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天下湘军第三卷东南带甲》(20)
第二十回胡林翼川盐济楚蓝大顺远走陕甘太平天国定都南京以前,山西、河南用的是解盐,湖南、湖北用的是淮盐,四川、云南用的是井盐,区域不同,老百姓平时用的食盐就不一样。
解盐来自河东,山西运城位于黄河之东,故称河东。河水将中条山盐类矿物质携到盐湖,不断堆积,形成一个长三十五公里,宽五公里的盐湖。
淮盐来自盐城,江苏盐城以产淮盐而闻名,这里辽阔的滩岸可以蒸海为盐。
安徽淮南、淮北是明清最大的海盐场,两淮盐业管理中心在扬州,扬州商人靠政府给予的盐业专营权,供应江苏、安徽、河南、江西、湖南、湖北六省。这六省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扬州盐商富甲天下。
扬州下河街靠近运河码头,盐商云集,黄家、富家、樊家都是有名的盐业商铺,东关街、剪刀巷会馆林立,其中山陕会馆、湖南会馆、湖北会馆、江西会馆、安徽会馆都非常有名。
道光十二年,朝廷取消两淮盐商专卖特权,扬州盐商遭受致命打击,显赫一时、富甲天下的盐商集体解体。尽管后来扬州盐商重新恢复了淮盐在楚地的销售权,终究因为漕运取消,海运兴起,实力也今非昔比。
井盐来自四川南部的自贡,自贡有千年盐都的美誉。
自贡井盐要打很深的井,打出卤水以后,入锅煎煮,结晶成盐,工序复杂。这里井灶林立,万工糜集,自贡水路发达,可以顺长江而下,行销楚地。
除自贡外,川、藏一带还有一处盐井。
太平军定都南京之后,阻断了淮盐通道,淮南、淮北一带的海盐无法从长江西运进湘鄂两省,湖广不产盐,老百姓无盐可食。
胡林翼奏请朝廷用巴蜀井盐供应两湖,在沙市设立关口,收盐税以济军饷。
户部同意川盐论斤进入两湖,无论商民都可以自行贩销。自此,川盐济楚打破了淮盐长期占据两湖市场的局面。
川盐济楚以后,重庆西沱一片繁荣,有诗为证——
巴盐古道通川鄂,云梯水埠连川江。
千船万帆朝龙眼,三教九流汇乡场。
会馆寺院戏楼闹,店铺客栈力夫忙。
火龙入江夜喧嚣,灯火云梯架天上。
从此以后,川盐负担起供应湘军、楚军和百姓的日常生活的重担,解除了两湖及其周边州县的燃眉之急。
话说咸丰五年正月,胡林翼由九江返回武昌。他设立湖北粮台,任命胡大任、王家壁等人在武昌、新堤、簰洲、施南等处设局劝捐。
不久,任命荆宜施道道员庄受褀为粮台总管,令其与荆州同知郑兰分在宜昌、沙市设立盐厘局,并以胡大任、王家壁、周乐协助他们设卡抽厘,征收盐税厘金,以供军饷。
石达开从广西转战贵州,准备进入四川。湖北军饷全部倚仗川盐税收,四川是天府之国,非常富有,又没有遭受兵灾,防守四川非常重要。
曾、胡兵分三路,每路一万人,都兴阿、杨载福一路沿江进攻安庆,曾国藩一路出太湖取桐城,胡林翼一路自黄州出兵舒城、六安。
袁甲三驻军临淮,听说曾、胡兵分三路,以为湘军要大举进攻太平军,便向朝廷上奏说:“湘军大举进攻长毛、捻匪,臣兵力太弱,势必难以阻挡长毛,捻匪北犯豫鲁,今臣愿领军由光山以北到蒙城防守。”
朝廷让官文、胡林翼、曾国藩三人权衡利弊,想一个万全之策,谋定而后动。曾国藩在《遵旨会筹规剿皖逆折》中指出:“洪秀全据金陵,陈玉成据安庆,私立正朔,伪称王侯,窃号之贼也;石达开等之由浙而闽、而江、而湖南、而广西,流贼之象也;宫、张诸捻之股数众多,分合无定,亦流贼之类也。”他认为镇压“流贼”需要以静制动,预防为主,坚持以待;应对“窃号之贼”则需要剪除枝叶、再捣根本,一旦攻其老巢,各路“游贼”就会纷纷回救,就可以聚而歼之。基于这一判断,曾国藩拟定的战术是先分兵攻破南京,再合兵分剿各省,于是作四路进兵南京之计。
咸丰十年七月,曾国藩在长沙设东征局,征厘筹饷。
何谓东征局?东征是为湘军东征南京而设立的厘金局。长沙东征局专门为曾、胡的湘军筹饷,其办法是在湖南厘金的基础上加收半厘。
湖南东征局、西征局牌子不一样,却是一套人马,为首的是郭崑焘、恽世临、黄冕等人。这几个人办事得力,为湘军筹了不少军饷。湖南是湘军的命根子,是最大的饷源基地,湘军出征东南数省以及云贵川桂,都是湖南供饷。
曾国藩还在安徽、江苏两省也征收厘金,咸丰七年,督办皖南军务张芾在芜湖设立皖南厘金局,在徽州、宁国、池州设立分局,还在婺源等处设卡,咸丰十一年在安庆设立总局。皖南主要征收茶叶、木材、山货,沿江一带主要征收盐和百货。曾国藩接管绿营江南粮台、江北粮台以后,兼署扬州、两淮盐运使,江西、广东厘金解停后,曾国藩仍抓住江苏厘金不放。
