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天下湘军第三卷东南带甲》(19) - 天下湘军 - 楚天舒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天下湘军 >

第六十章《天下湘军第三卷东南带甲》(19)

第十九回内官暗使苦肉计恭王易服赴山庄咸丰死后,懿贵妃被尊为“圣母皇太后”,徽号“慈禧”,住西宫,又称“西太后”;皇后被尊为“母后皇太后”,徽号“慈安”,住东宫,又称“东太后”。

当时朝廷的势力有两派:一派是主和派,以咸丰的弟弟恭亲王奕訢为首,主张对外妥协;另一派是主战派,以八位顾命大臣为首,主张对外宣战。

因为权力之争,双方势如水火,慈禧心里的天平倒向奕訢一方。

慈禧熟悉政务,权力欲望极大,对八大臣把持朝政的现状极为不满,她要改变现状。要改变现状不是不可能,要掌权就必须搞宫廷政变,这一点慈禧非常清楚。奕訢、胜保、瑞麟、奕譞等人相继为她所用,而且还得到洋人的支持。有了这几个人就可以动手了,她决定试探一下外面的情况,看她的反对派有多少人。

皇帝年幼,第一次上朝由慈禧、慈安抱着,话都不会说。肃顺等八位大臣率大小臣工参拜新皇时,皇帝吓得号啕大哭。

慈禧刚要开口,被肃顺喝住,他手持尚方宝剑,眼光犀利。慈安、慈禧不寒而栗,第一次上朝便草草结束。

退朝以后,慈禧便去慈安处大倒苦水,一双杏眼带着泪花。慈安也有同感,说:“大行皇帝尸骨未寒,肃顺等人如此跋扈,我们以后的日子怎么过?”

慈禧哭腔哭调地说道:“这事还得请姐姐做主才是!”

慈安微微耸了耸小巧匀称的鼻翼,不紧不慢地说:“我有什么主见,妹妹你拿个意见就行了。”

也不知道是谁给御史董元醇授意上了一份请太后垂帘听政的奏折,肃顺一看坏了,太后真的要垂帘听政,这不明摆着是夺权嘛!他和载垣、端华一商量,草拟了一份谕旨,用非常严厉的口气斥责董元醇,然后拿到太后那里去盖印。慈禧一看,明白对手就这几个人。

慈禧当然拒绝盖印,将这道折子留中不发。肃顺不干,于是八位顾命大臣排成一溜跪到太后那里去吵闹,声震屋宇,将小皇帝吓得尿了裤子。

八大臣一起罢工不干。两宫太后一看,先帝刚走,没有他们还真的不行,也就作出让步。斥责董元醇一顿以后,跟肃顺的梁子也就结下了。

肃顺强横,奕訢前来奔丧的事情也被否决。

王闿运对肃顺说:“董元醇的折子,肃相将他驳回就是!不必惊动太后,也用不着给太后看。另外,老六来吊丧,就让他前来就是,派人看住就行。”

王闿运一片肺腑之言,肃顺没有听进去。

咸丰驾崩,新皇登基,对于大清来说那是天大的事。隶顺将整个避暑山庄戒严,所有奔丧大臣,王公贵胄,一律凭军机处颁发的腰牌出入,尤其是京师人等,没有奉旨,不准到热河奔丧。大行皇帝停灵在避暑山庄,天天由喇嘛诵经,八大臣轮流守灵。避暑山庄戒严以后,慈禧、慈安除了抱着小皇帝上朝和守灵外,平时见面的机会也少,东、西两宫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这些事都被安德海知道了,问:“太后何不早一点动手,除去肃顺等人?”

慈禧抿着嘴唇,想了很久才抬头问:“我一个女人家,哪里是他们的对手?”

安德海低声说道:“何不联系恭亲王一起策划此事?”

“恭亲王远在京城,就算他同意也是远水救不了近火。”

“太后何不下一道圣旨,请恭亲王来承德避暑山庄奔丧。”

“就算是恭亲王前来奔丧,当着众人的面,恭亲王也无法与我谋划啊。”慈禧一脸无奈。

“娘娘何不派一个亲信到京师,与恭亲王商量好,再举事也不迟。”安德海给慈禧出主意。

“这个倒是可以,目前承德戒备森严,谁愿意去?”慈禧说出心中顾虑。

“奴才愿往!事后只要太后不抛弃奴才就行,如果事情没有办好,奴才甘愿领死。”

“好!真是难为小安子了。”

“奴才出宫还有两件事要办。”

“讲!”

