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天下湘军第四卷鏖战天京》(17) - 天下湘军 - 楚天舒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天下湘军 >

第七十八章《天下湘军第四卷鏖战天京》(17)

第十七回干王转战皖浙赣宝田俘获幼天王曾国藩提醒道:“沅甫,朝廷已对湘军起了疑心,金陵成功之日便是你我铸剑为犁之时。凡事旁观者清,当局者迷,王闿运看问题比较清楚。”

“大哥何出此言?”曾国荃不解其意。

“自从你荣升浙江巡抚以后,有单折奏事权力,我让惠甫到雨花台大营助你,怕你在奏折中言辞不当,惹出麻烦。金陵攻克,你连夜奏捷,以为朝廷会表扬你克城之功,朝廷却数落你的种种不是,说你是未到任的浙江巡抚,不能单独上折,还说城破之日,你不应该返回雨花台大营,致使伪幼天王一行人逃脱。你埋怨惠甫,说他奏折没写好。我看了底稿,并没有不当之处。朝廷是在给你敲警钟,你却不清醒,还在南京到处挖金银。若不是抓到了李秀成,我们兄弟功名难保,好日子也就到头了。”曾国藩说出自己的担忧。

赵烈文说:“历朝兔死狐悲,鸟尽弓藏的事情多了,东汉扬震夕阳亭,南宋岳飞风波亭的事情都出现过。古今位高权重者,能善终的极少。江西沈幼丹是涤帅一手提拔的二品大员,但在九帅危急之时,却敢与涤帅争厘金,这就是朝廷离间湘军的表现。”

“惠甫看得清楚。”曾国藩又道,“中午我在席间所言,众将不解,现在当着惠甫的面,我还是要提醒你,攻克南京不是你一人之功。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赵烈文赞同曾国藩的观点,冷静分析道:“涤帅说的没错,自江南大营覆灭以后,黄河以南没有人可以与长毛对抗,朝廷才不得不任命涤帅为两江总督,督办四省军务。吉字营才可以由两万人增至五万人。对于朝廷来说,湘军已成了新的威胁,朝廷支持沈幼丹,实则是敲山震虎。”

曾国荃嗫嚅问道:“问题不至于如此严重吧?”

曾国藩从容说道:“我们要早日应对,迟则有变。惠甫要约束的事,九弟你不要无休止地闹下去。”

曾国荃马上怂了,说道:“就依大哥。”

南京城经历一个多月的屠杀、抢劫,这座繁华的六朝古都变为一片废墟。昔日的楼台亭榭、茶楼酒肆、花舫莲舟都被洗劫一空,十分凄凉。何绍基认为南京已经成为一座空城,曾国藩可以开府扬州,但曾国藩并没有答应。

沈葆桢自江西厘金跟曾国藩打官司以后,江忠义、席宝田的一万湘军都归他管辖。湘军克复南京,鲍超、周宽世率两万人马都由南京进入江西,也划给沈葆桢指挥,军饷归他发放。正是因为有两支湘军在江西境内围追堵截,幼西王、干王一时无法到达福建与李世贤、汪海洋会合。

曾国藩正准备恢复南京经济,举行江南乡试的时候,朝廷上谕下来了。曾国藩打开一看,原来是伪幼天王逃脱一事。

“大白天见鬼了,都是左老二惹的祸!”曾国藩狠狠地将谕旨扔到桌上。

其实左宗棠说的都是实话,他从难民口中获知幼天王从南京逃往广德,又从广德逃往湖州的消息。这件事左宗棠虽然已通知了曾国藩,但错就错在他又将此事通报给朝廷。

“大人,九帅不能参!”赵烈文态度明确,隔着桌子说。

“那我们怎么回复朝廷?”曾国藩问了一句。

“拖着不办,伪幼天王逃出南京是实,但现在是死是活,谁也不清楚。黄文金在湖州拥立的伪幼天王也许有假,他是在虚张声势,蛊惑人心。待我们查出真凭实据后,再回复朝廷。”赵烈文接着说。

