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天下湘军第四卷鏖战天京》(16)
第十六回封赏薄众将不满罢恭王大帅心寒接下来半个月时间内,李秀成在牢内被照顾得舒舒服服。
期间,李秀成要求会见曾国藩,曾国藩都会按时前来。两人在牢内无话不谈,曾国藩偶尔也喝杯小酒。这天,曾国藩又依约前来,隔着栅栏,两人又坐到老地方。亲兵给李秀成烫了一壶酒,几个小菜,也给曾国藩倒了两杯,几个小菜,一碗米饭。
曾国藩表扬李秀成说:“你的自述写得非常好,文采非凡,连我这个两榜进士都自叹弗如。”
李秀成谦虚地说:“我怎能跟中堂大人相比。”
曾国藩语气平缓,问道:“只是我有一事不明,金陵积江南十年财富,怎么还要向外国银行借款?且伪朝圣库存银只有几千两,这大笔银子都跑到哪里去了?”
李秀成从容答道:“各地饷银押解到天京,首先进东王府,由东王进行分配,剩余的再存入国库。太平军鼎盛时有一百多万军队,几十万官员,且连年征战,哪一处不用银子?天王封王有两千多人,丞相有几万,哪个王开府建衙不用花银子?王下面又管着义、安、福、燕、豫、侯、相,都要国库拿银子开销。天国定都以来,就是建天王府,国库的银子都不够,焉有存银?天国打下苏州、杭州,还要国库拿银子去赈济百姓,抚恤阵亡将士家属,就是有金山银海也不够支出,国库能不空虚?”
曾国藩听后点点头,表示赞同李秀成的观点,问:“你说的这些都是实话,怎么不写到自述里面去?”
李秀成沉思了一会儿,回答道:“大人需要的话,都写进去。”
曾国藩提醒道:“都写进去,待自述写完后,我放你出去便是。你将来或做官,或带兵,悉听尊便。金陵的府第给你留着,这个你也看到了。”
李秀成给自己倒了三杯酒,说:“感谢大人照顾,将来在大人麾下出力,请大人收留便是!”说完将三杯酒都喝了。
曾国藩一向茹素,恬然自若地拣清淡的吃了两口,然后抿了一口小酒,说道:“你我将来同朝为官,大家都是在为朝廷办事,我有做得不周的地方,请多多包涵!”
李秀成心存感激,说道:“中堂大人客气了!”
曾国藩举杯敬李秀成道:“你是条汉子,我敬你一杯。”
李秀成见曾国藩敬酒,拿起酒壶,待曾国藩将一杯喝完,一口气将一壶酒喝干。
曾国藩转过脸来问:“你每天写自述到深夜,要不安排妻妾过来陪你?”
李秀成一怔,放下筷子,赶忙下拜道:“谢大人成全!”
曾国藩拍了几下巴掌,李秀成果然看到亲兵带着他的两个爱妾进来了。
“将军失陪!”曾国藩说完径自走了。
李秀成这几日飞速写稿,尤其是国库这一节,按曾国藩的意思交代得清清楚楚,写完以后全部交给曾国藩。曾国藩又润色一遍,末了,让李秀成重新抄一份,李秀成照办并签字画押,交与曾国藩。曾国藩看完以后非常满意,将李秀成着实夸奖了一番。
赵烈文同样惊讶,他想不到这位太平军文武双全的风云人物,在曾国藩的面前如此顺从。以至于曾国藩在离开安庆时,还在是否将李秀成押往京师,或者在南京就地正法,两者之间拿不定主意。如今他已经将李秀成彻底看清楚了,这位顶天立地的好汉,被天王诰封万古忠义的忠王,却是一点儿都不忠。今天李秀成可以在我面前对我恭敬有加,明天送到京师,他完全可以投靠朝廷,同样可以写出另外一份供词,将湘军说得一无是处。倘若他将湘军历次虚报的战功,火烧天王府的真相和盘托出,岂不是吃不了兜着走?
曾国荃打下南京以后,朝廷一是追问幼天王的下落,二是追查天京巨额财富,三是抓住李秀成是否属实?
