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偶遇 - 人在大明,从做豆腐开始 - 爱打赌的饺子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212章偶遇

所谓的五声响,其实就是一种米糕,是杏儿最喜爱的零嘴儿。偌大的京城,卖米糕的店铺不知凡几,但杏儿尤爱珍珠桥后街的这一家。因为他家的米糕口味齐全,光是不同的口味就有十几种之多。

当杏儿来到店铺门口的时候,店铺的老板正在制作美味的五声响。只见他把一个揉搓好的黍米团子重重的摔在铜锣之上,发出“铛”的一声脆响。

普通的米糕,蒸熟之后就可以直接销售,但这五声响却不一样。

还需要反复捶打五次,让米团子变得更加弹牙更有韧性。

为了招揽生意吸引顾客,故意在一面铜锣之上摔打米团,而且摔打的节奏谙合着凤阳小调,在这个过程中,老板还会扯开喉咙吼几嗓子:

“一呀么一来福啊,福气进宅门呀。”

“二呀么二增寿啊,寿数更绵长呀。”

“三呀么三有财呀,财宝滚滚来呀。”

“四呀么……您家要几块糕?”

“三块。”

她是这里的老顾客了,早已和老板混的厮熟,卖糕的老板立刻拿出三块米糕,正要用阴干的荷叶帮她包起来,杏儿却笑着说道:“我不想吃这蜜糖米糕了,我想吃山楂味的……哦,不,山楂味的也不好……”

望着那么多种口味的米糕,杏儿已不知道应该选哪个好了。

“就让朕……我帮这丫头推荐一下吧。”就在这个时候,一对上了年纪的夫妇出现在杏儿身后,那个长脸的老头子笑呵呵的说道:“这五声响的口味虽有十几种之多,但要说这最佳的绝品,当属茱萸糕。”

听了这句话,卖糕的老板顿时眼前一亮:“茱萸糕?您家是行家哦。”

“朕……我自幼就爱这五声响。”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这老者的话语当中带着浓重的凤阳口音。

这老者就是朱元璋,身边的那个妇人就是马皇后。

远远的听到五声响的叫卖声,就勾起了朱元璋心底的乡情,所有才特意跑过来看看。

那汉子听到熟悉的乡音,顿时面色一喜,直接就撩起系在腰里的麻布围裙抹了抹额头上的汗珠儿:“您家是凤阳的老乡吧?听您家的口音,想是西濠河一带的。”

朱元璋微微一笑:“我老家在西濠河太平乡一带。你呢?”

“我是东炉庄的。”

两个村庄隔河相望鸡犬之声相闻,绝对是老乡啊。

这五声响乃是朱元璋老家的一种特产,他当然知道哪种口味最好吃。

“既然这老爷子是吃糕的行家,那就听你的,给我来三块茱萸糕。”

卖糕的老板包了三块茱萸糕,递给了杏儿。

杏儿本就嘴馋,干脆坐在旁边的小凳上大口开吃。

“哇……”仅只吃了一口,杏儿就吐了出来,黑着个脸对着朱元璋连声抱怨:“你这老爷子这般年纪,怎么还诓我哩?”

“我哪里诓你了?”

“这茱萸糕辣的不行,难吃的很,你却说最好吃,这不是诓人么?”

“茱萸糕肯定是辣的呀。”朱元璋捻着胡须呵呵一笑:“丫头啊,我可没有诓你,这茱萸糕确实是越辣越好……这个辣味不需细细品尝,只要大口吃下,再出一身的透汗,然后才能体会到其中的好处。”

杏儿按照他的说法,狼吞虎咽的吃了一块,确实如他所说的那样:俄顷之间就出了一身的热汗,顿时感觉通体舒泰。虽然已经辣的嘴巴都张不开了,还是想再吃一块。

这就好像吃辣条,明明知道是辣的,还是越吃越想吃。

“给我也来一块茱萸糕,多加些茱萸。”

“会不会太辣了?”杏儿小声的嘀咕着。

“既然要吃辣,就要辣的刚猛绝伦,辣的霸气凛然,只有这样才够味儿。似辣不辣的,也就适合你这种小丫头吃了,哈哈。”

虽然已经辣的朱元璋面红耳赤热汗直流,但他却毫不在意,一边吃一边问那卖糕的老板:“你是什么时候来京城卖糕的?”

“去年二月来的。”

“老家那边怎么样了?”

“不怎么样,很不怎么样。”老板一边干活一边摇着头:“但凡老家的日子能过的下去,谁愿意背井离乡到这里来讨生活?”

听了这话,朱元璋的脸色顿时一僵。

凤阳是朱元璋的老家,自从大明朝建立之后,本着乡土情怀,朱元璋陆陆续续给凤阳颁布了一些“福利政策”,总的来说有三个方面:凤阳百姓免田赋。

朱元璋本就是穷苦出身,最清楚官府的苛捐杂税是什么样子,所以先是免除了老家十年的田赋,后来又永久免除。

第二项就是建都。

凤阳是大明王朝的“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行政地位。

第三就是迁徙富户。

朱元璋几次往凤阳迁徙人口,其中大部分是江浙一带的富户,希望能够借此带动家乡的发展。

朱元璋真的很想知道家乡的百姓到底过的怎么样。

明明给了凤阳百姓那么多的福利,怎么日子还过不下去呢?

“您家也是凤阳人,知道那地方是什么样子,田里出产的那点粮食可怎么够吃哦?”

“朝廷不是已经免了田赋的么?”

“免了田赋有什么用?”因为嘴巴里还喊着米糕,杏儿说话的声音有些含糊不清,“只会加剧土地兼并。”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