“好!就依惠甫所言。杭州城破时,汪海洋、陈炳文十万人马从杭州出逃,朝廷都没有追究。湘军攻克南京,一千多太平军从缺口逃出却要严查,我看朝廷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曾国藩认同赵烈文的观点。

“没错,左宗棠与涤帅意见相左,我看这也是左宗棠的高明之处。如果朝廷同时追查,将曾、左视为一家,那就麻烦了。只有曾、左对峙,湘、楚、淮鼎足而立,朝廷再有什么动静,也不至于将大家一网打尽。”赵烈文提醒曾国藩。

“惠甫说得对,我不能中了朝廷的诡计!”曾国藩马上写信给左宗棠,以不变应万变。

同治三年四月,李世贤、汪海洋率军进入江西。曾国藩、沈葆桢飞檄湖南、广东两省,严防太平军进入。

李世贤在南城失败,进入麻姑山休整,不久攻下崇仁、宜黄两县,汪海洋攻下金溪,江西人心惶惶。为了围攻太平军,沈葆桢调刘典、王文瑞进入崇仁西南乐安县城,防止太平军西攻吉安。

李世贤驻崇仁,北据东乡,东占宜黄,出乐安西南流坑,准备进攻南昌。

流坑四面青山葱郁,绿水环绕,村中老百姓都姓董。

董氏族人为躲兵灾,大多离开流坑,几个长老带着酒肉前来劳军。太平军驻在流坑与湘军对峙,过了半个月,进至崇仁。

沈葆桢前来乐安巡视,命江西各军分别向太平军进攻。江忠朝、席宝田进攻崇仁;刘典、王文瑞从乐安北进;鲍超自丰城南下;王德榜、王开琳等屯军安仁,东攻贵溪,西图东乡;周宽世驻扎进贤,保卫南昌;水师将领孙昌国屯军弋阳;刘于浔屯军盱水,约期合兵崇仁城下,合攻李世贤。

自江西用兵以来,湘军兵强马壮,此时全盛。

王开琳随孙昌国水师进到弋阳,准备攻打汪海洋。

汪海洋在金溪对部下说:“湘军远来,意在速战速决,所用武器也只有枪炮比我军精良。水战是其强项,我军进入闽、赣山区,湘军的优势也就没有了。我军虽在金溪小胜一场,但用现有兵力在金溪死守,即使是砌高墙、挖深壕也无济于事。”

检点王崇元不解其意,问:“我军将如何迎敌?”

汪海洋斜了他一眼,说道:“我军白天假装撤出金溪,南逃大明山,夜晚偃旗息鼓,西进浒湾,在那里埋下伏兵,打湘军一个出其不意。”众将得令,分头准备。

王开琳离开抚州,率兵攻打金溪,有探马将太平军逃出金溪的消息告知他。王开琳大喜,率军骤进,到浒湾西岭,已近黄昏。此时岭上火光聚起,太平军发动袭击,王开琳没有想到此地伏有一支长毛,队形大乱,退路又被截断,只得仰攻,想争夺岭上险要地带,却没有成功。转眼到了天黑,又不熟悉道路,王开琳沿盱水南行,汪海洋追兵又到,同王开琳大战盱江东岸。湘军大败,士卒四处乱窜,手下营官哨官战死很多。幸亏孙昌国率水师前来营救,王开琳才没有被生擒,逃回抚州。

南丰的太平军前来支援丰城,鲍超在城东将援军截住,一阵冲杀,南丰援军溃不成军,退回南丰。

刘典、鲍超、席宝田从西、北、东三面攻打崇仁,杨岳斌率水师占据崇仁河上游,从南面威逼崇仁,李世贤四面受敌。

湘军水师营官顾也先率领两千人马打头阵,他冲到崇仁城前,城上箭如雨下,湘军被阻不能向前。杨岳斌命令士兵每人身穿双重铠甲乘着炮船,直薄城下,却不幸被对方硬弩射透铠甲,攻城失败。

席宝田骁勇善战,自出师以来,屡破强敌,积军功至江西按察使。他平时比较傲慢,杨岳斌败了一阵,不以为然,金溪南城连战连捷,他没有将李世贤这些残兵败将当作一回事,故而进军速度很慢。