有关幼天王的下落,曾国藩两次向朝廷上奏,第一次说:“南京城破,幼天王积薪天王府,举火自焚。”第二次又说:“幼天王自焚一事,目前还没有查到真凭实据,估计从南京城的某处缺口突围出去了,萧孚泗率骑兵追到湖州、常熟,已将幼天王等一行人马斩杀干净了。”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幼天王突围以后,在干王洪仁玕的保护下仍在皖浙赣边界四处活动。
左宗棠放言道:“从南京逃出的太平军绝不止一千多人。”沈葆桢也跟着附和说:“在赣东赣南一带,李世贤、汪海洋的太平军就有三十万人马。”两人一唱一和,声言要将幼天王押解京师,让曾国藩颜面扫地。曾国藩深恨沈、左两人过河拆桥,不讲仁义。
左宗棠获知幼天王已随太平军逃往广德,又逃往湖州,一面上报朝廷,一面命沈葆桢秘密捉拿。朝廷闻报,下旨严斥曾国藩,并下旨惩办失职将领。
曾国藩认为左宗棠是在落井下石,埋怨他不讲同乡之宜,忘却患难之情。从此以后,曾、左关系相去甚远,连书信也不往来。
曾国荃虽然抓获了忠王李秀成,并擒获天王的两位兄长洪仁发、洪仁达。但是洪仁玕、李世贤、汪海洋、黄文金等率大军在东南数省活动,幼天王究竟去了哪里,谁也搞不清楚。要将这支武装消灭,也绝非易事。至于天京巨额财富落入谁人之手,曾国藩也在装聋作哑。
南京克复,有人向朝廷进言金陵的财富应该归朝廷所有,攻城的将士理应将金陵财富全部上缴给朝廷。
自太平军起事以来,朝廷靠东挪西移过日子,同治三年,朝廷欠湘军饷银已经达到五百多万两,另外淮军、楚军、汉军绿营、八旗兵等欠饷无法统计,全国各地文武官员的薪酬都不能按时发放,更别说京城内靠薪资活命的旗人,通常都是吃了上顿愁下顿。有些人实在没有办法过了,选择自杀,跳河上吊的屡见不鲜。
曾国藩也十分为难,湘军攻克金陵,将士日夜忙着去抢劫财物,连马夫、伙夫都去参加抢劫,只要是看得上眼的东西先搬走再说。现在要他们将到手的财物吐出来,不激起兵变才怪。
因此,曾国藩向朝廷上奏说:“南京城没有外界盛传的金山银海,那些长毛将士的私人积蓄还是有的。勇丁们抢过他们的财物,到底有多少,一时也无法统计,如果朝廷勒令他们清退,闹出一个什么动静来反而不好。因此,请朝廷对库银一事免予追究。”
朝廷见曾国藩如此说法,不再追问,毕竟要的是江山,而不是南京财富。
李秀成天天由两个小妾陪着,虽然失去自由,生活却是与常人一样。
曾国藩拿着李秀成的供词给赵烈文、彭玉麟看了。
彭玉麟敲着桌子说:“有了这份供词,朝廷还能将九帅怎么样?大帅可以自保了。”
赵烈文若有所思,说:“还是大帅有办法,看来忠王不忠啊!”
曾国藩点点头,说道:“没错,跟伪英王比不值得一提。像他这种背主求荣、贪生怕死之辈,留着也是一个大麻烦。”说完,眼睛露出一道凶光。
这天,赵烈文又奉命来看李秀成。士卒正好押着松王陈德风路过小院,陈德风一见李秀成长跪不起,引得被俘的太平军都一起跪下。赵烈文皱了皱眉头,令人将陈德风押走。
李秀成提出改善生活条件,赵烈文答应他,故而室内除了一张木床以外,还有茶几、小凳、茶碗、茶壶,笔墨纸砚一应俱全。李秀成也不用戴脚镣手铐,行动比较自由,写完《悔过书》后,觉得有必要写一份自传。
赵烈文当然赞成,命令衙役每天拿来一沓八寸长、五寸宽的黄竹纸送给李秀成。李秀成每天写完后,衙役都会过来取走。
自传写好,亲兵拿来送给曾国藩,曾国藩看后心里赞叹,一个仅读过三年私塾的人,能写出这么好的自传,着实难得。当他看到最后几句时,便一一删除,让人重抄一遍,然后让李秀成签字画押。
做完这一切,曾国藩终于松了一口气,问赵烈文道:“李秀成将供词做得花团似锦,下一步如何处置?”
赵烈文语气铿锵,说:“李秀成该杀,而且非杀不可。”
曾国藩问道:“为何一定要杀他?”
赵烈文语气不容置疑,说:“李秀成知道湘军太多事情,尤其是南京财宝,活着容易授人口实,可以先斩后奏!”
曾国藩不以为然地说:“李秀成已经是笼中鸟,还害怕他随时会飞?”
赵烈文仍然坚持己见:“李秀成不死,到了北京以后,他再翻供,在朝廷面前搬弄是非,说《悔过书》《自传》都是涤帅逼迫写的,他要翻案怎么办?如今朝廷天天追问南京财宝和幼天王下落,九帅如何收场?南京这场大火烧得让人疑窦丛生,李秀成还有号召力,部下见到他都还下跪,不祥哪!”
曾国藩闻言不再犹豫,同意马上处决李秀成。
八月六日晚,李秀成将最后一份供词写完,曾国藩又提审了他。
李秀成心情很好,问:“中丞大人何时放我出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