“一是给奴才一件见恭王爷的凭证,二是须将奴才痛打一顿,骗过那肃顺等人。”安德海和慈禧密谋许久,二人决定依计而行。

次日早晨,慈禧带小皇帝上早朝,安德海早早过来请安,给慈禧上了一碗银耳羹,突然失手,将碗碰翻在地,银耳羹洒在慈禧身上。

“大胆的奴才,做事如此不上心,大行皇帝刚宾天,连你也敢欺负我等孤儿寡母。”慈禧大怒,喊道,“来人那,将这个死太监拉出去,重打五十大板。”

立刻上来几个太监把安德海拉到宫外,扒开裤子将他摁在凳子上,用力狠打。安德海被打得哭爹喊娘,宫内宫外都可以听见他凄惨的叫声。五十大板打完,安德海的屁股血肉模糊。执事太监验过伤,然后吩咐两个太监将他扶到监舍,扔下就走。

三天以后,安德海出宫,正好是肃顺当差,他一拐一拐地走到肃顺面前,跪下来又带着哭腔,说道:“肃相啊,请您救小安子一命吧?奴才也是从小跟着皇上的,在这宫中奴才是没法待下去了,您让奴才回家吧!”

肃顺眉头一耸,眼睛显露出疑问的神色,有心放他一马,故意问道:“你该不是出去通风报信吧?”

安德海马上叫起冲天屈,然后一头向门外的石狮子撞去,被肃顺的侍卫按住。安德海叫喊:“连肃相都不相信奴才,让奴才撞死算了,这种日子还有什么活头!”

见安德海伤势较重,肃顺让侍卫将他搜了个遍,也没搜出什么东西。肃顺挥挥手,让侍卫放过安德海。安德海识趣,马上跪下给肃顺磕头:“谢肃相网开一面。”

肃顺示意安德海可以走了,安德海谢完恩,站起来一瘸一拐地出了宫门口,然后直奔京城。

安德海到了什刹海,一头拐进恭王府后花园。他拿出慈禧的密谕给恭亲王看,只见上面写着:“进成后,在传旨恭亲王总理赞襄正务,是否,求兄弟着议。”

奕訢一看这道密谕,心里乐了,全文有237个字,错别字12个,如:“成”应为“城”,“在”为“再”,“正”为“政”,语句不通,但他心里清楚,这就是慈禧的手迹。他知道慈禧每次下旨都要求奕譞改正。

奕訢一直很奇怪,顾命大臣名单中怎么没有他,安德海当然说不清楚,两人京师密谋,如何去热河。

数日后,奕訢化装成巫师来到热河面见两宫太后。面见时屏退所有人员,他们谈了什么内容,外人无法得知。

慈禧单独召见奕訢,商量咸丰灵柩回到北京的时候,如何伺机除掉八大臣,然后请东西两宫垂帘听政。

慈禧愁眉不展,问奕訢:“倘若外国人干预此事怎么办?”

恭亲王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于是誓言旦旦地说:“外国人干涉,我会跟他们解释,此事若办不好,拿奴才是问。”慈禧这才放心让奕訢离开。

次日下午掌灯时分,恭亲王白衣白冠,带着皇帝的圣旨,飞马来到承德避暑山庄。侍卫想拦也不敢拦,八大臣要拦也拦不住。

恭亲王跑到咸丰的灵柩前,放声大哭:“先帝啊!你为何就这样匆匆而去,抛弃祖宗江山就不管了。臣弟来迟了,生前不能见皇兄一面,连句话都没法说,皇兄啊!你睁开眼睛看看,是你的亲弟弟奕訢来看你啊!”

恭亲王说完就以头叩在大行皇帝的棺椁上,噼啪作响。东、西两宫见小叔子到来,一齐放声大哭。一些不满肃顺的大臣也同时放声大哭,此起彼伏,一时间,灵柩前哭声一片。

良久,恭亲王才收住泪,劝说两个嫂嫂先回去,他要亲自为大行皇帝守灵一夜。东、西两宫这才止住哭,在宫女的搀扶下回到寝宫。

天亮以后,恭亲王离开。肃顺闻讯赶来,奕訢已骑着快马离开了避暑山庄,朝京城方向去了。当天晚上,肃顺回到住处,将恭亲王奕訢前来哭灵前后过程告诉了王闿运。

王闿运沉思良久,说:“肃相,看来一场变故在即。”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