李世贤胜了一仗,见湘军尚未形成包围,便弃了崇仁,从席宝田阵地突围而出,前锋进至东流、丰城。鲍超刚到崇仁,远远望见太平军溃围,率军尾追。周宽世、王德榜围东流,王文瑞驻永丰,王沐进屯丰城东。

李世贤率大军骤至,见前方已有湘军把住路口,他对部下说:“席宝田重谋略,却不通晓军事,刘典有勇有谋,却没有霆军行动迅速。霆军人马不多,大多是乌合之众,军纪又坏,表面上锐气十足,但不能持久。我军当避其锋芒,到浒湾跟汪海洋会师一处,然后挖深壕、筑高垒来挫伤霆军锐气。”

众将叫好,大举东进,将王沐军冲得七零八落。王沐抵挡不住,大败而逃。席宝田见太平军人多,没有追赶,眼看李世贤在众将簇拥之下绝尘而去。霆军歼敌丰城东的计划又一次破产。

鲍超两次包围太平军的计划流产,迁怒席宝田,说他贻误军机,致使李世贤逃脱,又不敢追赶,故上奏折弹劾。

太平军进入江西的是李世贤、汪海洋两军,汪海洋占有贵溪、金溪、泸溪,往南一直到新城地界。广东广昌的太平军向北进军,攻下南丰,与汪海洋部遥相呼应。杨岳斌命令席宝田十天之内增援南丰,从赣东到赣南一千多里都是山路,“精毅营”就算跑断了腿,也赶不到南丰。十日以后,太平军攻下崇仁,杨岳斌一气之下,上折弹劾席宝田。

太平军云聚浒湾,屯盱河西,霆军大至,鲍超对诸将说:“如果长毛都渡到东岸就没事了,想不到他还屯在西岸等我来攻,真是奇怪!”

浒湾位于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西部,东枕疏山,西接灵谷峰,南濒抚河,北临浙赣官道。境内水陆交通便利,货船可通赣江,上达南城、南丰、广昌,下通抚州、南昌、九江,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宋国永一向比较谨慎,见鲍超准备进攻浒湾,劝阻道:“长毛云集抚州、建昌,蓄势待发,兵法上讲‘穷寇不要去骚扰,归来之师不要去遏制’,我军还是不要轻易出战。”

鲍超对敌情了解得比较清楚,不以为然地对众将说:“李世贤、汪海洋二人遭到失败,逃亡路上不能上下同心,他们有城池却轻易放弃,又不能为士卒谋取利益,逃跑时走的都是奇险山路,这是他们的不明智。我军与长毛遥遥相望,可以示之胆怯,假装一路溃败,大家都知道长毛贪心不足,不知道其死期将至。霆军用兵打仗,向来喜欢速战速决,明天一鼓作气破此顽敌。”

汪、李会师浒湾,汪海洋说道:“浒湾虽小,将强兵精,可以长久防守。”

李世贤分析道:“湘军弃船登岸,行军三百里,本来想诱敌来攻,不料他们不上当,现在可以出击。”

次日,鲍超在战前暗派精兵埋伏在盱水岸边,霆军吹起号角开始进攻。两军对阵,鲍超策马前来,用马鞭指着汪海洋说:“天下被你等扰乱了十几年,老百姓早就应该休养生息了,不如你我决斗一分胜负,何苦劳累众将?”

汪海洋得意扬扬地说:“我跟你斗智不斗力!”

鲍超大怒,披上双层铠甲,手持丈八蛇矛,直取汪海洋。汪海洋的亲兵路勇祥准备暗箭射击鲍超,鲍超大喝一声已经冲了过来,路勇祥惊愕不已,双手发抖,拔不出长箭。鲍超大腿上中了一箭,幸亏有铠甲保护,他折断箭杆,杀向太平军,霆军很快冲乱了太平军阵脚。汪海洋抵挡不住,败下阵去。琉璃冈、九子岭等关隘被霆军一一攻克。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