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时日无多
当吴子山再次来到坤宁宫的时候,太子和朱元璋他们爷俩正在和马皇后闲谈着什么。一家三口谈笑风生,心情似乎很不错。
不管是太子朱标还是朱元璋本人,今天的心情确实异乎寻常的好。
马皇后的病情日渐沉重,太医院却束手无策。好不容易有了个吴子山,终于确诊了病情,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只要知道得了什么病,就肯定能治呀。
所有人都这么认为。
远远的看到吴子山,心情大好的朱元璋立刻说道:“赐座。”
皇帝赐座仅仅只是一种态度,若是真的一屁股坐在皇帝皇后和太子之间,那就是太不懂事了。
吴子山赶紧跪拜行礼:“臣吴子山,叩请……”
“免了,免了。”马皇后永远都那么随和:“我最见不得这些繁文俗礼,你不是说今日即可确诊么?到底确诊了没有哇?”
“已经……已经确诊。”
“母后所患是何病症?”
“皇后所患,乃是铅婴之症。”
铅是一种沉重的金属,在中医范畴当中代指肾脏,“婴”则是积水的意思,所有的渗压性水肿都可以称之为“婴”。
吴子山说的铅婴之症就是肾炎的意思。
听了这句话,太子朱标顿时抚掌大笑:“好,果然不愧是阎王敌,当真是医术超群。我就说嘛,我大明亿兆百姓人才济济,怎会连母后的这点微末之症都治不了?”
“母后广种福源多行善事,上天才会降下吴子山这样的人物起来相助,赞,实实是大赞!”
连素来不苟言笑的朱元璋都面露喜色:“既已知晓是何病症,就赶紧医治吧。”
“回奏陛下,”吴子山又把早就想好的措辞仔细的斟酌了一遍,这才微微的抬起了头,对着朱元璋说道:“皇后所患之症……恐怕是有些棘手。”
皇后的病很难医治,这完全就是意料中事。毕竟太医院那么多的御医也不是吃干饭的,要是轻而易举就能治好,马皇后早就痊愈了,又怎么会拖延到今日?
朱元璋笑道:“既已经知晓了病情病征,想必知道应该如何诊治吧?”
“微臣确实知道应如何诊治?只是……”
朱元璋是何等精明之人,看吴子山欲言又止的模样,就知道他有难处:“有什么难处你只管说,朕必一力满足。”
“那微臣就斗胆直言了。”
“说。”
“皇后所患之症实是严重。”
听了这句话,朱元璋和朱标父子并没有感到意外,毕竟已经有了这个吴子山,若是他没有十足的把握,也不敢当着皇后本人的面说出这句话来。
“即便是绝症又能如何?你不是阎王敌么?”太子朱标笑的很轻松:“听闻你能生死人而肉白骨,能挽森罗殿里的生魂,能救奈何桥上的冤鬼,今日就要见识见识阎王敌的手段。”
“殿下谬赞了,微臣虽有些手段,也只是勉力为之。”吴子山说的非常委婉:“皇后这病重在调养,需天长日久持之以恒的慢慢调理才行。”
像马皇后这样的病,一下子就痊愈根本就是天方夜谭,慢慢调养也在情理之中。
只要病情不进一步恶化,以马皇后的生活条件和太医院的医药资源,有的是时间和手段慢慢调养。
按说肾炎这种病就不应该输液,奈何只剩下最后的两只青霉素了,若是采用皮下注射必然会药效大减。
历史条件的限制摆在这里,也只能输液了。
当吴子山把输液针头刺入马皇后手腕处的静脉之时,连朱元璋都面露惊奇之色:“这般将药液送入血脉的手段,实是朕生平所仅见,果然是有些门道……”
在给马皇后输液的同时,吴子山开出了药方:
“请宫中太医制赤麻煎的药饼子,再泡制一副败毒散,也制成药饼,加少许巴豆粉吞服。”
吴子山说的“赤麻煎”和“败毒散”都是现成的药方,无一不是“中和毒素”“消除水肿”之物,还有很强的“利尿”作用,而巴豆则是为减少肠道的吸收能力。虽然这三味药各不相同,但宫中的太医肯定知道如何调和,这个不需要吴子山操心。
中和毒素和利尿虽然不能治疗马皇后的“铅婴之症”,却可以在最大限度上缓解病情,减少并发症的产生。
“皇后虽有咳喘之症,但却并不严重,还是把药停了吧。”
“是药三分毒”这句话可不是随便说说,无论什么样的药材本身就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很多药性都需要肾脏排出体外。只有停用其他药物,才能最大限度减少肾脏的负担。
“皇后所患之症,应尽可能的少盐少油,若是口渴就忍一忍,能不喝水就不喝水。”
“还有,万不可食用豆子、豆腐等物。”
“尤其不可食用荤油,连素油也要少用。”
“可以食用些鸡蛋、精瘦的牛羊肉或者是奶糕之属。”
“最好静养,不可劳累,不可饮茶。”
吴子山每说一句,旁边的宫人就仔仔细细的记录下来……
“微臣已竭尽所能,想必皇后的病情很快就会有所好转。若是没有别的吩咐,微臣就先告退了。”
“好了,好了。”马皇后笑呵呵的对太子说道:“吴郎中忙活了这么久,实在是辛苦了,标儿替我赏他点什么吧。”
“儿臣遵命。”
“微臣告退。”
当吴子山躬身行了告退之礼时,用眼角的余光撇了太子一眼,给他打了个眼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