同治元年三月,御史朱潮奏请朝廷由曾国藩主持军事,统筹东南大局,广东也负责供饷,朝廷同意了。曾国藩奏清朝廷派钦差大臣到广东办厘局,朝廷任命曾国藩的同年,都察院副都御史晏端书前往广东办厘金。一个月以后,曾国藩又奏请李瀚章、丁日昌去广东与晏端书一同办理厘金,朝廷准奏。
广东老百姓生活安定,绅商对抽取厘金的意见很大。两广总督劳崇光、广东巡抚黄赞汤对厘局的事也不太关心。晏端书也不知道饷银对湘军的重要性,广东厘金局办事毫无起色。
李瀚章一筹莫展,给曾国藩写信说:“广东富裕,官绅商民,上下一体,共同阻挠。两广总督劳崇光、广东巡抚黄赞汤、广东厘金局局长晏端书等人办事不力,此事一波三折,开征数日,所得无几。空负隔省抽厘恶名,又不能抽税以解大营之急,不如将广东厘局撤销,我等退回湖南,继续为涤帅筹饷。”
曾国藩见广东官员如此不给力,湘军围攻天京天天缺粮少饷,士兵闹饷哗变,气急攻心,向朝廷上折弹劾劳崇光、黄赞汤、晏端书。
劳崇光与曾国藩是同年、好友,又是曾国藩的恩人,当年若非劳崇光牵线搭桥,曾国藩不可能拜在穆彰阿门下。朝廷看到曾国藩的奏折,将两广总督劳崇光、广东巡抚黄赞汤、广东厘金局局长晏端书等全部调离。任命湖南巡抚毛鸿宾担任两广总督,郭嵩焘担任广东巡抚。
曾国藩将丁日昌等安徽籍厘金局官员全部撤走,只留下李瀚章一人,又让汉口捐输转运局局长胡大任到广东。
胡大任,字莲舫,湖北监利人。进士出身,监视广东厘金局工作的进展情况非常得力,直到厘金大有起色,他才善罢甘休。
朝廷对曾国藩大力支持,毛鸿宾、郭嵩焘、李瀚章不负所托,将广东厘金全部解往湘军安庆粮台,与厉云官交割清楚,才算过关。
曾国藩将江西景德镇、乐平、河口之卡划归左宗棠。左宗棠委托周开锡办理厘金,接手几个月,收入可观。仅河口一卡,从原来每月收入五千两增长至一万五千两。左宗棠又派段光清办理浙江捐输,上海盐茶丝捐事,很有起色。后来中英、中法洋枪队攻占绍兴,左宗棠在绍兴设立盐茶支局,抽收厘税,派叶熊才管理绍兴局,周开锡赴温州办官盐厘税事务。
却说谢华瑶在蓝大顺的率领下,在郫县、安岳、乐至、遂宁之间转战。
蓝朝鼎攻打绵阳,刘蓉命令唐友耕向起义军侧翼发动进攻,唐友耕对蓝朝鼎多少还有些感情,借故不前,遭到撤职处分。绵阳麻柳沟一战,蓝朝鼎被湘军包围,中弹落马,不幸牺牲。
骆秉章命令唐友耕攻打眉山李永和部,卯德兴正是该部大将,唐友耕全力以赴,立下战功,这才恢复守备之职,从此以后铁了心效忠清廷。
谢华瑶率领二万多人由万盛场一带进至东风场,跟眉山的李短鞑会师。
李短鞑被刘蓉包围在刘家祠,战斗非常惨烈,李短鞑的老婆薛夫人及其家属、老弱伤兵全部战死,李短鞑退走青神,遭湘军围攻,进入宜宾八角寨、铁山地区的龙孔场等地。
湘军追到龙孔场,刘蓉在龙孔场四面筑起长壕,围困顺天军。时天降大雨,龙孔场一片汪洋,李短鞑坚守一个多月后,弹尽粮绝。
刘蓉约李短鞑到猪仙坡谈判,李短鞑如约前往。此时,湘军已经布下天罗地网。当李短鞑、卯德兴等出现在猪仙坡,湘军放了一支冲天火箭,伏兵四起。唐友耕第一个冲上前去,将李短鞑、卯德兴等人全部被活捉,余部无一人漏网。
唐友耕用绳索穿着李短鞑的手心,用绳索穿过卯德兴的鼻子,然后将他们五花大绑解押成都凌迟处死。
顺天军在绵阳、眉州失败,蓝朝鼎和李短鞑先后牺牲,顺天军在四川无法立足。
同治元年八月,蓝大顺逃到川北,准备进兵陕西。白莲教首领张二肿在合川起兵响应,他向蓝大顺献计,若能攻下涞滩,顺着渠江可进入陕西。蓝大顺大喜,令张二肿率两千人进攻涞滩。
涞滩位于重庆合川东北,坐落在鹫峰山上,三面都是悬崖峭壁,神仙也难立足。嘉庆四年,为了防止白莲教和土匪,当地居民依山筑寨,据险而守。
涞滩团总戴延珍、戴延灿兄弟俩防守涞滩,戴氏在涞滩是名门望族,他们知道石达开已进入秀山,蓝大顺已到了眉山,两军正在向重庆方向靠拢。合川是渝北重镇,涞滩是从水路进入陕西的必经之地,山寨年久失修,必须加固,否则难以抵挡太平军的炮火。兄弟俩考虑再三,仿明朝修山海关的瓮城模型修涞滩瓮城,计议已毕,斥巨资兴建。涞滩百姓出力,花了半年多时间,修好一座瓮城,瓮城有八道城门,四明四暗,明处走人马,暗处藏刀兵。
八月十五是传统的中秋节,又是川北一带架香会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