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前功尽弃
狂风还在呼呼的响,猛烈吹拂着雪原上错落有致的军帐。劳累的将士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早早进入了梦乡。
成虎臣还没有睡,他的手里捏着那份军令,眉头已经皱成了一个疙瘩,看了看正在烤火的高福,却什么话都没有说。
作为实际带兵的将领,有些话成虎臣是不便说出口的,只能由高福这个监军来说。
“不用理会这个鸟军令。”太监之声的高福像个老兵油子一样高声叫骂着:“咱们带着几千兄弟,冒着葬身沙海的风险,横穿茫茫大漠,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眼瞅着就要立功了,他让咱们退回去?”
高福用粗野的谩骂做出了答复:“退个鸟。”
“不退,咱们就是不退,有什么干系我一肩膀头子担了就是。”
“我的意思也是不退,”素来少言寡语的成虎臣已经和高福“搭档”了这么多年,早已有了很高的默契,“若是朝廷真的降罪,我与高监军一起担罪。”
“他冯老头是西路军的总指挥,咱们归中路军节制,凭什么听他的命令?”
横穿大漠迂回侧后,这个作战方案已经获得了蓝玉这个中路总指挥的首肯,冯胜却给了一个截然相反的命令,从理论上来说,确实可以不听他的。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但也得看是来自谁的命令。
若是同样的命令出自蓝玉,成虎臣和高福必然会认真考虑。即便是出自晋王,也要仔细斟酌,毕竟包括高福和成虎臣在内的云川卫,都可以算是晋王系。
虽然你冯胜德高望重,但你不是我的顶头上司,咱们之间没有直接的上下级关系,所以我可以不听你的命令。
就算朝廷真的因此事降罪,只要高福这个监军和成虎臣这个军事将领意见统一,也有的分辨。
大纵深穿插,已经迂回到敌人的侧后方位,这是多好的机会呀。
若是因为冯胜的一句话就退回去,岂不是前功尽弃?
所以,高福和成虎臣二人已经商量好了:就是不退。
“我估摸着,这冯老头是看咱们要抢了他的风头,故意给咱们下绊子。”高福嘿嘿的笑着:“虎臣将军不用担心,他要真的这么干,晋王也不是那么好拿捏的。”
不管怎么说,高福和成虎臣都是晋王的人,真要是有什么事,晋王也会给他们撑腰。
成虎臣能立大功,就等于是在给晋王脸上贴金,而且晋王本就是带过兵的,怎么会看不出这么好的战略机会呢?
完全可以想象得到,晋王一定会支持成虎臣的“大迂回”“大穿插”战略。
有了晋王的支持,确实不怕冯胜冯老头子。
成虎臣这个军事将领,和高福这个监军已经形成一致意见,这就注定冯胜的命令只不过是一张废纸。
第二日,天刚蒙蒙亮。
雪已停了,虽然太阳还没有升起来,视野范围之内却全都是白茫茫的雪光。
成虎臣象往常一样起了绝早,刚刚下了几道常规的命令,文纵云就来了。
文纵云是晋王的心腹,他的本职是长史,差不多就相当于是晋王的“贴身秘书”。按说他的工作就应该是在后方协助晋王襄赞谋划,做些行政性质的工作,但是这一次,却不远千里来到了前线。
文纵云从云州出发,日夜兼程一路飞奔,从东南方向径直穿过广袤的战区,带的两百多人在沿途不断甩下,见到成虎臣的时候仅剩下五十几骑了。
此时此刻的文纵云再也没有以往那种从容不迫的模样,连续多日的飞奔早已把他折磨的筋疲力竭。
“文长史?你怎么到军前了?”
文纵云这种人,最适合在后方“运筹帷幄”,他不该到前方来呀。
“事关重大,成虎臣、高福听令。”连气都顾不得喘匀,文纵云就当面传达了晋王的命令,“你部立即返回,守于大漠西侧,不得有误。”
返回?
高福和成虎臣全都傻眼了。
我们好不容易才横穿了茫茫大漠,一出来就打出了辉煌大胜,此时此刻正应该奋勇前进,在蒙古大军的后腰上狠狠的刺一刀。
在如此关键的节骨眼上,你让我返回?
“云长史,非是虎臣不信你,奈何事关重大,我必须看到晋王殿下的手令才行。”
文纵云、高福、成虎臣三人同属晋王系,按说就应该服从文纵云的命令。但这事实在是太大了,而且完全违背常理,不可能因为文纵云一句话就率军返回,必须见到白纸黑字的东西。
文纵云似乎早就料到成虎臣会有这样的反应,马上就从贴身处取出了晋王的手令。
所谓的手令,其实就是一张纸。因为长途奔波,这张纸早已被文纵云的汗水打湿,变得软塌塌的。
成虎臣很小心的将这张正在渐渐变冷的已经湿透了的纸打开,看到了手令上的内容:
“虎臣部奉命返回,扼守大漠西侧之入口,切切!”
成虎臣捧着这份手令,看了很长时间,将手令上的每一个细节都看的十分仔细:无论是笔迹还是行文,都是晋王殿下的手笔。印章也对,甚至连书写用的纸张都是晋王府的专用信笺。
也就是说,这份手令货真价实,不可能作伪。
但这个命令实在难以理解。
成虎臣什么话都没有说,只是默默的将手令交给了高福。
看这份手令的时候,高福的举动和成虎臣完全相同,逐字逐句的分辨,仔细观看印章和其他的一切细节,但却没有发现任何错谬之处。
手令没有问题,送手令过来的人也没有问题,那就只剩下最后的执行问题了。
高福和成虎臣本就是晋王的人,按说他们就应该老老实实的执行晋王的命令。
但这个命令实在是太反常了呀!
晋王也是带过兵的,应该知道局势已经到最紧要最关键的时刻,他怎么会下这么匪夷所思的命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