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大明制药厂 - 人在大明,从做豆腐开始 - 爱打赌的饺子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202章大明制药厂

“点火!”随着吴子山一声令下,工匠们点起了炭火,通过四台巨大的手动鼓风机,将炉火烧的熊熊烈烈。

“入料。”

经过精确计量的石灰石、硝石、生桐油等物纷纷倾倒进巨大的瓷釜当中。

吴子山所在这个“操作车间”仅仅只是众多车间当中的一个,旁边的另外一个车间之内,正在熬炼大块大块的动物油脂。

石灰水沸腾的呛人味道中,夹杂着蛋白质烧焦的恶臭,各种稀奇古怪的味道糅合在一起,几令人作呕。

在几百步开外的“培养坊”中,杏儿正在指挥着二十几个工匠,在煮的半生不熟的豆浆中掺杂纯生的糯米粉。

在杏儿身后的高大木架上,一罐又一罐排“培养基”排列的整整齐齐。

在这些高大木架的后面,排列着密密麻麻的陶瓷管道,管道里的热水循环不息,保证了恒定的温度。

作为青霉素的半成品,青霉质的制取工艺杏儿是知道的,并且亲自上手操作过,所以被吴子山喊了过来,作为他的“助手”,专注于青霉质的培养和生成。

很多穿越作品当中的主角总是轻而易举的就能制造出青霉素,那东西似乎随随便便就能搞出来,其实在古代的技术条件下,完全就是不可能的。

即便是吴子山这种“医药”方面的专家,在熟知所有流程的情况下,最多也就是只能鼓捣出一些“含量不明”的半成品。

想要凭借一己之力弄出真正意义上的青霉素,比登天还难。

除非像现在这样,动用国家之力,在完全不计成本的情况下,才能以最笨拙最原始的方式,硬生生的以近乎无限的人力物力堆出来。

为了制取青霉素,真是下了血本。

仅仅只是前期的准备工作,就动用了器做局、营作局的几百名工匠。

没有不锈钢等特殊材质,就画出图纸让锻作局的工匠现场制窑现场烧制,用瓷器来取代。

古人的智慧不可小觑。

那么多的能工巧匠,还有几乎无限的“研发资金”,吴子山已经做了一切准备,甚至连“提纯反应炉”和“密闭皿”这种大型设备都用土法制造出来了。

当然,所有的这一切全都是依靠人工打造,完全就是依靠工匠们的娴熟技艺,以及海量的资金支持,是用无数人力物力硬生生堆出来的:为了制造一个合格的大型密闭皿,就废掉了好几个窑的成品,这是多大的成本啊!

只有这样疯狂的“吐血式”研发,只有用无数的人力物力硬砸,才终于做好了前期的准备工作。

最急需的“解石”终于送了过来。

因为吴子山早就交代过,“解石”绝对不可能长期暴露在空气当中,所以包装的非常严格:所有开采出来的“解石”全都装入密闭的瓷罐子,用蜡封死罐口。然后再用丝绸将罐子包裹的密不透风,装入大木箱中,再次用蜡在木箱上反复涂抹,最后再裹上一层丝绸。

为了避免在长途运送的过程产生碰撞损毁,又用棉絮毛毡等柔软之物相互隔开。

这么一箱“解石”从沙漠运到江南,且不说运送的费用有多高,光是包装的成本就已经高到了天上去……

第一批“解石”总共送回来四十二车,为了谨慎起见,吴子山仅仅只是动用了其中的一车,作为“实验品”使用。

“每份解石取百斤,总共四份,入料……”

利用解石提取强碱的关键流程开始了,“制药坊”中顿时弥漫起一股呛鼻的气味……

经过差不多整整一个白天的操作,四百斤解石经过“去杂”“滤质”“反应”“提纯”等等数道工序之后,最终得到的成品仅仅只有不到两斤,还装不满一个酒壶。

这是最早的氢氧化物,完全采用人工化合的方式生产出来的强碱,其纯度几乎达到了“工业级别”。

这样的东西,在普通的化工商店里,也就是两块多钱一斤,还不如一杯奶茶更值钱,要是批量购买的话价格还能更低。

但是在大明朝,却花费了不可计算的巨大成本。

但这个东西却拥有无法用金钱衡量的历史意义,因为它不仅仅只是可以用来制药,还有更加广阔的工业用途……

作为化工之母的“两酸一碱”,吴子山已经弄成了三分之二,只有他自己最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但是现在,他还顾不了那么许多,只是一门心思的把青霉素搞出来。

强碱的最大作用并不是制造抗生素,而是主要表现在“萃”和“取”和分析检验这三个层面上,这是工业化生产和“实用性”生产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比如说吴子山以前弄的那种青霉质,充其量也就是半成品,不仅无法保存而且很不实用,连最起码的脱敏的做不到,这个时代又不能检测人体的过敏性,每次使用都有很大的风险。

有了工业级的强碱,就是一次质的飞跃。

“取乙醇……哦,不,把烈酒弄过来……”

在大明朝,最容易得到的东西就是酒精:大明朝有的是官营的酒坊,只需要采用蒸馏法,一次又一次的反复提高酒精含量,就可以得到工业级的酒精了。

所有的原料都已经准备妥当,剩下的事情就很简单了:用乙醇得到钠族的乙醇盐,通过传统的隔水低温蒸发就可以完成最后的结晶。

这一整套生产流程虽然简陋的惨不忍睹,却已具备了工业化生产青霉素的基础,唯一的美中不足就在于:生产出来的青霉素单位含量还是不够。

因为已经有了强酸和强碱,可以做出比较准确的ph值判定,也就可以测出青霉素的大致单位含量。

八万左右的单位含量,还远远达不到现代化的医用标准,要是外用消炎的话也就无所谓了,但要是内用的话,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勉强。

这么低的单位含量,实在是太勉强了。

但这是大明朝啊,能做到这个程度,本身已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实现的奇迹。

以目前的技术水平和制造工艺,也就只能这样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