不过是维护大明王朝的工具。

能用则用,不能用则弃,不带丝毫的情感色彩……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